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賑權 聶玲輝 伍志勇 白方會 洪 新 陳寶田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
陳寶田教授頭痛新一號方治療臨床常見類型頭痛的療效
魏賑權 聶玲輝 伍志勇 白方會 洪 新 陳寶田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 觀察頭痛新一號治療臨床常見類型頭痛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選取偏頭痛120例、緊張型頭痛60例、叢集性頭痛30例、頸源性頭痛140例,均予頭痛新一號治療3個月,觀察治療前后頭痛改善情況及服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結果 四種類型頭痛總有效率為92.9%,其中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的有效率分別為92.5、95.0、93.3、92.1%,四種類型頭痛臨床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服藥過程中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82例,均為輕度可自行緩解,胃腸道反應總發生率為23.4%,其中偏頭痛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20.0%,緊張型頭痛組為26.7%,叢集性頭痛為23.3%,頸源性頭痛組為25.0%,四種類型頭痛胃腸道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頭痛新一號對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安全有效,對各類型頭痛臨床療效無明顯差別。
頭痛新一號;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異病同治
頭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可對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國際頭痛協會(IHS)于2013年發布了第三版“頭痛疾患的國際分類”試用版(ICHD-3beta)〔1〕,將頭痛分為原發性頭痛、繼發性頭痛以及疼痛性顱神經病、其他面痛及其他頭痛等主要類型。根據IHS的分類標準,臨床??梢姷骄o張型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等頭痛疾病,均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治療目的為終止頭痛發作,預防復發。西藥對緩解頭痛疾患有一定的療效,但對預防頭痛復發療效有限,而且長期服用西藥副作用較多,容易發生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MOH)〔2〕。傳統中醫藥在治療頭痛疾患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尤其重視“治病求本”,注重預防頭痛疾患的復發。陳寶田教授為全國名老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慢性頭痛具有“多風,多瘀,多濕,多虛”的共同病機特點,依此研制出的正天丸已成為臨床治療慢性頭痛應用最廣泛且最有效的成藥之一。頭痛新一號為正天丸的湯藥方,為南方醫院中藥房協定方,陳教授根據中醫“異病同治”的原則,運用頭痛新一號治療臨床常見類型頭痛,如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等,安全有效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來南方醫院中醫科頭痛治療中心就診的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患者。所選取患者均按照2013年IHS第三版“頭痛疾患的國際分類”(ICHD-3)診斷標準〔1〕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發病年齡18~70歲,性別不限;③自愿參加并且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對頭痛新一號方內藥物過敏;③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顱內感染、顱腦外傷、顱周疾病等所致頭痛;④1個月內使用阿片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以及麥角胺等緩解疼痛及服用精神病藥物、酗酒或濫用藥物者;⑤有肝腎、心血管、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者。排除剔除和脫落病例,共收集合格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的病例350例,其中偏頭痛120例、緊張型頭痛60例、叢集性頭痛30例、頸源性頭痛140例,年齡18~69歲,平均(39±13)歲。偏頭痛患者男36例,女84例;有先兆14例,無先兆106例;年齡18~69歲,平均(41±12)歲;緊張型頭痛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齡18~40歲,平均(28±5)歲;叢集性頭痛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齡20~43歲,平均(30±5)歲;頸源性頭痛患者男42例,女98例,年齡26~69歲,平均(46±13)歲。
1.2 治療方法 各頭痛組均予頭痛新一號方治療:桃仁、紅花、生地、白芍、當歸、麻黃、細辛、制附子(先煎)、澤瀉、羌活各10 g,黃芪、防風、獨活各15 g,茯苓、川芎、白芷各20 g,鉤藤(后下)、雞血藤、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各30 g等,生龍骨、生牡蠣、制附子先煎半小時,鉤藤于端鍋前5 min放入。藥材來源于南方醫院中藥房協定方,以上藥物預先混為1包,每日1包,水煎2次,每次煎出約200 ml藥液后合并,早晚飯后服用。婦女經期若經量過多,可暫時停服3~5 d,待月經干凈后繼續服用。治療期間避免熬夜,充足睡眠,不飲酒、不喝濃咖啡,避免受寒;頸源性頭痛患者應適當活動。
1.3 觀察指標、療效評價、不良反應
1.3.1 觀察指標 記錄4組患者在服藥前及服藥滿1個療程后,頭痛發作的頻率、程度及持續時間并對其進行評分,計算除頭痛指數、減分率:頭痛發作頻率評分:按月進行計算,每月發作在5次及以上者評6分,發作3~4次者評4分,發作2次以下評者2分,無發作者評0分;頭痛程度評分:采用國際上較為通用的數字定級法(NRS),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表示無痛,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讓患者自行圈出最能代表自己頭痛程度的數字;頭痛發作持續時間評分:持續時間在48 h及以上者評6分,持續時間在12~48 h者評4分,持續時間小于12 h者評2分,無發作者評0分。頭痛指數=頭痛發作頻率評分+頭痛程度評分+頭痛發作持續時間評分。減分率=治療前后頭痛指數差/治療前頭痛指數×100%。
1.3.2 療效評價 主要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關于偏頭痛療效判定計分法制定〔3〕。最終綜合療效依據減分率分為4級:①減分率90%~100%(含90%),判定為臨床治愈;②減分率60%~90%(含60%),判定為顯效;③減分率為30%~60%(含30%),判定為有效;④減分率<30%,判定為無效。
1.3.3 不良反應 根據不適感是否影響日常生活及對日常生活影響的程度,分為三級:①有不適感,但不影響正常的日?;顒诱邽檩p度;②不適感足以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者為中度;③不能工作或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者為重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行多個獨立樣本比較的Kruskal-WallisH檢驗或χ2檢驗。
2.1 4種類型頭痛臨床療效比較 35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325例,臨床治愈167例,臨床總有效率92.9%,總治愈率為47.7%,其中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總有效率分別為92.5、95.0、93.3、92.1%,4種類型頭痛臨床療效無統計學差異(χ2=1.371,P=0.712)。見表1。

表1 4種類型頭痛臨床療效〔n(%)〕
2.2 不良事件 350例患者服藥后有8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輕度腹痛、腹瀉,大便質稀爛呈糊狀,每日3~4次但大便總量正常。66例患者服藥1 w內自行緩解;其余16例1 w后仍有輕微腹痛、腹瀉,于頭痛新一號方內加入健脾開胃消食藥后于服藥第2周內癥狀消失。所有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可緩解且無后遺癥狀,無其他明顯不適,反應總發生率為23.4%,其中偏頭痛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20.0%,緊張型頭痛組為26.7%,叢集性頭痛為23.3%,頸源性頭痛組為25.0%。4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1.330,P=0.722)。
陳寶田教授在慢性頭痛的研究和正天丸的研制過程中,總結出慢性頭痛具有“頭部多風,多瘀,多濕,多虛,四者雜合而致”的病機特點〔4〕,由此確立了慢性頭痛的基本原則:①慢性頭痛病因非單因素,為復合多因素,治療必須各方兼顧,不可偏廢,重視使用“合方”,尤其推崇“經方合方”?!邦^部多風”,因頭為諸陽之會,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高巔之上,唯風可到。頭痛新一號方針對“頭部多風”選用防風、白芷、羌活、獨活等風藥來祛風;又因“風多挾寒”,故又合入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溫陽散寒。 “頭部多瘀”,肝膽經皆行于頭部,膽經行于頭兩側,肝經與督脈會于巔,肝膽二經主疏泄,疏泄失調則易產生瘀血;久病入絡,久痛入絡,也產生瘀血,均可發生“不通則痛”,方內選用桃紅四物湯來活血化瘀通絡?!邦^部多濕”,飲食、勞逸、七情均可損傷后天脾土,致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加之厥陰之氣橫逆克土。因“風能勝濕”,方中大量風藥可起到勝濕作用?!邦^部多虛”,頭為陽位,若陰血不足則難以上達陽位,故用四物湯補養陰血。頭痛新一號方突出“合方”運用,選用古代治療頭痛的四大經典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桃紅四物湯、川芎茶調散、四藤消震飲配伍而成〔5〕,諸方相合,以兼顧慢性頭痛的復合病因病機。②調肝為要,內外兼顧?!帮L瘀濕虛”皆與肝關系密切:內風、外風皆通于肝;肝主疏泄,條暢全身氣血,易生瘀滯;肝藏血,陰血常虛;土虛生濕,肝氣乘土,挾痰上逆?!帮L瘀濕虛”均與肝密切相關,因此在治療中當重視調肝。此外頭居上為清竅,外有諸陽經敷布陽氣,內有肝經陰血濡養。在外陽氣不固,則風邪易客,風氣通肝;在內陰血不足則肝風易動,因此治療應當順應生理特點,“溫通諸陽”與“調養肝血”相結合,“祛風散邪”與“平肝息風”相結合。頭痛新一號中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通諸陽”,以桃紅四物湯相合“調養肝血”;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等“祛風散邪”,以龍骨、牡蠣、鉤藤等“平肝息風”,陰陽表里內外兼顧,而以調肝為要。③治病求本,體現“治未病”思想,重視預防性治療,不僅止痛更要防止頭痛的再次發作,療程以“百日為度”。慢性疾病,大多有內虛損,治療上“百日筑基”,用一百天的時間來糾正人體氣血陰陽的偏頗,因此即使患者處于頭痛緩解期,仍應堅持服藥滿3個月。服藥以3個月為1個完整療程,更有效地預防慢性頭痛的復發。
本試驗結果表明,頭痛新一號治療4種類型頭痛安全有效,且沒有明顯差異。在中醫內科學第7版教材中,對頭痛病的定義為:“因外感六淫、內傷雜病而引起的,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將頭痛病分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肝陽頭痛、血虛頭痛、痰濁頭痛、腎虛頭痛、瘀血頭痛”等八個證型〔6〕。慢性頭痛“異病同治”與常規的辨證分型論治并不矛盾,對于慢性頭痛而言,其中“風”“瘀”“痰濕”“血虛”是基本的病機,在長期的病程中持續存在,雜合不解,治療時單針對某一方面往往乏效,必須“風瘀濕虛”兼顧,合方治療更能取效?!案侮枴薄澳I虛”“寒”“熱”,多與患者體質相關,并非慢性頭痛基本病機:“肝陽”“腎虛”多見于中老年患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陽盛或陰虛體質多化“熱”,陰盛或陽虛體質多化“寒”。因此治療當以活血祛風,勝濕補虛,通絡止痛為基本原則,針對不同體質表現酌情佐以平肝、補腎、清熱、散寒等治法。
陳倢等〔7〕對納入的15個隨機對照試驗(RCT)共956例患者進行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正天丸治療偏頭痛療效確切。頭痛新一號為正天丸的湯藥方,具有活血祛風,勝濕補虛,通絡止痛的功效。本課題組前期研究已明確頭痛新一號對偏頭痛、頸源性頭痛、緊張型頭痛等療效顯著〔8~10〕。在服藥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均為輕度,可自行緩解。本課題進一步驗證了慢性頭痛“四多”病機的正確性,同時總結提出慢性頭痛治療過程中“風瘀濕虛”各方兼顧、調肝為要、治病求本及“異病同治”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對于頭痛新一號治療頭痛病具有指導意義。
1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 (beta version)〔J〕.Cephalalgia,2013;33(9):629-808.
2 吳 江.神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1-5.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6-9.
4 謝 煒,陳寶田.頭風病的病因病機新觀點:附痛必克丹治療341例療效總結〔J〕.江蘇中醫,1996;17(11):8-9.
5 李 濤,范吉平,曹克剛,等.正天丸組方配伍及功效特點解析〔J〕.中醫藥導報,2013;19(6):65-6.
6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第7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27-9.
7 陳 倢,梁偉雄,秦劭晨,等.正天丸治療偏頭痛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9):194-200.
8 葛鑫宇,陳寶田,龍亞秋,等.頭痛方加減治療偏頭痛66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9;28(3):17-8.
9 姜婷婷,李 慧,白方會,等.頭痛新1號治療慢性偏頭痛的臨床研究〔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4;37(6):36-8,55.
10 許 慧,陳寶田,張慧明,等.加味頭痛新I號方治療緊張型頭痛臨床療效及對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7):1050-2.
〔2016-07-15修回〕
(編輯 郭 菁)
陳寶田(1938-),男,碩士,教授,主要從事慢性頭痛的中醫臨床與實驗方面研究。
魏賑權(1989-),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慢性頭痛的中醫臨床與實驗方面的研究。
R74
A
1005-9202(2016)21-542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