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偉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
朱建偉
目的 探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耐多藥肺結核(MDR-PTB)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雙山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MDR-PT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抗結核治療,同時觀察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莫西沙星治療MDR-PTB,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痰菌轉陰率和病灶吸收率,且不良反應較少。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老年;耐多藥肺結核病;臨床療效
耐多藥肺結核(MDR-PTB)是指對鏈霉素、異煙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兩種或以上藥物具有耐藥性的肺結核,嚴重影響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1]。MDR-PTB屬臨床常見疾病,患病群體以老年人為主,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莫西沙星治療方案以及左氧氟沙星治療方案[2]。研究表明,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藥理機制類似,但莫西沙星的抗菌效果顯著,還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效果好等特點[3]。本研究就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雙山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MDR-PT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62~78歲,平均(68±4)歲,病程0.3~1.2年,平均(0.8±0.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61~76歲,平均(68± 5)歲,病程0.2~1.2年,平均(0.8±0.3)年。本研究通過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雙山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采用抗結核藥物治療1年后,痰涂片鏡檢或培養陽性,并且
菌種鑒定為結核分枝桿菌;②CT檢查以及胸部X線片檢查顯示患者肺部有活動性結核病灶;③改良羅氏培養基藥敏試驗證實患者對吡嗪酰胺、鏈霉素、異煙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兩種或以上藥物均具有耐藥性;④能夠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用藥過敏史;②癲、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等。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抗結核藥物作為治療方案,即:利福噴丁,0.6 g/次,2次/d;吡嗪酰胺,0.5 g/次,3次/d;帕司煙肼,1.0 g/次,1次/d;丙硫異煙胺,0.2 g/次,3次/d;5-氨基水楊酸,0.4 g/次,2次/d;阿米卡星,0.4 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口服莫西沙星,0.4 g/次,1次/d;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口服左氧氟沙星,0.6 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細菌學檢查陰轉:治療后,患者痰菌為陰性,并且不再復陽。
1.5 療效判定標準[4]顯著吸收:治療后,病變吸收>1/2;吸收:治療后,病變吸收<1/2;不變: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病灶吸收率(%)=(顯著吸收例數+吸收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痰菌轉陰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痰菌轉陰率比較[例(%)]
2.2 病灶吸收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肺結核具有病程長、久治不愈、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需長期使用抗結核藥物,由于治療方案耗時過長,大多數患者病情會隨時間推移,逐步演變為MDR-PTB[5]。莫西沙星屬于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具有組織滲透性強、血藥濃度高、藥物利用度高等特點,不僅抗菌活性顯著、抗菌譜擴大,同時與細菌的親和能力及穿透細胞膜能力均較強。該藥物不僅能有效清除巨噬細胞內的結核桿菌,還能明顯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左氧氟沙星屬于第三代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該藥物抗菌譜光、藥效時間長、抗菌活性好,不僅能抑制結核桿菌DNA復制過程的起始階段,還能使該過程出現解結、松弛等[6],在母鏈DNA和新合成鏈相互發生纏繞時,該藥物可以抑制DNA轉錄,最終起到抑制結核桿菌的功效[7]。臨床研究發現,由于該藥無法作用于結核桿菌DNA旋轉酶A亞單位,不能有效清除細胞內外肺結核桿菌,最終導致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痰菌轉陰率為85.0%、病灶吸收率為87.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對照組患者痰菌轉陰率為65.0%、病灶吸收率為67.5%、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何文富等[7]的研究顯示,MDR-PTB患者在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前提下,使用莫西沙星作為治療方案后,患者的痰菌轉陰率為84.4%,病灶吸收率為85.0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8%,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采用莫西沙星治療MDR-PTB,能顯著提高痰菌轉陰率和病灶吸收率,且不良反應較少。
[1] 吳樹才,高官聚,耿書軍,等.莫西沙星方案與左氧氟沙星方案對耐多藥肺結核病的觀察[J].河北醫藥,2012,34(3)∶330-332.
[2] YY Xia,S Goel,AD Harries,et al.Prevalence of extended treatment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receiving first-line therap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ecurrent tuberculosis in Beijing,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2014,108(7)∶402-407.
[3] 郭宗貴.莫西沙星方案和左氧氟沙星不同方案在老年耐多藥肺結核病中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58-158.
[4] 唐小莉,林霏申,郭晶,等.莫西沙星在耐多藥性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153-154.
[5] 趙偉.莫西沙星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32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83-84.
[6] 范愛平,常繼霞.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對耐藥性肺結核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5,25(6)∶26-27.
[7] 何文富,曾永保,陳乾.莫西沙星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4)∶79-81.
R521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21
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雙山醫院,遼寧鞍山 1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