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輝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人民檢察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檢察機關自偵監督的問題及對策
喻志輝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人民檢察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檢察機關自偵監督機制存在法律設置的缺陷,內部監督缺乏剛性檢察機關行使法律監督職權,大力監督公安、法院、監所等執法部門的同時,更應加強對內部自偵部門的訴訟監督,才能不斷督促自偵部門提高辦案水平,才能更好的提升檢察機關社會形象,維護法律的公正實施。
訴訟監督;自偵部門;內部監督
根據有關法律的定性,訴訟監督的對象包括所有關執法、司法機關及其人員在行使偵查、審判、刑罰執行和監管權力中的違法和錯誤行為,檢察機關內部的反貪污賄賂、反瀆職侵權這兩個自偵部門理所當然也歸屬其中。顯然,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如何完善自偵檢察權內部監督機制,確保自偵工作的公正、公平,是防止司法腐敗的重要保障。
檢察機關的自偵部門擔負著我國刑法規定的三十三類40多個貪污賄賂和瀆職侵權類職務犯罪案件的偵辦工作。但由于作為檢察機關的內部二層機構,反貪、反瀆兩個自偵部門長期存在辦案人員配備較少的現狀,在人員緊張、辦案節奏較快的情況下開展工作,難免導致部門內部執法監督被忽略或者流于形式,而針對自偵部門外部監督制度中的案件評查制度、人民監督員制度以及新近實行的案件管理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訴訟監督作用,但都屬于事后監督,無法從根本上杜絕自偵部門干警在辦案過程中出現違法違規辦案的情況發生。
2.1 法律規定不明確
從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上來分析,我國目前的法律只規定了檢察機關擁有法律監督職能,高檢院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也聯合下發了《關于刑事立案監督有關問題的規定》、《關于偵查活動監督有關問題的規定》等文件,但其中卻沒有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內部自偵部門的訴訟監督該如何進行,沒有規定具體的方式方法,在此種情況下,各監督主體因為“沒有可以成方圓的規矩”而不能監督。
2.2 內部監督缺乏剛性
目前對自偵案件的監督主要來自于檢察機關內部的程序性監督,即通過偵查與批捕、偵查與起訴職能分離的方式,開展對自偵案件的內部監督。但是在一個院的體制內,不可避免地存在“同體監督,控制不力”的狀況。無論是審查批捕還是審查起訴,圍繞對自偵案件都有監督意識不強、監督措施疲軟的問題,實踐中“只要案件有罪且偵查需要”,一般都予決定逮捕,很少考慮有無逮捕之必要;即使發現偵查程序等方面的問題,也因缺乏法律意義上的有效監督文書,使得監督軟弱無力,影響監督的權威性。
2.3 監督缺乏動態管理
從職務犯罪偵查權的運行上來分析,檢察機關內部的自偵部門始于接收線索,后一直持續到偵查終結,大體工作基本完結,在審查起訴階段及審理階段會根據案件需要補充偵查相關證據。在這個漫長的時間段中,經歷了線索的初查摸排、立案、偵查三個辦案的關鍵節點,也是要求保密性最嚴格的節點,在此期間,辦案人員依法不得向參與辦案以外的人員透漏案件相關信息。這在客觀上杜絕了泄露案件信息的同時,也使得紀檢、監察、人大、人民監督員等監督主體對辦案人員的實際工作及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人際交往圈的了解幾乎空白,他們下班后與哪些人交往,干了哪些事,單位很少知道,無論是事前監督、事中還是事后都不易監督。
鑒于自偵部門在我國執法體系當中的特殊位置,筆者認為要加強對自偵部門的訴訟監督,就必須從內、外部兩方面來探索合適的監督方式。
3.1 建立大案跟蹤制度
由檢察機關舉報中心對發往自偵部門的案件線索進行跟蹤監督,對案件在初查、立案、偵查、移送起訴、提起公訴,一直到判決等案件的重要環節,均應實行專人辦理和專人監督相結合的模式,在對該類案件辦理過程中,指定專門人員進行重點監督;在案件偵結后,實行專人復核,做到“一個案件一跟到底”,形成完整的跟蹤監督鎖鏈,防止可能出現的各種疏漏。
3.2 建立偵查人員執法追責制度
要嚴格實行領導問責制度,要求自偵部門負責人對部門人員的執法活動實行自我監督,監督本部門辦案人員嚴格依照法律、檢察紀律的規定履行職責,并對內部執法監督工作負總責;如辦案人員在履行職責中發生違法違紀問題的,除追究本人的責任外,還要追究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對違法違紀問題隱瞞不報的,一經發現,先離職后處理,通過該方式促使部門負責人時刻繃緊執法監督這根弦,自覺加強對干警執法活動的管理教育。
3.3 認真聽取人大、政協的意見,接受上級監督
檢察機關在向人大做報告時,可以將自偵部門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予以匯報,并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職務犯罪偵查工作所提出的意見、建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就某項影響巨大的案件查辦活動的效果向當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匯報,聽取他們對此問題的看法和意見,以便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獲得他們對檢察自偵工作的支撐和認同。
3.4 加強紀檢等部門的監督力度
紀檢等部門應通過向發案單位及有關當事人詢問了解等方式,將自偵部門有無泄露案情,有無隨意占用案發單位交通、通訊工具,有無報銷有關費用,有無對嫌疑人體罰、指供誘供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行為作為重點監督問題,如實反映監督自偵部門執法情況,在發現問題后及時督促糾正,保障法律監督的各環節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提高監督效果。
3.5 監督方式要恰當
由于這一階段的工作比較敏感,又主要是進行外圍調查,因而無論是向舉報人、知情人取證,還是提取有關證據資料,都要選擇合適的策略和時機,對此的監督也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即基于初查特點和保密要求,相應的監督制約應限于檢察機關內部進行,而不宜采取外部監督的模式,同時注意監督介入的時機,不能因開展監督而影響到初查工作的正常進行。
[1] 程琰,趙寧.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監督制約體系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1(08)
[2] 潘凌,徐艷.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接受監督制約制度的完善[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3)
[3] 李昊,鄧暢.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監督機制研究[J].知識經濟.2009(16)
[4] 王媛媛,張季林.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監督機制的正當程序研究[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06)
D9
A
1672-5832(2016)01-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