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杰,葉偉,吳晶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體育與基層工作系,湖南長沙410072)
“勇士-2015”學員軍事技能競賽訓練期間再生訓練研究
魏麗杰,葉偉,吳晶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體育與基層工作系,湖南長沙410072)
目的:以“勇士-2015”軍事綜合競賽訓練期間再生訓練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再生訓練對促進集訓隊員疲勞恢復的作用。方法:108名受試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為對照組,進行8周的傳統模式放松,B組為再生訓練組,進行8周的再生訓練。結果:A組、B組疲勞程度與訓練前比較都有顯著下降(p<0.05),B組疲勞程度改善程度(3.17±0.43)顯著大于A組(2.28±0.58)(p<0.01)。結論:“勇士-2015”集訓期間采用再生訓練能夠有效地緩解疲勞,提高恢復效果,迅速恢復戰斗力。
再生訓練;“勇士-2015”;疲勞;軍事競賽
再生訓練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一種恢復訓練手段,是身體功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再生訓練是指在訓練中有計劃的對肌肉和筋膜(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進行喚醒激活和梳理放松,通過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修復肌纖維的超微結構損傷,來促進神經肌肉系統疲勞后的恢復;并結合跨項目的低負荷有氧運動、身體拉伸和水療法,提高人體能量循環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工作能力,促使機體的疲勞和適應趨于動態平衡。在軍事訓練結束后進行再生訓練,是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的一種有效措施[1,2]。再生訓練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軍人體能水平的提高和訓練信息的及時反饋,加強訓練后再生運動也是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
1.1 研究對象
在“勇士-2015”軍事綜合競賽訓練期間,將集訓隊員隨機分為兩組,A組為對照組(54人),進行8周的傳統模式放松,B組為再生訓練組(54人),進行8周的再生訓練。
由表1可見,兩組隊員在年齡、身高、體重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A組B 組基本情況比較
1.2 調查工具與測量
疲勞評定量表[3](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由29個項目構成,包括4個因子,分別從4個因子不同側面評價疲勞特點,采用7級評分,要求答題者根據自己最近2周情況進行選擇,本研究選用其中的因子1(Severity,S)評定集訓隊員的疲勞程度。由經過心理學專業培訓的教員進行統一指導語詳細講解后,現場集中測試,由集訓隊員獨立完成填寫,現場收回,訓練前測試在集訓的第1天摸底比賽后的次日早上9∶00進行,訓練后測試在模擬比賽后次日早上9∶00進行。摸底比賽和模擬比賽科目內容、路線等參數完全相同。
1.3 實驗設計
研究采用2(對照組、再生訓練組)×2(訓練前、訓練后)自身前后配對設計。對照組(A組)進行傳統的每次訓練課后慢跑2000 m放松。再生訓練組(B組)在完成訓練任務后每天按計劃進行再生訓練,訓練設計方案見表2。

表2 B 組再生訓練計劃
1.4 統計方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 15.0進行t檢驗。
2.1 A組與B組集訓初期和集訓后期疲勞程度比較
由表3可見,集訓初期兩組隊員在疲勞程度上無統計學差異。集訓后期疲勞程度兩組顯著低于集訓前期(p<0.05,p<0.01)。

表3 A組B 組集訓初期和集訓后期疲勞程度比較
2.2 A組、B組疲勞改善程度比較
由表4可見,選取集訓初期和集訓后期FAI測試中S因子得分差值來反映疲勞改善程度,B組疲勞程度改善程度(3.17±0.43)顯著大于A組(2.28±0.58)(p<0.01)。

表4 A組B組集訓后期與集訓前期比疲勞程度改善程度比較
2.3 結果分析
以往研究顯示在軍事訓練期間大部分采用疲勞評定量表的評定方法來進行,本研究采用的評定量表是由美國精神行為科學研究室的JosophE. Schwartz及神經學研究室的Lina Jandorf等制定。
“勇士杯-2005”軍事綜合競賽是一項以有氧耐力為主,力量、速度、靈敏、協調等運動能力為輔的長時間、大運動量、高疲勞性的軍事競賽。需要全身的肌肉配合來完成,對肌肉的速度耐力、最大速度和爆發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腿部肌肉。“勇士-2015”軍事綜合競賽對學員們訓練后的再生恢復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傳統的恢復方法難以適應當今的軍事競賽格局,學員們無法持續保持較高的體能狀態,傷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再生訓練作為一種新的訓練手段在國外軍事訓練己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運用[4、5]。
在“勇士-2015”軍事綜合競賽訓練期間,在完成軍事任務過程中,骨關節之間、肌肉的結締組織之間、細胞之間,在連續不斷的運動中,會累積出現不同程度的摩擦和受損。大負荷和高強度的訓練,讓學員的機體會更加疲勞。筋膜、韌帶等結締組織及肌纖維出現微損傷,造成相應運動器官和組織內部細胞的新陳代謝受阻。而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就是需要有適宜的外部環境,但訓練疲勞帶來的是乳酸和廢物堆積,PH值改變,影響了酶活性,使肌細胞的外部環境變得不平衡,使細胞的新陳代謝效率降低,影響了運動系統的正常運行。要保持動態平衡,使整體環境處于“不變”或“微變”狀態,就需要有效的再生手段對被破壞的環境進行改善和修復。要保證細胞以最大速率生長,不僅要創造適宜的環境,還要去除細胞生長所帶來的各種變化,不斷對環境進行修復。在某些細胞生長改變環境時以相匹配的速率進行修復。使學員在出現疲勞、恢復、適應的同時,找到加快機體恢復的方法,使機體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消除疲勞,并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的目標。作為新生事物的再生訓練就應時而生了,它是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6—9]。
本研究在集訓初期和集訓后期采用FAI測試中S因子得分差值來反映疲勞改善程度,結果顯示:集訓初期A、B兩組隊員在疲勞程度上無統計學差異。集訓后期疲勞程度兩組顯著低于集訓前期(p<0.05,p<0.01),其中集訓后期B組疲勞程度改善程度(3.17±0.43)顯著大于A組(2.28 ±0.58)(p<0.01)。
再生訓練以肌肉和筋膜的梳理放松為重點,利用觸點球、泡沫軸和按摩棒等小器械,修復了肌纖維的超微結構損傷。日常訓練中應多對激發點周圍筋膜軟組織進行激活和梳理,預防潛在激發點的“轉正”和形成。“勇士-2015”集訓期間采用再生訓練能夠有效地緩解疲勞,提高恢復效果,迅速恢復戰斗力。
[1]張英波.功能動作訓練在競技體育中的前沿實踐[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2):1—4.
[2]孫莉莉.功能訓練在帆板項目中的實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位論文,2011.
[3]龐日朝,張安仁,李運明,等.高濕環境下部隊官兵的慢性疲勞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23(6):618—621.
[4]凌月紅,熊莉.普通高校田徑運動員恢復訓練方法及實踐應用[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3,22(4):51—53.
[5]李春雷.運動員自我恢復放松主要方法和手段[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4):24—27.
[6]劉宇,孫明運譯.競技能力的全面發展——身體功能訓練的藝術和科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7]王安利譯.運動康復中的有效功能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8]陳小平,劉愛杰.我國競技體育奧運基礎大項訓練實踐的若干理論思考[J].體育科學,2009,29(2):8—14.
[9]鄧運龍.正確認識和把握功能訓練需借鑒臨床思維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1):27—28.
Study of Regeneration Training During Warrior-2015 Military Skills Competition
WEI Li-jie,YE Wei,WU J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rass-Root works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2,China)
Objective:The Regeneration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during“Warrior-2015”military skills competitio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raining.Methods:The 108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and B groups,and A group,is the contrast group.A group training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model for 8 weeks,while B group did it with regeneration training for 8 weeks.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p<0.05)in A group and B group,and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fatigue degree(3.17±00.43)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2.28±0.58)(p<0.01).Conclusion:Regener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fatigue during“Warriors-2015”military competition period,and improve recovery effect and rapid resumption of combat.
regeneration training;“Warrior-2015”military general contest training;fatigue;military competition
G8731
A
1671-1300(2016)03-0111-03
2016-04-10
魏麗杰(1987—),男,河北邯鄲人,助教。研究方向:軍事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