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廣州)
吳維煇1,2李亞菲1,2張展1,2殷秋妙1續倩1,2王威利1
雞肉中抗生素殘留現狀分析及建議
◆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廣州)
吳維煇1,2李亞菲1,2張展1,2殷秋妙1續倩1,2王威利1

簡介:吳維煇,農學碩士,畜牧研究員。現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畜產品監測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畜禽產品及飼料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研究。被聘為國家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創新團隊一級崗位科學家,廣東省飼料企業標準標委會評審專家。主持完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子專題3項,廣東省科技項目2項。承擔完成廣東省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任務10多項,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等10余項,參與制定國家飼料工業標準3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5項,其中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在國家和省級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雞肉具有高蛋白、低膽固醇、低脂肪和低熱量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地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優質動物蛋白質來源。我國是雞肉消費大國,2015年雞肉總消費量為1332.50萬噸。2015年6月16日《中國科學報》發布了“中國首份抗生素的全國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2013年我國養雞業使用抗生素量達到1.812萬噸,占全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的11.18%。表明我國在雞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諸多養雞業中濫用抗生素的報道使消費者對雞肉的質量安全擔憂,導致消費恐慌。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我國養雞生產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與途徑、雞肉中抗生素殘留現狀及雞肉的安全性。
現代養雞生產中,抗生素在維護動物健康、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減少人類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幾率、保證人類健康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肉雞生產中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及途徑有兩個,一是在飼料配制過程中添加藥物飼料添加劑,用于促生長及預防疫病;二是在養殖過程中通過拌料、飲水、注射、灌服等方式使用藥物,用于預防、治療疫病。
為了規范和指導飼料藥物添加劑的合理使用,防止濫用,農業部根據《獸藥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了《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68號),只允許在飼料中使用公告內的藥物添加劑,藥物有效含量比較低,不準在飼料中直接使用原藥。2006年歐盟已全面禁止在日常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目前我國允許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種類并不多,常用的有金霉素預混劑、吉它霉素預混劑、土霉素鈣預混劑、恩拉霉素預混劑等,用于動物促生長的硫酸粘桿菌素自2017年4月30日起在飼料中停止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28號)。
受飼養環境和飼養管理水平所限,肉雞疫病難以杜絕,細菌性疾病必須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否則,疫病在雞群中的蔓延極快,會導致大量死亡。我國規定僅可使用《獸用處方藥品種目錄(第一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997號)中所列的藥物。因殘留限量不明確及耐藥性問題,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動物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292號)。
為保證動物產品的質量安全,我國對飼料中藥物添加劑及治療使用的獸用處方藥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規格、適用動物、作用與用途、用法與用量、配伍禁忌及休藥期等均有明確規定。只要嚴格按產品標簽和說明書規范使用藥物并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雞體內的藥物自然代謝,雞肉中是沒有藥物殘留的,即使有殘留,含量也是低于《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235號公告)中規定的安全限量標準。
本監測中心在2015年調查分析了廣東省40個養雞場抗生素的使用情況,調研中未發現養殖場超范圍使用藥物。絕大部分養殖場能夠按照藥物產品標簽和說明書規范使用藥物,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飼料中普遍含有藥物飼料添加劑,一些上市前所用的大(肥)雞飼料中仍含有藥物,沒有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二是治療藥物選擇上藥不對癥,疫病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存在診斷錯誤、藥不對癥的現象;三是藥物使用品種超出所需,復合使用藥物現象比較普遍,一種藥物即可達到藥效的卻同時使用2-3種;四是盲目使用新藥、貴藥,部分養殖者認為新藥、貴藥的療效更好,而不是依據病癥選擇用藥;五是擴大適應癥使用抗生素,發生疫病時,不論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都使用抗生素;六是增加給藥劑量,經常達到藥物標簽和說明書上的2-3倍。這些不規范使用抗生素的行為造成動物耐藥性問題,并增加雞肉中抗生素殘留超標的風險。
本監測中心2015年在養殖場、農貿市場、超市抽取84個雞肉樣品,檢測了β-內酰胺類、氯霉素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氟喹諾酮類、截耳側短素類等7大類藥物殘留,獸藥殘留指標的合格率達到100%,2016年上半年廣東省畜禽產品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為99.8%。監測結果顯示雞肉中藥物殘留整體水平較低,不規范使用抗生素只是個案,不能代表肉雞產業的整體情況,雞肉產品質量是有安全保障的,可以放心食用。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會引起動物耐藥性及產品中抗生素殘留等問題,近年來“無抗”養殖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就目前我國的養殖現狀來看,“無抗”養殖仍不現實。抗生素的危害,除了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養殖中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因此,規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是需要技術人員提高動物疫病診斷水平,掌握各種病癥的特點,對癥下藥;二是對本養殖場常見病原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以及長期藥物敏感性監測,選取最佳藥物治療疾病,避免濫用和亂用藥物;三是依據各種藥物的作用特點,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四是嚴格按照藥物產品標簽和說明書規范使用藥物;五是提高飼養管理,改善養殖環境,做好疫病預防措施,減少抗生素使用;六是減少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種類和添加量,早日實現“無抗”飼料。政府部門需加強對飼料廠、養殖戶使用抗生素的監管力度,加強對畜禽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治專業技術指導以及獸藥抗生素用藥監管,規范養殖企業獸藥抗生素的使用行為。國家應在科技和產業層面加快抗生素替代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2016-9-12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GJFP201600702),廣東省專業鎮中小微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專項2013B0916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