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 芳
天津金融人才儲備優化研究
——基于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
◎文/蘭 芳
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離不開金融人才的支撐,天津金融人才的儲備優化對于強化金融區域協同、擴大金融改革開放、推動金融創新運營建設意義重大。本文在分析天津金融人才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基礎上,指出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下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特征與發展問題,并從人才流動、人才服務、人才培育和人才引進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金融發展;人才培養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中明確了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定位——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作為區域整體十二個功能定位中僅有的金融功能定位,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明確了天津在區域協同中的優勢和分工,能否發揮好金融功能,直接關系到區域整體發展。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離不開金融人才的支撐,天津金融人才的儲備優化對于強化金融區域協同、擴大金融改革開放、推動金融創新運營建設意義重大。
(一)天津金融人才數量
2014年,天津社會從業總人數為877.21萬人,同比增加3.5%。其中,金融從業人數為15.70萬人,同比增長0.89%。金融人才深化程度(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勞動人口數)為1.78%。整體上看,2008年以來金融從業人員絕對數量以及金融人才深化程度逐年上升。從表1可以看出,近年來天津市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呈平穩上升趨勢,增長率高于天津市就業總數,表明金融從業人員深化程度逐年增長,但在2014年有所下降。
(二)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結構
根據智聯招聘2015年天津金融人才的需求數據,分別查詢了不同學歷要求下的金融人才需求數量。觀察表2可以看出,高中/中專/中技及以下、碩士/研究生及同等學歷、博士及以上這三個學歷水平階段的人員需求數量較少,分別為6.67%、0.32%、0.02%;大
專及同等學歷和本科/學士及同等學歷這兩個學歷水平階段所占比例最多,分別為50.70%和13.58%。總體上看,當前天津市金融行業對金融人才學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專及同等學歷和本科/學士及同等學歷,尤其是大專及同等學歷占總需求比例一半以上。碩士/研究生及同等學歷和博士及以上金融人才職位需求較為稀少,總數僅有57,所占比例不到0.5%。天津市金融人才結構仍然較為偏低,高質量金融人才較為匱乏,不符合當前天津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的功能定位。
(三)天津金融人才發展趨勢預測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利用天津市2008—2014年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建立GM (1,1)模型,預測未來四年天津金融人才需求數量,結果見表3。可以看出,在今后四年中天津金融人才呈快速上升趨勢,同時金融人員深化程度也進一步加深,金融人才的培養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關鍵,金融人才預測結果表明未來幾年天津金融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然而,要想與天津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相匹配,仍需政府與市場雙重推動加速金融業發展。
加快實施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戰略,是天津深化改革開放、貫徹國家部署、實現城市定位的重要支點。金融人才是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順利建成的關鍵因素。天津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對金融人才需求呈現出以下特征:

表1 2008—2014年天津市金融從業人數及金融人員深化程度變動表

表2 天津市不同學歷要求下金融人才需求狀況

表3 天津金融人才發展趨勢預測
(一)金融人才的需求更為
多樣化
隨著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的推進,天津逐漸成為金融工具、市場、機構、業務流程創新的前沿陣地,促進創新在區域中擴散的中心樞紐,不僅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金融要素市場發展,形成集群化和國際化的交易平臺,還在金融產品與模式創新上尋求突破,布局金融大數據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這需要大量多樣化的專業金融人才,支撐天津金融的多維度發展。
(二)更加看重金融人才的復合性
天津正在積極培育新型金融業態,完善并拓展金融產業鏈,用優質的金融運營服務促進區域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金融行業將不斷發展混業經營,復合型人才對金融機構的未來業務發展至關重要。這對金融從業人員素質有更高的要求,不僅應具有豐富的金融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還應掌握互聯網、法律、會計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操作。
(三)急需擴大高層次金融人才儲備
華爾街匯集了全世界的金融精英,他們是美國成為活躍的金融創新國家最核心的基礎。同樣,天津作為金融創新改革的試驗田,需要引進和培養大量高端金融人才。伴隨天津金融企業規模、資金實力的不斷壯大,越來越需要能夠運作金融市場、具有金融創新思維的高層次人才作為支撐,以開創者的理念規劃和發展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
(一)利益協調機制的缺失加劇金融人才競爭
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下,避不開金融人才的分配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北京和天津金融人才配置不合理,相對競爭明顯。北京集中了眾多金融要素,集聚了大量金融人才,囊括了眾多金融核心功能。天津雖然注重發展國際影響力和金融創新力,但與北京相比,尚未形成人才聚集效應,抵擋不住金融人才流向北京的趨勢,金融人才分配將很難實現科學均衡。
(二)金融人才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
從人才需求層次來看,高端金融人才市場依然緊缺。高學歷、具有實踐經驗和多種崗位經歷的人才將引導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主流。天津金融業普通員工比例較大,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相對較少,金融人員結構不合理。金融業從業人員同質化明顯,金融高端人才較為缺乏,制約金融創新深入開展。
(三)復合型金融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對復合型的金融人才也是求賢若渴。如“互聯網+金融人才”、“外語+金融人才”等復合型、多元化的“跨界人才”比較少,存在著很大的缺口。未來的金融市場將會呈現出一體化特征,金融復合領域呈上升態勢。金融人才不僅要懂證券、基金、期貨,還要懂經濟、金融政策,更要懂外語、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網絡信息技術。
(四)金融人才服務體系尚需完善
市場化金融人才選拔機制尚未建立,金融人才服務體系尚需完善。多數金融機構選人用人多是通過校園招聘和從其他金融機構引進,缺乏向國內外金融市場引進優秀金融人才的管理策略。部分金融機構內部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對高層次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低端人才無法流出,制約金融人才結構的優化,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在天津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時期,金融行業發展逐漸深化,金融人才供需變動進一步增強,天津金融機構的人才儲備優化戰略需緊跟趨勢。政府、高校和金融機構應
該通力協作,在人才流動、人才服務、人才培育和人才引進四個方面作出調整。
(一)加強京津冀區域金融人才流動
啟動實施國際金融人才戰略,推動建立京津冀聯動的金融人才支持體系,加大天津金融行業人才安居支持力度,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意識的高端金融人才。整合京津冀區域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資源,加快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創新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各金融機構、研究機構設立金融博士后工作站,重點對京津冀區域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服務作出有針對性的研究。探索設立區域性金融特色學院,組建金融創新研究智囊機構,打造有影響力的金融智庫。
(二)加強高層次金融人才的引進
在引進高層次金融人才方面,既要合理規劃用人需求,又要拓展多元招聘渠道、關注同業人才流動,還要建立科學用人標準、注重綜合素質能力,并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布局海外人才市場。具體來說,金融機構需要合理規劃高層次金融人才用人需求,通過獵頭、并購和設立業務中心等多元化的渠道獲取行業內外金融人才;在人才選擇時,應根據業務發展及創新的需要,注重考察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畢業院校、國際專業資格證書、跨業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海外經驗等;為高層次金融人才提供一些新興業務的發展機會,保持金融人才的專業性和創新性;建立合理的金融人才晉升機制,引入多元化的薪酬體系。
(三)注重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
提供多元的成長空間和激勵方式培育金融人才,加大對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力度,將復合型金融人才作為金融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構建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進行廣泛的事前市場人才需求調查研究,充分貫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設計科學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的方法手段,優化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健全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的機制體系,將人才培養工作延伸到金融人才成長發展的全過程中,不斷增強其復合能力構成的廣度和深度。具體來說:要建立全面輪崗制度,充分完善晉升通道;提高員工歸屬意識,建立員工培訓機制;提供綜合薪酬計劃,發展多元激勵方式。
(四)健全金融人才服務體系
加強金融人才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金融人才服務政策,營造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環境。采用階段性減稅措施來吸引人才;設立“金融人才獎勵金”制度來彌補部分個人所得稅帶來的利益損失;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支持金融機構創新,健全金融法律體系,加強對金融產品服務的知識產權保護。放開對外資人才中介機構的限制,加強與外資人才中介機構的合作,帶動京津冀人才中介機構的建設和完善;以“千人計劃”為契機,拓寬海外金融人才引進渠道,加強與海外金融平臺的合作關系。
[1]吳超.實施金融人才發展戰略創新金融人才服務體系——對天津市金融人才發展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9,04:36-39.
[2]蘭芳,安邦.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促進天津金融人才發展研究[J].華北金融,2015,10:16-19
[3]李海申,苗繪,馮雪等.京津冀金融一體化中的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20:24-26.
[4]李朋波,張慶紅.國內人才需求預測研究的進展與問題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4,05:72-80.
[5]李全敏.中國金融人才市場特點及趨勢 [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7:93-96.
責任編輯:孟 力
F127
A
1006-1255-(2016)11-0052-04
蘭 芳(1987—),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郵編:3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