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長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人民檢察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資源縣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預防研究
蔣長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人民檢察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和國家對“三農”建設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村干部職務犯罪呈高發態勢,成為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嚴重損害了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有效打擊和預防農村基層干部涉農職務犯罪,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已成為當前各級司法機關和黨政機關所面臨的緊迫任務。
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預防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和國家對“三農”建設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村干部職務犯罪呈高發態勢,成為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嚴重損害了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農村基層干部違法犯罪,直接損害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梳理近幾年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的現狀,不難發現,形式和手段越來越多樣化,這與少數農村干部綜合素質差、法制觀念薄、缺乏監督、管理混亂等有直接關系。為此,資源縣檢察院作了深入調研、研究,從以下方面給予了預防對策。
3.1 涉嫌罪名相對集中在貪污、挪用公款職務犯罪
2012年至2016年,該院共受理發生涉農職務犯罪案件29件35人,多為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案件,共18件30人。在發案的環節上也呈現寬廣化的特點:從規劃、立項審批到采購、執法監管、財會、物品管理等環節都有可能成為職務犯罪案發的隱患。
3.2 犯罪主體以村居書記、主任等兩委干部為主
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是村級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核心,掌管集體組織的人、財、物等實權,容易成為職務犯罪的高發人群。隨著村務公開的推進,村兩委之間內部制約的加強,村書記和主任相互勾結、村兩委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合伙作案現象越來越突出,多為窩案串案,基本出現一旦發案,整個兩委成員全軍覆沒的現象。以上統計的29件35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僅有2人為鄉干部,其他均為村民組長、會計、戶代表為10人,除此之外的29人均為村(社區)書記、主任、副書記、會計等身份,尤以書記、主任為基本犯罪主體身份,其中被查的7個村腐敗窩案中,書記、主任率兩委全體共同貪污腐敗。
3.3 窩案、串案較多,群體性特征明顯
2008年以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人、財、物大范圍的頻繁流動,各項資金的注入增多,一些農村基層干部為了謀取私利,往往相互串通,內外勾結,大肆進行職務犯罪活動,從單獨犯罪到合伙作案的趨勢越發明顯,不少案件都是查處一案帶出一窩,查出一人帶出一串,群體性特征突出。
3.4 作案方式、手段多樣化,案件發現難,查辦易
作案方法多種多樣:一是采取村務收入不入帳、虛報冒領裝入自己腰包等,公然貪污公款;二是以吃喝等名義少支多報、虛報、重報侵吞公款;三是利用“白條子”和虛假發票報賬頻頻作案;四是截留農戶救濟款物和各種指標、補助款進行貪污、挪用;五是在專項建設款項目中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公然索賄等。
主動做好預防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工作,積極探索預防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切實可行的路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我們認為采取“主動預防為主,被動懲罰為輔”的方針是較為理想的預防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的途徑。
2.1 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培訓
以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一是強化政治業務培訓。各級鄉鎮政府要建立專門村教育活動室,制定專門的培訓計劃、方案和教材,利用冬春農閑季節,集中對基層組織人員進行黨性教育、財務管理、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培養造就一批責任心強、素質高、會經營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二是強化警示教育。檢察機關應結合查辦的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案件,編選典型案例,以案釋法,重點講解與農村基層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三是司法機關及政府相關部門應利用農閑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下鄉”和“法律進村”等活動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群眾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
2.2 加大查辦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的力度
加大打擊犯罪力度、實行特殊預防,檢察機關要堅持把打擊農村基層干部涉農職務犯罪作為預防犯罪的首要環節。檢察機關要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找準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職權的契合點,解決查處村干部職務犯罪管轄權的沖突問題,形成有效的查處合力。其次是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始終把維護農村穩定,化解村民矛盾作為查辦案件的出發點。抓大放小,對于群眾反映強烈、民憤極大的,堅決予以查處,對于一些犯罪情節不嚴重,涉案金額不大的案件,敦促其投案自首,節省司法資源。
2.3 章立制,加強監督
一要健全財務制度。會計、出納要嚴格按照《會計法》和有關財經制度的規定,認真履行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職能。二要堅持實行對鄉鎮、村干部進行定期審計和離任審計制度,加強監督。三要加強對專項資金、專用票據的規范管理。相關職能部門要對村產租賃買賣、土地補償費、低保優撫等資金和有關的專用票據加大監管力度。對在一些專項資金上擁有的一定管理權的村級財務,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村財鄉管”制度,將各村的財務賬冊及憑證交鄉(鎮)政府專門機構管理,每月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各村上報本月的財務收支憑證,再由鄉鎮專門機構審核、處理和監督。四是要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要健全權力的內部制衡機制,即充分發揮村民組織的監督主體作用。積極推行民主評議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任期、離任審計制度和過失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使農村基層干部切實受到教育和約束。
[1] 邢同寶,梁昭.農村職務犯罪的綜合防控——以冠縣人民檢察院2005年以來查辦的涉農案件為視角[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1(02)
[2] 薛國君,李志剛.農村基層組織成員職務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J].當代法學.2011(01)
[3] 楊紅梅,劉榮.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實證分析——以基層院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0(34)
[4] 趙雪克,陳金章.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法律適用問題探討[J].中國檢察官.2010(19)
[5] 張鵬飛.當前涉農職務犯罪的特點、成因及防范對策——以江西渝水區為例[J].老區建設.2010(16)
F325.4
A
1672-5832(2016)01-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