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 任蓓蕾
(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從行業分析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李竹林 任蓓蕾
(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的改革,包括淘汰落后產能、放寬準入、加快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創新。據三元悖論,為了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以此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一再下調MLF各期限的利率。資金敏感型行業、大宗商品及高分概念股等行業從中受益,鋼鐵、鐵礦、煤炭、焦炭、鐵合金等產業將面臨沖擊。在供給側改革的進程中,要注重從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這四個供給端的改革,做到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才能消化無效產能、培育嶄新動能,讓經濟發展獲得新的動力。
供給側改革;要素;利率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一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15年以來央行5次降息降準、發改委新批基建項目規模超過2萬億,但投資依然萎靡。而在消費領域中,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國內消費增速拾級而下,但中國居民在海外瘋狂掃貨,國內航空客運增速緩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卻持續高增長。這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長期供給。因此,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2.1 供給側改革的歷史先例
縱觀世界經濟歷史,美國曾在20世紀70年代陷入滯脹,英國也在20世紀80年代面臨滯脹疊加結構性問題的窘境。作為供給學派的典型實踐,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分別采用減稅和國企改革等措施幫助經濟走出衰退。
里根學派的核心是減稅。以里根經濟學為例,1981年里根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經濟復興計劃”,主要措施包括:降低稅率,減少政府干預,縮減政府開支,緊縮貨幣供給。其中,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從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勞動供給意愿,推動消費上行;而企業所得稅率從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業盈利,也提高了企業投資意愿。里根經濟學大獲成功,令美國經濟迎來穩健時代,也為美國長期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2.2 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產生
2015年11月以來,供給側改革成為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兩次強調,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稱,“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而中財辦主任劉鶴、副主任楊偉民,以及國家部委領導人也均在不同場合強調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1 何為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與需求側相對應。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而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條件下所實現的增長率即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供給側改革就是從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當前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續,收效卻不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用新的動力源對沖下行風險。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滿足需求的好產品,以解決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問題。
3.2 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和特征
3.2.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的改革
供給側改革不排除宏觀政策的必要調整,如減稅等措施,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主要包括:一是淘汰落后產能;二是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加快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三是加快城鄉之間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四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五是培育創新環境。包括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培育人力資本,改造金融支撐體系等。
3.2.2 我國供給側改革呈四大特征
我國實施供給側改革不代表經濟政策大轉向,也不放棄對總需求的調控,改革呈四大特征:一是暫時不會大規模減稅及削減社會福利。二是不會出現大規模私有化。預計未來企業層面的改革將以國企改革為重點,穩步發展混合所有制。三是轉型升級與提升市場效率將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四是產能出清將困難重重。首先,去過剩產能意味著大規模關停企業并裁員;其次,各級政府愿意維持剛性兌付;再次,市場出清意味著信貸違約大幅上升。預計我國產能出清將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不會出現90年代國企大規模裁員下崗的情況。
4.1 供給側改革的作用途徑
根據三元悖論,在當今資本的流動性較高時,應放松對匯率穩定的訴求,則利率有下降趨勢;相反,利率下將趨勢受阻。為減少匯率不穩定對經濟的沖擊,只能選擇管匯率松利率。
2月29日晚間,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的增長,為供給側改革營造合適的貨幣金融環境。05年央行六次“降準”,有效緩解外匯占款的下降和央行逆回購到期等造成的資金流動性緊張。政策出臺后,可以看到一季度經濟有所改善,股市與商品相繼上漲,3月外匯儲備增加等一系列利好的現象。
4.2 供給側改革進程中受益行業
4.2.1 受益板塊一:資金敏感型品種
銀行和地產,都屬于資金敏感型品種。據測算,準備金率下調0.5%將為銀行帶來3700億元的資金釋放。半年內準備金兩次下調,并不意味著對于地產開發商信貸控制的解禁,但流動性預期有所好轉,不排除部分剛需入市的可能,至少成交量些許好轉有利于緩解房企緊繃的資金鏈。作為利息敏感品種的保險股也會小幅受益。前期關于放開交強險對于保險行業是突發利空。
4.2.2 受益板塊二:大宗商品類大宗商品,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是實體經濟的需求,二是對于流動性的預期。前者而言,至少上半年不會有明顯起色,但市場已有一定預期。配合全球流動性松動的預期,可能成為影響大宗商品走勢的超預期因素。
4.2.3 受益板塊三:高分紅概念股
降準不等同于降息,隨著銀行間流動性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落。資金價格回落也會使民間借貸等資金信貸投資回報率回落。相比之下,藍籌股,尤其是始終能夠高分紅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突出。目前年報陸續披露階段,對高分紅、低市盈率的藍籌股而言,是長期價值凸顯的階段。
4.3 供給側改革進程中受到沖擊的行業
2015年有色金屬價格下跌,但部分產業鏈環節由于利潤空間依然存在,產能繼續擴張。供應層面,除了國內鎳金屬產量開始收縮之外,其余品種仍在擴張。與此同時,金屬還承受著宏觀利空的沖擊。預計在美聯儲年內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之前,即12月15-16日FOMC會議前,美元的強勢都將壓制基本金屬走勢,有色金屬走勢將雪上加霜。
供給側結構改革大幕的拉開勢必伴隨著產能淘汰、結構升級、行業并購等一系列動作。鋼鐵流通業資深分析師邱躍成認為,這將給我國鋼鐵、鐵礦、煤炭、焦炭、鐵合金等產業帶來新挑戰,面臨的沖擊將會加大,將促進上述產業的優化重組。
5.1 供給側改革中的土地要素
土地是供給側的一大生產要素,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確權和加速農地流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為了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各級政府應當對農民的宅基地、房屋、經營的土地、山林、水域進行確權登記,允許中長期對轉農企業和城市居民出租,利用企業化的管理、集約化的生產和城市居民先進的經營理念、投資、示范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讓農民盡快脫貧致富。
5.2 供給側改革中的勞動力要素
供給側改革也牽涉到另一大生產要素人力資本,國家已放開了二胎生育政策,年輕的勞動人口增長。要提高中國制造業的精細化水平需要大量腳踏實地、技藝精湛的高水平工匠,這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改革,多搞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為中國經濟的二次騰飛培養更多的人才。
5.3 利用互聯網手段,加快資源配置效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概念,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往往迸發出了極大了生產力。企業利用互聯網手段發掘潛在的消費者,并及時向消費者推送產品信息,關注行業發展動態,指導企業行業發展方向,及時進行產業調整及產品轉型。
[1] 劉東亮.供給側改革有望改善資產荒.中國債券信息網,2016-03-23.
[2] 邵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新金融.2015-12-20
[3] 譚浩俊.“供給側改革”帶來股改新動力[N].中華工商時報,2015-12-11003.
[4] 劉偉,蔡志洲.經濟增長新常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求是學刊,2016,01:56-65
[5] 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17-22+195.
[6] 中國證券業協會.http://www.sac.net.cn/
李竹林(1993.05-),女,漢,河南開封,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學,金融學。任蓓蕾(1992.08-),女,漢,河南信陽,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秘書部副部長,副班長,學院助管,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研究生,研究生方向:地方性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F04
A
1672-5832(2016)01-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