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后現代閱讀”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李 冰
“后現代閱讀”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可通過更多途徑迅捷的獲取更為豐富的信息,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思維方式也受到了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較多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重視這一問題,利用多種媒體,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決大學生的網絡成癮、淺閱讀等問題。
“后現代閱讀”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閱讀方式已經促使閱讀步入了“后現代閱讀”的階段。大學生是網民的主力軍,“后現代閱讀”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全新閱讀體驗,同時也對其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造成了影響,這就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生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及時總結學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有效措施為大學生提供與時俱進、切實有效的管理和服務。
“后現代閱讀”也即“數字化閱讀”、“全媒體閱讀”,是在傳統閱讀、現代閱讀之后出現的新型閱讀方式,是在新媒體技術基礎上實現的消遣性、點播性、檢索性、移動性的閱讀,可滿足閱讀者對于閱讀的多樣化、個性化及娛樂化的需求。目前的“后現代閱讀”主要包括光盤閱讀、電子詞典閱讀、電子書閱讀、手機閱讀及互聯網閱讀。調查發現,目前“后現代閱讀”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后現代閱讀”也導致大學生閱讀出現了淺閱讀、娛樂化閱讀的傾向,同時還導致學生的心態變的浮躁,甚至有部分學生形成了網癮。部分大學生僅僅是通過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搜索,而對于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很少關注,這種功利性的讀書目的不僅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自覺性,同時還易導致學生思維鈍化,思辨能力降低。另外,電子媒體的盛行也導致系統性、思考性的“深閱讀”被大學生排斥,而功利化、快餐化、碎片化的“淺閱讀”成為主要閱讀方式,這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極為不利。
(一)對“后現代閱讀”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系清晰認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對“后現代閱讀”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間的關系予以重視,通過“后現代閱讀”中的大眾媒體具備的多元途徑,結合其發展趨勢制定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思政教育策略。思政教育工作人員應重視傳統紙質書籍指導、推薦閱讀,同時還可借助“后現代閱讀”中的諸多媒體電子終端如手機、互聯網及電子書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借助網絡提供大學生需要的心理援助、法律援助、就業援助、兼職平臺等,讓思政工作更可近、可親。
(二)借助高校數字圖書館對“后現代閱讀”中各種媒體加以整合利用
“后現代閱讀”的媒體種類繁多,不同媒體具有各自不同的傳播優勢及特點。如網絡媒體具有良好的互動性、立體化,手機媒體傳播速度較快且移動性良好,電視媒體更為直觀。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工作人員應借助傳統媒體中的人才優勢與內容優勢,對“后現代閱讀”中的各種媒體予以整合,形成優良的傳播合力,促使其傳播的效果得到放大,從而實現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而這一目的可通過高效數字圖書館的建立加以實現。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見領袖”給予重視
“后現代閱讀”中存在一種“意見領袖”的現象,他們存在的形式是少數個體,但卻具備較大能力,其有關言論可對某階段網絡整體或局部網絡產生重大、迅速的影響。如一些博客文章閱讀量超過數百萬,這些內容被轉發或收藏,可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大學生思政工作人員應對“后現代閱讀”中意見領袖給予高度重視,對其傳播特點予以研究,并培養優秀的意見領袖,使之發揮重大影響力,從而服務于學生教育工作。
(四)開展經典閱讀活動
大學可開設經典閱讀的課程,引入經典著作課外閱讀等,并將之設置為必修課;或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其推薦難易適度、文化品位高的經典書目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經典、深度閱讀的良好習慣。
(五)在實踐中對大學生“后現代閱讀”中的網癮、淺閱讀問題予以解決
可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淺閱讀”的誤區,讓學生通過實踐(如體驗類、競技類、討論類讀史實踐活動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可通過適當的信息數據庫、教育網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下載、查找渠道,借助微信、微博和學生溝通,對其思想動態高度關注,從行為、心理上給予正確指引,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使之對有害信息有抵御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成為理性、文明的閱讀者。
“后現代閱讀”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思政工作人員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加強重視,有效溝通,借助新媒體手段為學生形成良性引導,讓學生回歸經典閱讀、深度閱讀,充分發揮思政工作中“意見領袖”的作用,從而助力于大學生的蓬勃、健康成長。
[1]諶琴.論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222~225.
[2]劉剛,齊攻陣.高校網絡輿情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78~80.
[3]明麗霞.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8):168.
[4]秦菲.微信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6,29(2):119~123.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