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攀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基礎教育改革的兩難選擇
——“兩難”選擇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對立淺析
高 攀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為了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新世紀人才,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其中基礎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是關乎整個國民素質提高的奠基性事業。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立足于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戰略目標,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改革的主流。那么面對兩種教育模式的對立,該如何看待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兩難選擇呢?
基礎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實質意義上的貫徹,歸根到底還是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偏重于智育而忽視了美育、德育等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從古代的科舉制注重八股取仕,到現在的高考制度,都是注重知識的掌握而相應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一味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就是優秀生,對于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并沒有投入過多的關心。以至于現在會出現學生逃課、逃學、甚至自殺等校園悲劇。這也就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對于現在的教育,我們是不是缺失了什么?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不單單是在學校學習了多少課本知識和考試成績的高低決定的,在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的時候,綜合能力和一個人的素養才是自我發展的有力武器。真正的教育是培養完整而健全的人,在面對當今的教育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該反思下到底教育改革該走向何方,又該實施什么樣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為彌補“應試教育”的弊端而被提出來。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反映了兩種教育觀念的對立。應試教育把應付考試、選拔淘汰作為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而素質教育則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
第一,教育對象范圍的不同?!皯嚱逃笔菍⑴囵B的注意力放在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身上,學校是將尖子生進一步送至更高層次教育的培養基地,升學率越高的學校,那么學校的名氣越大;成績越好的班級,那么老師的名望越大。那么,這種集中于少數人的培養模式,帶有功利性質的教育,似乎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而素質教育是面對全體受教育者實施教育,是為了所有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我實現價值的教育模式。教育本身就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學校不僅僅是教會人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素質的地方。
第二,教育目標的差異?!皯嚱逃蹦J桨烟岱謹岛蜕龑W率視為最高目標;素質教育以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因此,兩者的差異顯而易見,素質教育更為全面,不僅是智育,更包括德智體的協調、均衡發展。
第三,教育內容的對立。由于教育目標的不同,因此內容也會隨之不同?!皯嚱逃弊⒅胤謹?,所以考試考什么,所教內容也就由此而定,范圍大大縮??;而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強調教育內容的全面性。不僅包含書本知識也包括實踐性知識和課外活動。
2.1 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兩種教育模式,全質性的把握兩者的對立,并進行調和
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的一面,矛盾也是無處不在的,但同樣對立中也存在價值上的統一性。面對教育改革中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同樣如此,應該看到兩者各自存在的優越性和不足。應試教育好比18世紀歐洲流行的實質教育學,以獲得知識本身為主要任務,相對于此,素質教育就類似于形式教育,主要認為教育就是發展能力,并據此設置課程和選擇教材。那么,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兩種教育模式的特點,為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各種能力的培養顯得越發重要,但與此同時,知識作為基礎,是獲取能力的前提,我們可以調整“度”,不是光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而是更加綜合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而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也能更快速的獲取高質量的知識。兩者應該是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
2.2 調整課程結構,合理分配課程比例
《綱要》明確要求課程的設置必須“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體現每門課程的獨特價值,而不單單以高考必考科目為基準,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重視學科知識。[1]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這也是基礎教育改革下,最關鍵的課程改革。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改革從必須以全面提高素質為基礎。因此,實現課程結構調整,也是從知識本位的應試教育開始向素質教育過度的有效方式。
2.3 在選拔標準和學校錄取辦法上,進行全面而綜合評價方式
在學校錄取辦法上,應該以更加全面和綜合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發展。不單單以成績做標桿,只有從選拔機制上作出適當而合理的調整,學校、家庭、學生個人才會減輕應試教育和高考制度下的壓力和負擔??茖W合理的選拔制度,應該使得學生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提高應試能力,并且隨著知識儲備的增長而讓自身能力越來越優質,兩者相得益彰。這樣,我們的教育目的才能更好地實現,才能在當今競爭激烈而富有挑戰的時代,培養出更加具有創新性的新時期的人才。
最后,我們可以看出基礎教育改革下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對立下也存在著內在的一致與統一性。這也就使得我們的教育有了向著更好方向發展的空間與希望。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能一成不變的看待教育問題與學生發展的問題,應該與時俱進,樹立新型教育觀,并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同時,教育管理者也應該肩負責任,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教育改革中的問題,全質性的把握事物,才能正確、全面的認識和處理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從“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與統一中,協調其矛盾,更好地實現教育改革向新的高度發展與飛躍。
[1] 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N].中國教育報。1997-11-21
高攀(1993-),女,漢族,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原理專業,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G521
A
1672-5832(2016)01-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