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蓓蕾 李竹林
(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金融領域的影響
任蓓蕾 李竹林
(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供給側包含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生產要素投入,如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土地等資源投入、企業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別對應著收入法計算的GDP中的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稅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由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決定。習近平提出了推進結構性改革要抓住“四個關鍵點”,即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這些對我國的金融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促使我國金融市場結構更加合理化發展。
供給側改革;生產率;金融市場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供需錯配矛盾日益突出,其核心問題在于既有供給結構和生產能力難以適應需求結構的迅速變化。而需求結構轉換又是由我國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所共同決定的。供給、需求、價格乃經濟學最重要的概念,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就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總需求,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駕馬車”組成。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時期某價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或勞務,總供給可近似用總量生產函數來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共同決定。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
2.1 供給側改革內涵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認為,我國供給側存在六大問題,導致目前經濟下滑、投資減速等問題。主要是:一是供給體系總體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給體系未及時跟上國內中收入群體迅速擴大的消費結構;三是現在供給體系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較差;四是部分產業產能已達到峰值,產能難以消化,部分產業達到資源環境約束承載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六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過快。
2.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
一是培育新動力的需要。我國多年來主要依靠需求側的“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在經濟新常態下,其作用逐漸縮小,副作用逐步顯現,亟須從供給側尋找新動力。
二是解決我國經濟難題的需要。目前我國經濟難題主要表現在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過大、僵尸企業較多、金融風險累積、資源環境壓力大等方面。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即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少的環境破壞,來達到更好的產出效果,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只有通過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我國才能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占有更大份額,也才能解決國內消費者到國外“掃貨”買馬桶蓋的問題。
3.1 相應的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改革
3.1.1 關于配合出清過剩產能的金融政策
產能過剩即在計劃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在我國,一方面傳統行業比如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由于國內需求減弱、國外同行業競爭加劇等原因,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對于掌握有市場商品購買力較小比重的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由于這一消費者群其數量較多,其市場商品消費需求數量將占市場商品總需求的絕大部分,其邊際消費傾向大于高收入者,由于購買力結構的失衡,這一個群體對于既定市場上現有的商品需求不能實現,他們的更低層次的滯后的需求市場已經完全撤退,因而他們也找不到自己的消費熱點,加之不可預期的支出將大大增加,而不得不使自己手中握有的購買力在其手中沉淀下來。針對這一問題,央行可以通過針對性的降低房貸利率并配合房價的下行來漸漸實現房產的有效供給,進而達到房產庫存出清,以及房價的軟著陸,但這一出清也會隨之伴隨著國民經濟的減速。
3.1.2 關于配合降低企業成本的金融政策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種稅費、融資成本、社會保障成本等。這有利于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改善供給結構,最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首先,通過針對性的降低貸款利率,優化貸款流程,使得直接間接投融資在能夠更簡便、更低成本的被實現。使企業能夠在供給側改革這場調整中加速且安全的完成結構調整。其次,完善以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為上限、存款準備金率給下限的利率走廊制度,在利率市場化的今天,從數量控制轉為價格影響利率,以市場為主要作用,對中小企業進行幫助,給予優良企業穩定的環境,來完成市場結構調整。
3.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如何影響經濟結構的
加速經濟結構轉型,重新分配經濟蛋糕。從生產的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激發消費傾向,導致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進一步上升,而第二產業中的傳統工業部門占比將明顯收縮。而從收入的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引發經濟蛋糕的重新分配:減稅將導致生產稅凈額占比下降,加速折舊和產能去化將導致固定資產折舊占比短期上升、長期趨降,降低成本和產能去化將導致企業營業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勞動力跨地域、跨部門流轉以及提高人力資本,將導致勞動者報酬上升。
3.3 供給側改革是如何影響中國杠桿率的
中國式轉杠桿,供給側改革同樣將對中國杠桿率產生影響:產能去化意味著企業部門杠桿率將持續下行,戶籍制度改革和二三線城市地產庫存去化意味著居民部門杠桿率將持續下行,減稅降費和財政支出提升意味著政府部門(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杠桿率將大幅上升,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企業降低財務成本意味著金融部門杠桿率將緩慢上升。
我國正處于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時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人力資源素質提高,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國內比較優勢正在從低成本向大市場、配套能力、規模經濟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方向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小企業提供大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困難。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從“拼資源、拼環境、拼成本”的粗放模式向“講創新、講環保、講效益”的集約模式轉變;從偏重加工制造向重視服務業和新興產業轉變;從低端產品出口為主向中高端產品出口為主、從貿易為主向貿易與投資并舉轉變。
4.1 中小企業要全力打好產業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難點是產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要緊緊圍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結合企業的實際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主導產業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增長極、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壯大、現代農業提升比較效益。中小企業要開展技術創新、嚴把產品質量關、擴大新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4.2 中小企業要切實利用好消費升級引領這一“新引擎”
有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要防止或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第一程靠投資、儲蓄、產業等行業的發展,第二程則是靠消費和服務業的發展。我國當前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新階段,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服務業已經占到GDP的一半。中小企業要抓住新一輪消費升級帶來的有利機遇,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推動并舉,在消費升級與品質升級同步、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有機結合、創造新供給與增強新動力緊密銜接的經濟發展大潮中,為經濟提質增效企業升級發展創造更持久、更強勁的動力。
4.3 中小企業要培育核心競爭能力
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在各個方面都與大企業進行抗衡,它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占領一席之地。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獨特擁有的、能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用、使企業在市場或某一市場上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內在能力資源。中小企業要想做強,必須要注重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4.4 是中小企業要應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特色產品、注重品牌建設
中小企業要做強,關鍵就是要以有限資源獲得更大的產業,為此,就必須優化資源配置,這是企業做強的基礎;只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只有特色才有競爭力,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沒有規模優勢,沒有資金優勢等,無法與大企業相抗衡,但特色卻是中小企業立足于市場的法寶;目前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企業缺乏一個穩定的贏利產品品牌,造成消費者對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的誠信度很低,品牌是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中小企業核發展壯大的機會最大,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機,我行應適時提供融資服務。
[1] 譚浩俊.“供給側改革”帶來股改新動力[N].中華工商時報,2015-12-11003.
[2] 桂浩明.供給側改革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J].金融博覽(財富),2016,03:58-59.
[3] 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7-22+195.
[4] 劉偉,蔡志洲.經濟增長新常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求是學刊,2016,01:56-65.
[5] 邵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新金融,2015,12:15-19.
任蓓蕾(1992.08-),女,漢,河南信陽,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秘書部副部長,副班長,學院助管,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研究生,研究生方向:地方性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李竹林(1993.05-),女,漢,河南開封,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金融學。
F014
A
1672-5832(2016)01-02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