浦 博
(貴州省威寧縣黑石頭第三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淺談如何在課改踐行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浦 博
(貴州省威寧縣黑石頭第三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語文學科教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引領其他學科的教學,學生只有學好語文,才會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人發展的很好渠道。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p>
語文教學目標呈現的三維目標是是從“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課程教學不僅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而且在過程和方法、運用語文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也使學生得到發展,更要注重學生健康身心和作為一個人的素養的培養。那么,何為語文素養呢?其實就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一個學生語文素養不僅知識的積累,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包括語文運用與習慣,審美情趣的培養,人格、性情等等的培養,是一個人內延長與外延綜合積累與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將是這個人作為生命體的超越,一個終身發展的前提。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我們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倡導提出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視,那么怎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施與完成呢?如何在課改踐行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實驗,摸索中積累案例,發現和梳理,取得了一些成果。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我們很多老師可能在腦海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就是覺得教學不就是上課嗎,上課不就是教書嗎,書就是課本唄,按課本里的內容,把課本里呈現的內容和知識教授給學生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新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在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授的角色定位和任務劃分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因此,課改行動要想有更大的成果,教師就必須研讀小學語文新課標和舊課標,發現其中的不同,將其發現在實際中應用,小學語文新舊課標最大的不同就是目標不同,舊的目標注重知識,新的注重三維目標,即知識、能力、過程;倡導的教法不同,舊課標強調怎么教,新的強調怎么學即授人以漁;主體不同,舊課標主體是教師,新課標注重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例如小學語文教科版分幾個板塊,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板塊。有了參照了,我們才知道要干嘛,怎么干,接下來就是授課,在授課之前的備課環節最為重要,一節課如何進行,教學流程如何設計,要研習明白課本內容和教學目標。教材只是教學流程的參照體,新課程改革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有取舍或是巧妙地用教材。
其中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特別注重的,如今的教學宗旨是要培養人的運用語文的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國民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重這個環節教學的開展,五個板塊同等重要,可是,這是很多教師忽略的地方,尤其地域和辦學條件的限制,農村學生課堂上綜合性學習環節在開展中有一些困難,例如: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三單元語文七色光中有一個活動是讓學生自己或是和同學結伴去書店搞一次調查,調查內容是:書店在銷售哪些種類的書,什么書最暢銷,看到了哪些你熟悉的文學家的書,書名是什么,發現了哪些你想對的書,書名是什么,作者是誰。一邊調查一邊記錄,把調查材料整理后和同學交流看看。這個實踐性的活動對于學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資料和發現、分析與總結能力以及和別人學習、合作的能力,還有對社會洞察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課內書和課外書美文形式新編語文教材精選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美文,將視角廣泛地投向家庭,社會,關注親情,友情等真情,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感悟種種人生哲理。它追求人文教育與語文能力培養的協同互補,在語文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豐贍學生的人文素養;在人文教育的同時,又使學生文化品位、語文素質得以提高。
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必要的,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才會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新課程改革也是提倡學生主動學習,學習活動是學生的事情,不是強行地灌注給學生,對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拋給他們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這樣給予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學生可以很好完成,教師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自信心,從而,推動他們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究。學生是有豐富情感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情感是發展和不斷地變化中的,教師要時刻注重保護學生的情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發現他們的優缺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展現他們的個性,關注他們的發展動態,充分去了解學生的心理,走入他們內心,因地制宜,無論課堂還是課余時間都可以成為為學生創設的輕松學習氛圍的平臺。這樣做也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和樂觀的生活與處世態度,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素養。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占很大比重的一部分,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語文素養的提高,課程改革中特別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說實在的,興趣的培養不容易,尤其語文閱讀,很多學生都覺得閱讀不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讀嗎,感覺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就要從這一個頑疾攻起,不要給學生一篇課文讀十遍、二十遍的任務,那是沒有意義的,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厭煩,還哪里能有興趣的產生呢。我們要讓學生的每一遍讀都是帶著目標讀,而且這個目標要有階梯性提高的,這樣,學生一級一級攀登中收獲成果和信心。閱讀處理課堂教材的閱讀、習題的閱讀還要引導和培養學生多去閱讀課外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與主題的文章,講給學生聽,吸引學生,使學生走進故事中,品味其中的快樂。繼而推薦給學生閱讀,開展快樂、興趣閱讀活動,為學生創設輕松的閱讀交流平臺,學生在溝通、交流中一點點地積累閱讀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學生愛讀書,讀好書,也為寫作和語文素養提高有很大的基礎力量。
總之,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發現與反思,不斷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在課改中踐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
G633
A
1672-5832(2016)01-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