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罔兩”形象源于鯪鯉考

2016-12-06 09:27:05李章星
文化遺產(chǎn) 2016年6期

李章星

?

“罔兩”形象源于鯪鯉考

李章星

“罔兩”最早的形象來源于先秦的某種獸類,后世對這一獸類的物種特性加工創(chuàng)造,使得“罔兩”的形象逐漸豐富起來,發(fā)展成了囊括一切神魔鬼域的“魍魎”形象。根據(jù)歷史文獻的記載,并結合生物學、民俗學進行分析,“罔兩”的最早形象來源于先秦時人們不常見到的地棲性哺乳動物鯪鯉,即穿山甲。

罔兩 魍魎 鯪鯉 穿山甲

罔兩,又叫作“蝄蜽”、“方良”、“罔閬”和“魍象”等。“罔兩”一詞后世通常寫作“魍魎”,是古代神話中的鬼怪或精靈。“魍魎”時常與“魑魅”一起合用,稱作“魑魅魍魎”。對于“魍魎”的形象,不同時期有著迥然各異的描述。筆者曾就“魍魎”的形象流變問題進行考證①參見拙文《“魍魎”形象流變考》,《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認為“魍魎”二字的偏旁不是一開始就從“鬼”的,最初寫作“罔兩”、“蝄蜽”。魍魎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鬼怪的代稱,其早期形象并不猙獰。“魍魎”最早的形象應該是某種先人不常見獸類,秦漢時期開始神化,成為“山精”“瘟神”的一種。漢末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魍魎形象開始妖魔化,變成鬼怪。在經(jīng)過后世的填充、加工,最終成為今日的魍魎形象。本文通過對文獻的解讀,結合生物學、民俗學、歷史地理學學科方法進行分析,認為“罔兩”最早的形象可能源自地棲性哺乳動物鯪鯉,即穿山甲。

一、罔兩(魍魎)最初形象為獸類

史籍中關于“罔兩”的文獻記載,最早當屬“楚王問鼎”的故事了。《春秋左氏傳·宣公三年》載: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②(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00-401頁。

此處的螭魅罔兩中的“螭”即為獸的一種,后世將它的形象神化,或認為是龍,或認為是山神。《漢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注曰:

文穎曰:“龍子為螭。”張揖曰:“赤螭,雌龍也。”如淳曰:“螭,山神也,獸形。”師古曰:“許慎云‘離,山神也’,字則單作,螭形若龍,字乃從蟲。此作螭,別是一物,既非山神,又非雌龍、龍子,三家之說皆失之。③(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551頁。

“螭”偏旁從蟲,顏師古雖不贊同三家之說,認為螭應該是某種動物。先秦秦漢時期許多奇特的動物往往被神化,“螭”并非特例。所以“罔兩”最早的含義也應該是某種不常見的獸類。

歷代學者在注解“螭魅罔兩”中的“罔兩”時,多引用許慎《說文解字》的說法:“罔兩,山川之精物也”。韋昭注曰:“木石謂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912頁。山繅的“繅”字,“音‘騷’,或作‘犭喿’,富陽有之,人面猴身,能言。”*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01頁。該字偏旁也從獸,也從側面說明“罔兩”一詞的最早含義應當是某種人們不常見的獸類。

在稍晚于《左傳》的《國語》一書中,“罔兩”寫作“蝄蜽”。《國語·魯語》載:“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第201頁。《史記·孔子世家》作“罔閬”、《孔子家語》作“魍魎”、《說苑》中也有類似記載。“罔兩”在《國語》中作“蝄蜽”,應該更接近其本來含義。“蝄蜽”偏旁從蟲,說明“魍魎”的最早形象是某種地穴居的動物。李時珍根據(jù)前人的描述,將“罔兩”歸入獸部。《本草綱目獸部目錄·罔兩綱目》載:

罔兩一作魍魎。又作方良,周禮方相氏執(zhí)戈入壙,以驅方良,是矣。罔兩好食亡者肝,故驅之。其性畏虎、柏,故墓上樹石虎,植柏。國語云:木石之怪,夔、罔兩;水石之怪,龍、罔象。即此。述異記云:秦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若羊。逢二童子曰:此名弗述,又名蝹,在地下食死人腦。但以柏插其首則死。此即罔兩也。*中華醫(yī)藥學會編:《本草綱目(新校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1頁。

其實,“罔兩”這一地穴動物并不一定食死人腦,可能只是掘地驚擾了死者的棺槨,故古人才會有罔兩“食死人腦”的說法。

二、鯪鯉的物種特征與“罔兩”之關聯(lián)

(一)鯪鯉的物種特征

鯪鯉,俗名穿山甲,屬于地棲性哺乳動物,鱗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屬,共有8種。根據(jù)今人研究,穿山甲的物種特征為:

頭細長呈圓錐形,吻尖,口裂小,口內無齒,舌細長而柔軟,善于伸縮,眼小,耳圓并不發(fā)達。四肢短粗,前肢較后肢長而有力,前后肢具有五指(趾),前腳爪比后腳爪強大。尤其前腳中指的爪特別長大,為的是便于破土掘洞。雄性成年的中指爪,可長達5厘米。*王少龍:《中國鯪鯉的野外生活習性初步觀察》,《引進與咨詢》2005年第4期。

“鯪鯉”是古人對穿山甲的稱謂。明人李明珍所著《本草綱目·鱗一·鯪鯉》言:“其形肖鯉,穴陵而居,故曰鯪鯉,而俗稱為穿山甲。”*中華醫(yī)藥學會編:《本草綱目(新校本)》,第1586頁。

最早對穿山甲的認識,有幾種不同的記載。第一種說法出自《楚辭》。《楚辭·天問篇》中有“鯪魚何所”之問,王逸注曰:“鯪魚,鯉也。一云鯪魚,鯪鯉也,有四足,出南方。”*(宋)洪祖興撰:《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6頁。其中一種說法認為“鯪魚”就是“鯪鯉”。對此,柳宗元曾反駁王逸的說法。《柳宗元集·天對》言:

鯪魚人貌,邇列姑射。《列子》: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仙人焉。《山海經(jīng)》:西海中近列姑射山,有陵魚,人面人手魚身,見則風濤起。《風土記》:鯪魚,腹背皆有刺如五角菱,非王逸之注所謂鯪鯉也。*(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1979年版,第375頁。

柳宗元認為《楚辭·天問》中的“鯪魚”應該是后世熟知的美人魚,而非鯪鯉,宋人洪祖興在《楚辭補注》中引用了柳宗元的說法。王逸生活在東漢中期,說明至少在東漢時人們已能辨認出鯪鯉。

另外一種關于穿山甲的記載源于《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載:“又東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有獸焉,其狀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善駚,食者不風。”*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頁。山海經(jīng)所記精怪甚多,從“其狀如犬,虎爪有甲”的描述,得知這種叫“獜”的獸類應該就是穿山甲。“獜”應該是鯪鯉較早的別稱。從其“食者不風”可得知,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穿山甲防風祛風的功效。由于山海經(jīng)的成書過程復雜,不好推斷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jīng)在開發(fā)鯪鯉的藥用價值。但從王逸注鯪鯉、左思言陵鯉、晉人郭璞注《山海經(jīng)》的時間上來看,至遲到東漢時期,人們已對鯪鯉有了一定的了解。

“鯪鯉”一詞在文獻中的出現(xiàn)多和它作為一味中藥有關。目前,中醫(yī)藥學界普遍認為鯪鯉最早的藥用記載可追溯到陶弘景的解釋。陶著《本草經(jīng)集注》曰:

鯪鯉甲:微寒。主治五邪驚啼悲傷,燒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治蟻。其形似鼉而短小,又似鯉魚,有四足,能陸能水。出岸開鱗甲,伏如死,令蟻入中,忽閉。*(梁)陶弘景:《本草經(jīng)集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版1994年,第438頁。

事實上,早在陶弘景之前,人們已經(jīng)知道了穿山甲的習性,“鯪鯉”二字最早寫作“陵鯉”。西晉時人左思《吳都賦》語:“內蒸云雨,所儲陵鯉若獸。”劉逵注:“陵鯉有四足,壯如獺,鱗甲似鯉,居土穴中,性好食蟻。”*高步灜:《文選李注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119-1120頁。

由于鯪鯉的獨特生活習性,先秦時期,鯪鯉在北方地區(qū)是一種不常見的動物。即使是在南方,鯪鯉也是稀罕物種。正史中,一直到魏晉時期始有關于鯪鯉的文獻記載。《魏書·高祐傳》載:

高宗末,兗州東郡吏獲一異獸,獻之京師,時人咸無識者。詔以問祐,祐曰:“此是三吳所出,厥名鯪鯉,余域率無。今我獲之,吳楚之地,其有歸國者乎?”*(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259頁。《北史》卷31《高祐傳》同。

高祐因認出鯪鯉而得入正史,說明時人對穿山甲的認知很有限。山野之人可能識得“鯪鯉”為何物,居廟堂之上、不事生產(chǎn)的貴族,舞文弄墨的文人幾乎都對鯪鯉缺乏認識,所以才使得高祐因此事名噪一時。

(二)鯪鯉的生活習性與文獻描述的“罔兩”之暗合

1.物種特征之暗合

鯪鯉的生活習性和蝄蜽有相同的地方,即穴居、能樹、水陸兩棲。從《國語·魯語》中的“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可知,罔兩是一種穴居、能樹的異獸。孔子在解釋季桓子挖出來的異獸時,一口氣舉了“蝄蜽”、“罔象”、“墳羊”三種精怪,歷來對孔子原話的解讀都是分開講。事實上,孔子這一句話很可能總結了這一異獸的諸多特征。

首先,“土缶中有羊”似文不通。《國語·魯語》韋昭注曰:“得土如瓦缶,中有土羊。”昭謂:“羊,生羊也,故謂之怪也。”*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第201頁。此處“羊”的理解可以有兩種意思。其一,羊也可能是樣的通假字,意為其中有樣。其二,如果將羊理解為像羊一樣的生物(鯪鯉)則文意可通。季桓子挖到一個土缶,里面剛好藏著一只正在冬眠的鯪鯉。穿山甲屬于地棲動物,適宜生活的氣溫是15℃以上,低于10℃就會冬眠,所以才會出現(xiàn)穿井被挖出來的情況,而且史料中不乏其它記載,《風俗通義·佚文》載:“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574頁。

其次,鯪鯉四足,類犬,故季桓子言“得狗”。穿山甲的頭與羊頭輪廓類似,都是上寬下窄,小而尖。古人可能根據(jù)兩者的頭部輪廓長相認為鯪鯉若羊,故孔子有“墳羊”,《風俗通義》有掘地“得物若羊”等說法。

圖:穿山甲頭部輪廓與羊頭部輪廓比較示意圖

再次,以孔子之博學多才,以三物喻“鯪鯉”的特征并非沒有可能。其中提到蝄蜽、罔象、墳羊應該都是鯪鯉的別稱。《莊子·達生篇》云:“水有罔象。”*郭慶潘:《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652頁。韋昭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912頁。蝄蜽、罔象二詞疊韻,而且象、兩二字只有一音之轉,詞義也很接近,蜽、象、羊韻母相同,故孔子很應該是在描述一種怪物的不同特點。所以,孔子的話可以理解為挖出來的怪物,即是木石之怪,也是水澤之怪,還是地穴動物的鯪鯉,這一特性很符合鯪鯉的物種特征。

2.“罔兩”形象流變與“鯪鯉”兩棲特性之暗合

從“罔兩”形象流變的兩棲性上也很能說明問題。“罔兩”自誕生時,就具有水陸兩棲的形象。一形象曰山神。《史記索引》云:“越人謂魍魎為繅,繅,音騷。然山繅獨一足是山神名,故謂之夔。”又言:“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漢)司馬遷:《史記》,第1912頁。另一形象曰水神。杜預曰:“罔兩,水神。”*(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01頁。《后漢書·禮儀志》李賢注:“方良,草澤神。”*(宋)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128頁。筆者在《“魍魎”形象流變考》一文中,論述“魍魎”后世的形象沿著兩個系統(tǒng)神化。其一為山神——山精——鬼怪發(fā)展脈絡;其二為水神——瘟神——水鬼發(fā)展脈絡*參見拙文《“魍魎”形象流變考》。。

魍魎神話形象流變的兩棲性,正反映了“罔兩”這一異獸生活特性的兩棲特征——即丘陵穴居和習水特征。鯪鯉不但能掘穴山嶺之間,還能泅水大江大河之中。生物學觀察表明:“穿山甲能泅渡大河,游速超過蛇類,即使馱著仔獸泅水,亦不為急流所阻。它也能攀爬斜樹,尋蟻時往往循蟻跡上樹,以尾繞附樹枝,飽食之后有時就在樹枝睡覺。”*劉振河,徐尤輝:《穿山甲的生活習性及資源保護問題》,《動物學雜志》1981年第1期。正是因為鯪鯉的這種較強的兩棲屬性,使得人們認為“蝄蜽”十足精怪,從而衍生出關于它的水陸兩棲的神話形象。

3.地穴、食蟻習性與“食肝腦”之暗合

從其他文獻記載中,也可映證“蝄蜽”的生物習性與文獻之暗合。《周禮·夏官·司馬》言:“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敺疫,大喪,先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后漢書·禮儀志》、《風俗通義》、《文獻通考》中也有類似記載,只是寫法不一。*(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93-2495頁。這里的“方良”即魍魎。鄭玄曰:“壙,穿地中也。方良,罔兩也。天子之槨,柏黃腸為里,表以石焉。”*(宋)范曄:《后漢書》,第3145頁。《風俗通義·佚文》載:

周禮:“方相氏,葬日入壙,敺魍象。”魍象好食亡者肝腦,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側以禁御之,而魍象畏虎與柏,故墓前立虎與柏。或說: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將獻之,道逢二童子,謂曰:“此名為蝹,常在地中食人腦,若殺之,以柏東南枝插其首。”由是墓側皆樹柏。*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第574頁。

從“魍象好食亡者肝腦”句可知,“罔兩”是一種地穴動物。而生物學對鯪鯉的觀察表明:“穿山甲通常在地下洞穴獨居生活,白天隱于洞內睡眠,黑夜出洞覓食活動。平時雌雄不相住來,也不成群。”*王少龍:《中國鯪鯉的野外生活習性初步觀察》。穿山甲的洞穴有兩種:

其洞巢可分為冬洞與夏洞兩種。冬洞的特征是洞巢位置距地面較深,一般均距地面2米以下。……夏洞的構造比冬洞的簡單,但數(shù)量比冬洞多。其特征是巢位距地面較淺,通常僅深24-52厘米左右。*王少龍:《中國鯪鯉的野外生活習性初步觀察》。

穿山甲基本都在夜間活動,又喜掘穴,故很容易被人認為是打攪死者亡靈的精怪。

“罔兩”食亡者肝腦的說法,很可能與人們對穿山甲“食蟻”習性的誤解有關。通過對穿山甲的生物學觀察可知:“穿山甲在舔食蟻類的同時,還把許多小卵石和沙粒帶入胃中,這些石粒的攪動起著研磨作用,也使穿山甲能更好地消化胃里的食物。”*李合敏:《食蟻打洞說鯪鯉》,《化石》1992年第1期。朽木之中多白蟻,若棺槨腐朽則白蟻重生,便會引來“蝄蜽”。這里的蝄蜽,應該就是我們熟知的“鯪鯉”。這也能解釋為何“鯪鯉”最早被喚作“陵鯉”的原因。結合文獻描述與鯪鯉諸多生活習性的契合可知:“罔兩”的最早形象來源應該就是“鯪鯉”,即穿山甲。

(三)鯪鯉即“罔兩”之旁證

除了“罔兩”生物特征與文獻記載暗合外,文獻記載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不可忽視。《周禮·夏官·司馬》言:“以索室敺疫,大喪,先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鄭玄注曰:“壙,穿地中也。方良,罔兩也。天子之槨,柏黃腸為里,表以石焉。”筆者在《“魍魎”形象流變考》一文中認為,戈擊四隅的目的除了近乎宗教儀式的喪葬儀禮之外,可能還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目的在于讓士兵以戈的背面夯實墓壁。由于磚室墓在西漢時期才開始產(chǎn)生,所以防止地穴類動物驚擾陵寢是一項棘手的工作,鄭玄提到的“柏黃腸為里,表以石焉”都是這個目的。

為防止動物驚擾逝者陵寢,還要在陵寢上種滿柏樹。《風俗通義·佚文》載:“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將獻之,道逢二童子,謂曰:‘此名為蝹,常在地中食人腦,若殺之,以柏東南枝插其首。’由是墓側皆樹柏。”對于為什么古人為何要在陵寢上植柏樹,除了柏樹壽命極長外,另一種解釋極可能應該與柏樹抗蟻性有關。中國林科院木材所在1981年對165種木材進行了天然抗蟻性試驗,結果顯示針葉樹的抗蟻性表現(xiàn)為:

強抗蟻蛀樹種:柏木、柳杉、福建柏、圓柏、側柏。中抗蟻蛀樹種:水松、廣東松、竹葉松。弱抗蟻蛀樹種:油杉、落葉松、黃花落葉松、銀杏、紅松、水杉、紅杉、金錢松。不抗蟻蛀樹種:落羽杉、麗江云杉、紅皮云杉、魚鱗云杉、馬尾松、云南松、油松、雞毛松。*中國林業(yè)科學院木材所防腐研究室:《我國主要木材天然抗蟻蛀試驗》,《林業(yè)科學》1981年第4期。

林科院的實驗結果表明,柏樹具有很強的抗蟻蛀性。從抗蟻蛀這個角度理解陵寢上植柏的意義就一目了然了。穿山甲以白蟻為食,無蟻則無穿山甲,也就不會有掘穴驚擾亡靈的事情發(fā)生。故這條史料記載很可能是古人對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總結與神話。

三、先秦時期鯪鯉生存的歷史環(huán)境與氣候

鯪鯉作為生活在亞熱帶的地棲性哺乳動物,多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等較潮濕的地方生存。它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云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等省。由于鯪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長期以來遭到人類過度捕殺。目前,鯪鯉在兩廣、云南、福建及海南還有一定數(shù)量。穿山甲目前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xiàn)存的7種穿山甲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II。在歷史上,鯪鯉的分布范圍要比現(xiàn)在廣得多,生存環(huán)境也要比現(xiàn)在好得多。

先秦時期,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森林覆蓋率遠遠高于現(xiàn)在。即使是植被覆蓋率較低的黃土高原地區(qū),也保有相當高的植被率*文煥然、何業(yè)恒:《中國森林的過去和現(xiàn)在》,《今日中國》1982年第7期。。“春秋時代人口增加,華北平原的森林草原遭到大量破壞,但丘陵和山區(qū)的森林保存良好。戰(zhàn)國后期,華北平原的森林已經(jīng)基本消失。一些丘陵地區(qū)森林受到少量破壞。”*王建文:《中國北方地區(qū)森林、草原變遷和生態(tài)災害的歷史研究》,中國林業(y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37頁。先秦時期,華北地區(qū)有著成片的森林和草原,主要以溫帶林為主,樹木以松屬、櫟屬、灌木為主。先秦時期,華北的氣候較現(xiàn)在濕潤很多,也有不少亞熱帶植被,竹子便是一例*文煥然、何業(yè)恒:《中國森林資源分布的歷史概況》,《自然資源》1979年第2期。。以上情況說明,先秦時期,在中國北方的鯪鯉有還有較好的生態(tài)生存環(huán)境。

自然氣候方面,我國的亞熱帶的北界并不是一開始就固定在秦嶺-淮河一線。氣候學者研究認為:“我國歷史時期以來亞熱帶作物北界大約有5個緯度的南北擺動。”*繆啟龍:《氣候變暖對中國亞熱帶北界位置的影響》,《地理科學》2009年第3期。竺可楨先生將近五千年來的氣候劃為多個寒冷期和溫暖期*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在西周持續(xù)約兩個世紀的寒冷期之后,迎來了長達7個世紀的長溫暖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正處于這一溫暖期的時段,這一時期文獻中關于亞洲象、竹鼠等亞熱帶動物的記載很多。何業(yè)恒先生認為,先秦時期秦嶺北麓有野生大熊貓,黃河中下游亞洲象、竹鼠也比較常見*何業(yè)恒:《中國珍惜獸類的歷史變遷》,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以上亞熱帶動物的存在表明,先秦時期華北地區(qū)存在適合穿山甲棲息的氣候條件。

先秦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比較和諧。首先,先秦時期中國人口相對較少。秦朝統(tǒng)一時,全國人口才不過兩千多萬,相較現(xiàn)在而言,可謂地廣人稀。其次,先秦時人已經(jīng)具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樸素環(huán)保意識,強調不能過度殺伐。《孟子·梁惠王上》言:“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55頁。《呂氏春秋·義賞篇》言:“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該而畋,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29頁。再次,先秦已有專門負責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職能機構,《周禮》中記載有許多專門負責保護環(huán)境的官職。《周禮·地官·司徒》載: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歷而為之守禁。凡竊木者,有刑罰。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若斬木材,則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舍其守,犯禁者執(zhí)而誅罰之。*(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198-1205頁。

以上情況說明,先秦時期各種動物與人基本能和諧相處,即使捕殺,對物種的總量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這是鯪鯉生存的人文歷史環(huán)境。

由于穿山甲屬于地棲動物,喜歡穴居,夜出晝伏,加上先秦時期地廣人稀,植被茂盛,一般人對于鯪鯉缺乏科學認識。部分鄉(xiāng)野之人可能熟知鯪鯉的生活習性,然而他們不通文墨,不可能留下文字記載。相較華北地區(qū),東南丘陵地區(qū)鯪鯉的數(shù)量可能更多,人們對這一物種的認識可能更深,但由于文化不發(fā)達,也沒有文獻記載。所以,先秦時期,人們可能對鯪鯉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不夠深刻,故很容易把鯪鯉的相關習性神化。例如將穴居、嚼沙食蟻(也可能棺木生蟻引來鯪鯉)誤解為食死人肝腦;以鯪鯉居山林之中、白日罕見的習性認定它是山川之精物;把鯪鯉能水的特性看成水澤之怪等。

到了魏晉時期,中國的氣候進入較長的寒冷期,亞熱帶南移,穿山甲變成“三吳所出,厥名鯪鯉,余域率無”的物種。秦嶺-淮河以北的穿山甲幾乎絕跡,故正史才會將高祐能認出鯪鯉一事記入正史。到南朝陶弘景時,去先秦已六、七個世紀,東南地區(qū)的人們對鯪鯉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認識到這一物種的藥用價值。然而,人們已經(jīng)忘了鯪鯉的最早形象來源于“蝄蜽”。因為魏晉時期的“蝄蜽”形象已經(jīng)流變成了“魍魎”。

四、 小結

根據(jù)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罔兩”最早的形象是某種不常見的獸類。由于“罔兩”神出鬼沒,故一開始在人們的認知里就帶有精怪色彩。罔兩的精怪色彩反映在文學領域,變成了“無所依據(jù)貌也”,正如東方朔《七諫·哀命》所言:“神罔兩而無舍”。莊子則另辟蹊徑,把罔兩描繪成了“景外微影”,故有“罔兩問景”的典故,事見《莊子·齊物論》、《莊子·寓言篇》: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王先謙:《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6頁。

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發(fā);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王先謙:《莊子集解》,第248-249頁。

然而文獻則是更多地是保存了“罔兩”或“蝄蜽”作為精怪的一面。

罔兩的文獻記載與鯪鯉的物種特征近似;罔兩的形象流變也與鯪鯉的的兩棲特征暗合;古人對罔兩行為習性的描寫,也可以從鯪鯉的行為習性和植物學兩個方面得到印證;先秦時期的歷史氣候也證明了鯪鯉的活動范圍遠大于今天,在活動范圍上與文獻關于“罔兩”的相關記載大致符合。綜上所論,筆者認為,先秦時期“罔兩”或“蝄蜽”的最早形象來源于人們不常見的地穴動物“鯪鯉”,即穿山甲。

[責任編輯]劉曉春

李章星(1990- ),男,廣西臨桂人,歷史學碩士,西北政法大學助教。(陜西 西安,710122)

K890

A

1674-0890(2016)06-13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网在线|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导航| 97在线国产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香蕉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第一视频网|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va| 91在线视频福利|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毛片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图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v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无码在线激情片| 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第一页亚洲|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麻豆另类AV|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99伊人精品|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片| 999福利激情视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另类色|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97se亚洲|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97se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