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蓉 鐘 娜 馮寧娜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技科,廣東 廣州 510405)
?
高頻超聲評價膝骨性關節炎軟骨病變及膝周組織的價值
萬 蓉 鐘 娜1馮寧娜1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技科,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觀察膝骨關節炎(KOA)患者與正常人膝關節軟骨、膝周滑膜等組織超聲聲像圖特點,分析高頻超聲評價KOA患者軟骨病變及滑膜病變的價值。方法 對比KOA患者與健康志愿者膝關節軟骨、滑膜、滑囊積液等組織的超聲聲像圖特點;研究KOA患者疼痛分級與關節積液、滑膜病變的相關性。結果 KOA患者軟骨厚度與正常人相比變薄明顯(P<0.05),以股骨外側髁、股骨正中溝明顯,并出現軟骨透明帶回聲增強、內部回聲不均,嚴重者軟管層變薄、缺失;KOA患者75%患者合并關節滑膜積液,髕上囊積液深度及滑膜厚度與患者疼痛級別相關。結論 高頻超聲能敏感、直觀顯示膝關節軟骨、滑膜等軟組織;能有效評價KOA患者膝關節軟骨病變程度及滑膜、滑囊等組織病變特點,較早發現軟骨病變;可以為臨床防治KOA療效評價提客觀的、直接的依據。
高評超聲;膝骨性關節炎軟骨病
膝骨關節炎(KOA)是骨科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以老年人群多發。目前我國正在步入人口老齡化國家的行列,因而KOA的發病率有增無減,KOA病變涉及軟骨、軟骨下骨、滑膜等關節組織,隨著病情進展,最終軟骨破壞,骨刺形成,關節廢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了解KOA早期病變的病理過程及特點,進行合理干預,是預防膝關節軟骨破壞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KOA的關節影像變化診斷主要依靠普通X線檢查,但X線不能有效顯示關節軟骨及膝周軟組織病變;MRI雖能清晰顯示關節軟骨組織及膝周組織,但其費用高企,尚不能作為常規檢查。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膝關節超聲檢查也逐漸被臨床醫師所接受,超聲評價KOA軟骨及膝周軟組織病變的可靠性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1.1 臨床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為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來醫院就診的KOA患者,能完全配合檢查;正常組所有參與者均為來院體檢并自愿參與者。其中符合標準的KOA患者60例,共77個關節,男32例,女28例;正常體檢者60人,共120個關節,其中男29例,女31例。
1.2 診斷標準 依據美國風濕病學會(ACR)2001 年制定的KOA診斷標準,膝關節疼痛患者有下列9項中的5項即可診斷為KOA:①年齡≥50歲。②晨僵<30 min。③關節活動時有骨響聲。④膝X線檢查示骨性肥大。⑤有骨壓痛。⑥無明顯滑膜升溫。⑦血沉(ESR)<40 mm/h。⑧類風濕因子(RF)<1∶40,⑨滑膜液有骨關節炎征象。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KOA診斷標準;②未接受過針對KOA的治療;③年齡50~7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其他疾病導致的KOA,如感染、類風濕關節炎等。
1.4 檢查方法 (1)髕上囊積液深度、滑膜厚度的檢查。采用SIEMES Acuson Anatare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2 MHz,受試者仰臥,膝關節伸直和腘窩處放置專用膝拖,膝關節屈曲30°,于髕骨上緣股四頭肌后方探查髕上囊滑膜厚度、積液范圍及深度。(2)膝關節軟骨厚度檢查。同上設備和頻率,受試者仰臥,腘窩放置專用膝托,膝半屈曲時30°及膝關節屈曲至最大角度時(90°~135°),于髕骨上方、髕骨兩側緣掃查,觀察股骨滑車內、外側及正中溝的軟骨厚度及軟骨聲像圖特點。(3)KOA疼痛程度評測。根據主訴疼痛的程度分級法(VRS法)評估患者疼痛程度。0級:無疼痛;Ⅰ級(輕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干擾;Ⅱ級(中度):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干擾;Ⅲ級(重度):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嚴重干擾可伴自主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

2.1 髕上囊積液及滑膜的超聲檢查情況 正常體檢者的髕上囊、外側凹陷、髕下淺、深囊無明顯積液或髕上囊內少量積液,但內徑<2mm,滑囊內壁光滑,滑膜未見明顯增厚;而KOA患者77例關節中有57例合并髕上囊積液,內徑最小2.3mm,最大15.6mm,滑膜囊內壁毛糙,滑膜明顯增厚,厚度約4.1~7.2mm,部分滑膜呈團塊狀高回聲。
2.2 膝關節軟骨超聲表現 正常人膝關節軟骨在超聲圖像上表現低-無回聲,厚薄一致,表面光滑、完整,內回聲均勻一致;膝關節。KOA患者膝關節軟骨回聲增高,局部呈稍高絮狀高回聲團,類毛玻璃樣改變;嚴重者軟骨明顯變薄,內回聲不均,部分凹凸不平,甚至局部軟骨回聲消失;軟骨變薄以股骨內側髁、股骨正中溝明顯,厚度與正常人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膝關節軟骨厚度及分級
2.3 髕上囊積液與患者疼痛級別關系 KOA患者疼痛程度與髕上囊積液深度相關,患者疼痛感級別越高,髕上囊積液越多。Ⅰ、Ⅱ、Ⅲ級KOA患者髕骨上窩積液前后徑分別為〔(4.45±2.03)、(6.08±1.98)、(9.00±3.62)mm〕。
KOA是以關節軟骨退變為主,滑膜、關節囊及骨質均發生病變的全關節疾病;患者感覺疼痛、關節屈伸不利,嚴重者行走不便或疼痛難以入睡。Smith等〔1〕研究表明,KOA具有明顯滑膜炎性病變,滑膜出現類似于類風濕關節炎的血管翳組織,超聲檢查時發現滑膜增生、肥厚,與本研究中觀察相一致。本研究顯示,75%的KOA患者合并髕上囊積液,髕上囊積液的深度與患者的疼痛感密切相關,積液深度越大,患者疼痛感覺越明顯,尤其是活動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滑膜的炎性改變,導致滑膜囊內滑液分泌及吸收失衡,滑膜囊出現積液,髕上囊為膝關節最大的黏液囊,膝關節積液時常匯聚于此。關節腔積液內含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β等細胞因子,此類因子是強有力的機械和熱痛覺過敏誘發因子,介導炎性痛敏感〔2〕,因而疼痛明星。 膝關節作為人體軟骨組織最多的關節之一,表面覆蓋組織少。高頻超聲檢查不僅能觀察軟骨厚度,而且內清晰顯示軟骨內部回聲,能較早發現軟骨病變。膝關節超聲檢查中發現,正常體檢者股骨軟骨呈現為“高-低-高”回聲:表面高回聲輪廓線推測是由軟骨一滑液腔界面形成;軟骨-軟骨下骨界面則形成了深面高回聲線;中央透聲好,回聲均勻的低回聲帶代表了真正的軟骨〔3〕;正常人三層結構分界清晰,低回聲層區回聲均勻,透聲好;而KOA患者中央層或全層回聲增高、內部回聲分布欠均勻,局部呈絮狀增高,類毛玻璃樣變化;嚴重者軟骨厚度明顯變薄、缺失,以股骨外側髁、股骨正中溝明顯。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膝關節積液檢查的敏感性高,并能對積液定量診斷;本研究發現髕上囊積液深度與KOA患者疼痛級別相關,提示滑囊的炎性滲出性改變可能為引發患膝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超聲檢查對KOA疼痛患者的病因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膝關節軟骨組織,直觀評價KOA膝關節軟骨病變程度,可為臨床膝KOA患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據。
1 Smith MM,Cake MA,Ghosh P,etal.Significant synovial pathology in a meniscectomy model of osteoarthritis:modification by intra-articular hyaluronan therapy〔J〕.Rheumatology(Oxford),2008;47(8):1172-8.
2 江 鋒,陳 巍,馬 川,等.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滑液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246-7.
3 任 杰,鄭榮琴,黃冬梅,等.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聲像學表現〔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6;22(2):151-3.
〔2015-11-12修回〕
(編輯 袁左鳴)
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No.2013B021800230)
馮寧娜(1962-),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研究。
萬 蓉(1976-),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研究。
R445.1
A
1005-9202(2016)21-540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1.090
1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