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麗,周 皎,莊 若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江蘇鎮江212001)
探討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與傳統處理眼科器械的清洗效果
許 麗,周 皎,莊 若△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江蘇鎮江212001)
目的 探討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與傳統處理眼科器械的清洗效果,以提高眼科器械清洗質量,為消毒供應中心建立合理的眼科器械清洗流程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清洗的眼科器械300件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件。研究組由雙日消毒供應中心專職人員進行集中手工清洗,清洗流程為流水下沖洗、浸泡后超聲清洗機清洗、手工清洗。對照組由單日手術室護士進行常規傳統分散式手工清洗,清洗流程為流水下沖洗、手工清洗。清洗后器械先采用目測法(光源放大鏡)評定器械清洗質量,然后使用腺苷三磷酸(ATP)熒光檢測儀進行檢測,觀察并比較兩組器械清洗質量合格率。結果 研究組眼科器械清洗后目測法及ATP熒光檢測法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眼科器械使用后在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的清洗質量明顯提高,清洗方式更具有優勢,提高了眼科器械清洗質量,降低了眼科術后感染發生率。
眼科學/儀器和設備; 消毒; 中心供應室,醫院; 清洗效果
隨著眼科患者年輕化、數量化等特征的出現,眼科專科技術得以快速發展,眼科器械使用率明顯升高。近年來,眼科手術術后感染的高發增強了各醫院對眼科器械術后處理的重視[1]。而眼科器械精密細小、價格昂貴,如何規范、正確地處理使用后的眼科器械也成為各醫院關注重點。國外研究表明,眼科術后發生的感染患者中因手術器械滅菌不徹底而致的感染約占20%,眼科手術器械的徹底清洗及滅菌已成為影響眼科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的重要原因之一[2]。因此,提高眼科器械清洗質量是控制醫院內感染、保證眼科器械質量的重要環節。傳統清洗方法是對眼科器械進行常規分散式手工清洗,存在清洗不夠專業等問題。本研究對眼科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與傳統處理方法清洗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材料
1.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清洗的眼科器械300件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50件。
1.1.2 儀器與材料 使用后的眼科器械、流動水、軟水、多酶清洗劑(1∶200)、酸性氧化電位水、眼科器械專用超聲清洗機、眼科器械專用清洗小毛刷、高壓水槍、高壓氣槍、明尼蘇達礦務及制造業公司3 M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oric acid,ATP)熒光檢測儀等。
1.2 方法
1.2.1 清洗方法
1.2.1.1 研究組 眼科器械雙日由消毒供應中心的專職人員進行集中手工清洗,清洗人員經針對性培訓對眼科器械具有全面了解,且具有本中心提供的相關知識培訓合格證書。清洗流程為流水下沖洗、浸泡后超聲清洗機清洗、手工清洗。
1.2.1.2 對照組 眼科器械單日由手術室護士對其進行傳統常規分散式手工清洗。清洗流程為流水下沖洗、手工清洗。
1.2.2 清洗效果檢測
1.2.3.1 目測法 在清洗后包裝前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對眼科器械進行10倍光源放大鏡觀察清洗效果,合格為眼科器械外觀清潔、明亮,咬合齒部等無污物殘留,無垢、無銹,性能良好;否則為不合格[3]。
1.2.3.2 ATP熒光檢測法 利用高靈敏光度計對ATP、
熒光素酶所產生的光進行測量。產生的光與ATP呈正比,物體表面光越多,產生的相對光單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光量越多,光度計讀數及得到的RLU越大,該檢測方法可快速檢測醫療器械清洗質量[4]。廠家說明書推薦所測數值應小于或等于200(清洗合格),實際檢測匯總發現,器械清洗后質量檢測其數值小于或等于100,故參照文獻[5]判定合格標準為RLU≤15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目測法檢測兩組器械清洗效果比較 研究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14,P<0.05),見表1。

表1 目測法檢測兩組器械清洗效果比較
2.2 ATP熒光檢測法檢測兩組器械清洗效果比較 研究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45,P<0.05),見表2。

表2 ATP熒光檢測法檢測兩組器械清洗效果比較
有許多評價清洗效果的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需結合實際工作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微生物采樣法是判斷器械表面生物負荷水平和種類的“金標準”,但由于耗時較長,并不常規推薦使用[3]。2012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中將目測和(或)帶光源放大鏡作為清洗效果日常監測手段,同時,推薦了ATP熒光檢測法作為定期抽查的檢測方法。本研究采用2012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所提及的3種方法進行清洗效果的評價。
目測法(裸視或光源放大鏡)是監測器械清洗質量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廉價、最簡單的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目測法檢測兩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超過80.0%,但由于目測法的主觀性較強,且肉眼無法看見眼科器械表面的生物,需采用別的方法進一步判斷眼科器械表面的生物負荷水平。在眼科器械表面,活的微生物、已死亡微生物在降解過程中及有機污染物均能釋放ATP,ATP熒光檢測法具有檢測快速、使用簡單、結果可靠等優點[6]。本院使用的ATP熒光檢測儀,據廠家說明書推薦其所測數值應小于或等于200(清洗合格),實際檢測匯總發現,器械清洗后質量檢測器數值小于或等于100,故本研究參照文獻[5]判定合格標準為RLU≤150。
清洗即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將器械上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清除至安全水平,是消毒或滅菌前最關鍵的步驟,未被清洗的物品無法保障消毒或滅菌效果,易發生感染事件。眼科器械精細、材質昂貴、功能端直接進入眼睛,需對其進行精細化清洗。消毒供應中心采用集中處理眼科器械,應用超聲清洗機多酶清洗能徹底清除人工不易擦拭到的器械部位,能有效清除器械表面的污漬,提高清洗質量,降低眼科術后感染發生率[7]。
隨著消毒供應中心的快速發展,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及技能水平也越來越高。針對眼科器械的特殊性、精密性,清洗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且能熟練使用清洗中的各項設備、器材等。消毒供應中心專職清洗人員能為眼科器械提供專業化清洗服務,確保了眼科器械的清洗質量,減少了對眼科器械的損害,延長其使用壽命,且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時間和人力等[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目測法及ATP熒光檢測法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眼科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效果明顯。
總之,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眼科器械體現了專業化、規范化處理方法,不僅優化了清洗眼科器械的工作流程,節約了時間和人力,還提高了眼科器械清洗質量,降低了醫院內感染發生率。
[1] 趙惠敏,張佳璐,韓梅.低溫等離子滅菌機在眼科手術室的應用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895.
[2] 劉艷芹.復用醫療器械清洗不徹底的原因分析及改進方法[J].中國醫學裝備,2011,8(9):83-85.
[3] 傅珺,沈蓉蓉,胡仕翔.固體清洗劑和多酶清洗劑清洗手術器械的效果比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12):724-726.
[4] 沈先軍,張鳳嬌.運用ATP生物熒光法監測器械清洗質量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12(6):63.
[5] 孫明潔,荊楠,劉云紅,等.手衛生用品與手衛生依從性的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5):390-391.
[6] 呂芳,程平,劉健.ATP生物熒光法監測兩種腹腔鏡器械清洗方法的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0):118-120.
[7] 鄭慧玲,趙惠敏,殷艷玲,等.眼科器械清洗方法的改進與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0):2128.
[8] 鄧素云,李曉燕,巫丹,等.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術器械清洗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5,12(1):67-6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2.063
C
1009-5519(2016)22-3564-02
2016-07-09)
△通訊作者,E-mail:1870502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