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軼,饒正偉,馮 剛,陳 琛,李正剛,冉權芳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貴州563100)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技術臨床應用*
馮 軼,饒正偉,馮 剛,陳 琛,李正剛,冉權芳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貴州563100)
目的 探討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經胃鏡、異物鉗、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介入下經鼻放置空腸營養管的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2支一次性使用胃管連接、消毒后在胃鏡及附件介入下將自制空腸營養管置入十二指腸降段以下。結果
腸道營養; 導管,留置; 導管插入術; 自制空腸營養管
營養支持在長期進食障礙和因疾病需長時間禁食患者的治療中已成為重要的基礎治療方法,對需營養支持的患者首選腸內營養支持的觀點已成為共識。空腸營養需將營養物質直接注入空腸,因此,空腸營養管置管簡單、經濟、快捷、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無并發癥,是實現腸內營養的必備條件。本院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經胃鏡、異物鉗、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介入下置管,順利完成26患者的空腸置管及腸內營養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經胃鏡、異物鉗、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介入下經鼻放置空腸營養管的2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13~77歲,平均(63.48±6.97)歲。急性胰腺炎1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4例,胃竇潰瘍穿孔3例,胃排空障礙1例。
1.2 方法
1.2.1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
1.2.1.1 材料 18號一次性使用胃管2支(揚州江揚特種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蘇食藥監械生產許2001-0534號)、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針冒1枚、502粘膠、一次性使用手術刀片、剪刀等。
1.2.1.2 制作方法 (1)將一支18號一次性使用胃管用剪刀將最后1個側孔的地方剪掉(距離第1刻度25.0 cm處約13.0 cm),棄掉有側孔的段,修整斷端使其光滑、整齊;將另一支18號一次性使用胃管接頭去掉。(2)用手術刀片將一次性注射器針冒盲端切掉,再將針帽的光滑與有條狀交界處切斷保留光滑段(長1.5~1.7cm),修整兩斷端使其光滑、整齊。(3)將剪掉側孔的胃管的斷端與另一支去掉接頭的胃管用修整好的針帽(光滑段)連接起來,兩端對接快合攏時擠壓涂上502粘膠使針帽、胃管空隙處填滿粘膠后盡快合攏兩胃管斷端。(4)進行牽拉試驗,兩胃管連接處抗牽拉力度應大于或等于2 kg。將已制備好的空腸營養管距離接頭10.0cm處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距離接頭10.0 cm處用20.0 cm長雙股牽拉線系牢營養管并打死結,打結處用502粘膠粘牢防止牽拉時滑脫,再用彈簧秤鉤住使用2 kg力度水平牽拉和垂直牽拉。(5)進行注水試驗,兩胃管連接處管腔內抗注水壓力應大于或等于2 kg:①將50 mL一次性注射器推桿的手托部位用手電鉆對稱性鉆1個約2 mm孔,再分別用2根長40.0 cm牽拉線的一端經推桿的小孔系牢,再將牽拉線另一端打結形成約直徑1.0 cm大小的套,便于牽拉時使用,打結處用502粘膠粘牢;②將50 mL注射器抽滿0.9%氯化鈉溶液,接上空腸營養管;③將空腸營養管的另一端距離接頭10.0 cm處用止血鉗鉗住,使空腸營養管密閉,保證推注時不漏氣、漏水;④將連接好空腸營養管抽滿0.9%氯化鈉溶液50 mL的注射器水平放置操作臺上并固定套筒,在套筒兩側分別固定1個定滑輪,將系住推桿的2根牽拉線分別從下方繞過兩側相對應的定滑輪,再用彈簧秤鉤住2根牽拉線反向使用2 kg力度水平牽拉。(5)將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清洗、打包、消毒備用。
1.2.2 置管方法 (1)置管前用20 mL注射器將20 mL胃鏡潤滑膠漿注入空腸營養管內,再將腸活檢鉗或黃斑導絲用胃鏡潤滑膠漿潤滑,然后置入空腸營養管內。(2)采用麻醉胃鏡下置管,置管前先行胃鏡檢查了解食管、胃及十二指腸情況,清除口腔、咽部、食管及胃內液體及分泌物,對胃內食物潴留較多患者無法吸盡應行氣管插管后再置管,以防止反流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3)用胃鏡潤滑膠漿濕潤后的紗布潤滑鼻腔及空腸營養管全段,從較寬大一側鼻腔插入空腸營養管至咽部,在胃鏡指導下插入食管至胃竇,在胃鏡直視下用異物鉗鉗夾空腸營養管的第1個側孔處,推送胃鏡帶空腸營養管到十二指腸降部,固定胃鏡不動,再推送異物鉗有阻力感后松
開異物鉗緩慢退至可視范圍內閉合異物鉗并退入活檢管道內,緩慢退出胃鏡至胃體,體外回拉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至胃體,再用異物鉗鉗夾營養管管身,再次推送胃鏡送營養管到降部,按上述步驟操作,通常1~2次可將營養管送至Trize韌帶(又稱為屈氏韌帶)以下空腸,見圖1。

圖1 黃斑導絲介入置管腹部立位片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價廉實用,置管容易,對胃腸黏膜損傷小,置管時間1.30~8.25 min,平均(3.20±0.33)min,26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成功,術后未發生空腸營養管移位,營養液注入容易,不易堵管,患者耐受性好,最長放置時間35 d,無鼻、咽部、食管及胃腸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營養支持在長期進食障礙和因疾病需長時間禁食患者的治療中已成為重要的基礎治療方法,長期持續應用全腸外營養可導致細菌移位,腸黏膜通透性增加,使小腸黏膜細胞和營養酶系活性退化。腸內營養不僅可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符合生理狀態,且可防止腸道菌群移位,維持和改善腸黏膜細胞結構與功能完整性,營養物質經門靜脈系統吸收輸送到肝臟,對循環干擾少,有利于降低應激狀態的高分解代謝,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增加內臟血流和肝臟灌注,維持膽汁腸肝循環,改善肝功能[1]。循證醫學證據顯示,與腸外營養比較,腸內營養治療的感染率降低57.0%,病死率降低60.0%[2]。對需營養支持治療患者首選腸內營養支持的觀點已成為共識,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潰瘍穿孔、胃排空障礙患者的腸內營養需將營養物質直接注入空腸,避免營養液刺激促胃液素、胰泌素、膽囊收縮素釋放導致胰液分泌增加、營養液漏入腹腔、營養液在胃內潴留而使病情加重,因此,空腸營養管的置入是解決上述患者腸內營養的關鍵,據文獻報道,空腸營養管放置方法有X射線透視下超滑導絲輔助法[3]、床旁盲查法[4]、超聲輔助法[5]、電磁導航定位法[6]、內鏡輔助置入法等,內鏡輔助置入法是目前較安全、直觀、常用的方法,成功率為97.5%~97.7%[7]。本院最初參照歐希龍等[8]的方法,采用“復爾凱”螺旋形鼻腸管置管法,用異物鉗鉗夾鼻腸管頭端,推送胃鏡將鼻腸管送至降部,保持夾住鼻腸管頭端的異物鉗位置不動,緩慢退出胃鏡至胃腔,松開異物鉗后退至胃腔,但該法在異物鉗退出時鼻腸管將一同帶出,無法將鼻腸管放置于空腸,同時有發生十二指腸穿孔的可能[9]。束慶文等[9]用黑色棉線拴住管頭和距頭端40.0 cm的管身置管,胃鏡直視下用活檢鉗夾住黑色棉線并將活檢鉗退入活檢鉗孔道內推送胃鏡帶營養管到十二指腸降部的方法,作者曾采用該法用異物鉗或活檢鉗置管,異物鉗或活檢鉗均不容易夾住黑色棉線游離端,異物鉗松開時黑色棉線易纏繞在異物鉗上,且在退出時將鼻腸管一同帶出而導致置管失敗,“復爾凱”螺旋形鼻腸管容易折回、打圈、堵管,食物勻漿不易注入。本研究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經胃鏡、異物鉗、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的介入下順利完成26例患者的空腸營養管置管,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的優點:(1)經濟、取材容易、制作方法簡單;(2)置管容易,時間短,空腸營養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硬度適宜,置入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后達到內固定作用,置入空腸后不隨退胃鏡時一同退出;(3)操作時間短,通常1~2次即可將營養管送至Trize韌帶以下空腸,降低了置管過程中的醫療風險;(4)根據營養管在胃內的刻度標記即可判斷是否到達空腸,胃管刻度在胃竇部30.0 cm或胃體部40.0 cm,也可根據兩胃管接頭處在食管距門齒18.0 cm以下判斷;(5)操作安全,首次置管時異物鉗夾住營養管的第1個側孔,營養管遮擋了異物鉗的前端,防止損傷胃腸黏膜,第2次鉗夾營養管時因營養管的管徑大,異物鉗只能夾住營養管的一部分,未夾住的部分保護了異物鉗的前端,防止其損傷胃腸黏膜;(6)置管成功率高,營養管直徑大,管腔內有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具有一定可塑性,不易折回、打圈,推送營養管時營養管接觸胃腸黏膜面積大,減輕了營養管對胃腸黏膜的損傷;(7)營養液注入容易,不易堵管,即使天然營養制劑、食物勻漿也容易注入;(8)可長時間放置,耐受性好,并發癥少,本組患者放置時間多達2周以上,最多達35 d,無一例因不能耐受而拔除,無一例因放置營養管發生相關并發癥。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的注意事項:(1)連接兩胃管的接頭不能太長,否則不易通過鼻腔,易損傷鼻黏膜。(2)連接兩胃管時加用502粘膠,可避免兩胃管從接頭處脫落。本組有2例患者置管未用粘膠連接,堵管后采用盲目加大注水壓力的方法疏通營養管,導致兩胃管接頭處脫落。(3)兩胃管用接頭連接時縫隙不能太寬,否則涂上502粘膠后不易合攏。(4)置管時用胃鏡潤滑膠漿潤滑營養管管腔及表面,置入的異物鉗及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也應潤滑,否則置管成功后不易將其拉出。(5)推送胃鏡帶空腸營養管到空腸時體外護士應根據推送胃鏡的速度配合營養管的插送。(6)第2次推送營養
管時異物鉗應在胃體、胃底交界處鉗夾營養管。此處營養管與異物鉗成角較大,有胃壁的支撐,異物鉗容易夾住營養管。異物鉗鉗夾營養管時力度不能太大,如用力太大,營養管內的腸活檢鉗可能損壞異物鉗。(7)潰瘍穿孔患者置管術中因大量氣體進入腹腔引起腹內壓增高導致胃腸腔變形或膈肌上抬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無法置管。作者在置管過程中就遇到1例潰瘍穿孔因大量氣體進入腹腔后胃腔壓迫賁門導致無法進鏡,心、肺功能障礙,心率160次/分以上,脈搏血氧飽和度50.0%以下,患者面色、口唇發紺,立即用注射針頭腹腔穿刺放氣后病情緩解,置管成功;置管過程中盡量少注氣多吸氣,并注意腹部體征及生命體征,如氣腹較重,應穿刺放氣。(8)置管成功后將胃鏡退至胃體部,然后將營養管內的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在胃鏡直視下退至胃體部,固定營養管及內置的導絲或腸活檢鉗,將胃鏡退出體外,拉出置入的黃斑導絲或腸活檢鉗,在鼻孔外側用膠布標記置入時位置,再用扁的棉帶固定營養管,并將帶子系于枕后。(9)注意患者半清醒時易將營養管自行拔出。(10)防止堵管,護士自身原因[10]是主要因素,輸注營養液后未及時沖管,腸內營養液注入前后均以大于60 mL的溫0.9%氯化鈉溶液沖洗管道;阻塞后可用導絲疏通,并用溫0.9%氯化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切勿采用盲目加大注水壓力的方法疏通,疏通失敗則要拔出重新置入空腸營養管。
總之,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方便簡單、經濟、快捷、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何文華,呂農華.急性胰腺炎的腸內營養[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1):740-742.
[2] Bordejé Laguna L,Lorencio Cárdenas C,Acosta Escribano J,et al.Guidelinesfor specialized nutritional andmetabolic support in the criticallyill patient update.Consensus SEMICYUC-SENPE: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Nutr Hosp,2011,26 Suppul 2:S32-36.
[3] 王建忠,任建安,王革非,等.X線透視下超滑導絲輔助放置鼻空腸營養管的操作技術[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3,20(2):107-110.
[4] 陳建軍,姚潔,何磊,等.床旁盲插空腸營養管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30):3672-3673.
[5] 冷英杰,丁婷,繆羽,等.超聲輔助法置入經鼻空腸營養管在急性重癥胰腺炎中的應用與護理[J].東南國防醫藥,2015,17(5):502-505.
[6] 張萱,向明芳,周華麗,等.電磁導航定位法在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腸營養管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7):824-827.
[7] 閆炎,吳齊.上消化道腫瘤病人圍手術期內鏡輔助置入鼻空腸營養管的不同方法比較[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4,21(4):241-246.
[8] 歐希龍,孫為豪,曹大中,等.胃鏡下放置空腸營養管建立腸內營養[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23(1):61-62.
[9] 束慶文,侯亞峰,葉獻詞,等.胃鏡下放置鼻腸營養管新方法的探討[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1,28(1):44-45.
[10]劉艷,陳黎明,卞麗芳.鼻空腸營養管堵管原因及護理對策的相關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5,13(12):1072-107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2.022
B
1009-5519(2016)22-3479-03
2016-07-06)
遵義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遵市科合社字[2014]53)。
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取材容易,制作簡單,價廉實用,置管容易,操作時間短,2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營養液注入容易,不易堵管,患者耐受性好,無鼻、咽部、食管及胃腸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結論 采用自制簡易空腸營養管及置管技術具有方便簡單、經濟、快捷、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