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達州市通川區西外鎮中心校 四川 達州 635002)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問題與建議
張 軍
(達州市通川區西外鎮中心校 四川 達州 635002)
留守兒童是中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所遺留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會產生一些不良因素,不僅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會影響這些學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強父母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聯系,教師也要正確引導學生,社會各界人士也應積極關注這些問題,從而使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學習成績;留守兒童;社會穩定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不斷的深入,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逐漸成為大趨勢,很多農村的人都離開了家鄉,而到城市中生活。這種行為雖然加快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造成了一些問題。由于多數農村人口去城市是去打工,因此,很難將自身的家眷帶在身邊,這樣極易造成農村的留守兒童的問題,并且也是很難對這些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更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應該受到我們的關注。下面就來具體看一下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以及相關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很多是有父母,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因此,這些兒童很難見到父母,更不用去談教育方面的事情。但是,兒童正是自身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育的缺失不僅不利于兒童身體的培養,更容易使思想走入誤區。下面就來具體看一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所存在的問題。
1.1 不利于學習成績提高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由于很多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懷,因此,在學習方面,家庭中很少有人可以指導他們的學習。除此之外,很多留守兒童基本是和祖父祖母輩在一起生活,一般年紀較大,而且觀念較為陳舊,所以很少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也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在家中無法得到有效地指導,從而難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
1.2 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指導或者照顧,而且一般情況下,家庭也并不富裕,這會直接導致學生在身體上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不利于這些兒童的身體健康;同時,這些學生也是無法去得到父母價值觀的引導,因此,這些留守兒童一般也難以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也會產生一些性格缺陷,不利于這些學生與其他人交往,從而導致這些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
1.3 不利于社會穩定
很多兒童很難去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而且隔代的監護人也很容易對這些兒童產生溺愛,甚至不聞不問,很容易去使這些兒童接觸到社會不良的青年,進而容易走向彎路。而且這些留守兒童也會受到社會上的不良誘惑,甚至迷戀上賭博、打架等不好的習慣,甚至會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這些兒童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少年的教唆,這都是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也會對當地的社會穩定造成威脅。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會引發許多問題,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同事也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可以是父母加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學校和教師可以承擔起留守兒童“引路人”的角色,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進而更好地消除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1 父母增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
要想進一步解決留守兒童所面對的相關問題,首先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聯系。有些父母雖然外出在家,但是應該經常保持父母與孩子的聯系,可以打電話,同時也可以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一天。在“玩樂”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從而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父母也應該與監護人保持溝通聯系,確保監護人可以做到對孩子負責,以便可以更好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2.2 學校與教師應該負起指導責任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除父母之外,最大的影響因素應該是學校和教師,因此,學校和教師也應該去幫助父母去對兒童進行相應的教育。在留守兒童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去耐心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不可打罵學生,但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幫助他們,并且在兒童心理出現問題時,要積極去引導,以防學生走向歧途。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和相應的活動,從而使學生更有“家”的感覺,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2.3 政府以及社會應給予關懷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說到底是社會問題,關乎社會的穩定,因此,政府與社會應該充分給予留守兒童關懷。對于政府而言,可以為留守兒童提供一些活動場所,從而可以使這些留守兒童可以去鍛煉身體。同時,社區工作者也應該去積極舉辦一些教育活動,從而可以不斷在這種氛圍中使留守兒童受到感染,進而使這些兒童逐漸形成優良的品質,使得這些留守兒童心態更為平和,更加積極向上。
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理應受到社會的關注。同時,在面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時,父母應該加強與留守兒童的交流與聯系,教師也應該在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引導,政府也要給予留守兒童關懷,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更好地去維持社會穩定。
[1] 郭曉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會學思考.《教育探索》.2012年2期
[2] 柳翔浩.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法律救濟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3期
[3] 蔣俊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辛沖鎮留守兒童為例.社會工作.華中農業大學2012(學位年度)
G63
A
1672-5832(2016)01-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