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梅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決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然而,新形勢下,傳統的師生觀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挑戰,師生關系不和諧現象與日俱增。中等職業學校作為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初中、高中在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等方面存在差別,師生關系尤為復雜。筆者通過在中職學校任職幾年的積累,結合相關理論,對當前中職學校師生關系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并積極探尋改進的對策。
一、中職學校師生關系現狀
(一)教師與學生相互“看不順眼”
普職分流后,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基本是沒有上高中分數線的學生。這些學生較之高中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目標不明確。在課堂中不守紀律,影響他人學習,干擾教師行課的不在少數;有的學生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放在眼里,反而頂撞老師,甚至辱罵老師,仇恨教師。老師們辛辛苦苦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得不到學生的贊賞,反而遭少數學生的記恨,心理上難以接受,自尊心受到傷害,影響到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自然對學生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而學生由于基礎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對于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只能冷淡對待,進而對這個老師也“不感冒”了。
(二)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定位“本末倒置”
“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包括近年來陸陸續續進行的“教改”在中職學校還沒真正落到實處,沒有變為全校教職工自覺行動。有些教師出于自己教齡長有經驗“不屑”改變教學方式亦或是出于惰性不愿意多花心思在組織教學上,從而繼續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不管所授內容是非合適,過沒過時,學生是否感興趣,聽不聽得懂,都不過問,只要完成課時量就萬事大吉。對這樣的教師,與學生處好關系嗎?顯然不可能,結果只能是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缺乏動力,無心向學,在課堂上各種違紀、調皮搗蛋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中職學校師生關系緊張的歸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這里的社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教育體制改革普職分流后,進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較普高學生差;家庭方面,中職學生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社會輿論方面,普遍對中職學生評價不高,沒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等。
(二)教師因素
教師方面的因素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教師觀;存在偏差的師生交往角色定位;不恰當的對學生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缺少關愛;教師與學生缺少溝通。
(三)學生因素
中等職業院校生源差是公認的,他們自卑的認為只有差生才來職業學校,因而沒有良好的情緒和心理基礎,只是消極地接受與學習有關的一切,有的同學甚至就此放棄自己的夢想,認為從此與出色、優秀、成功再無關系。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就無所謂強烈的學習動機,那么頂撞老師也就成了家常便飯,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收到嚴重影響。
三、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對策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現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就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出以下幾點拙見
(一)克服傳統師道尊嚴觀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師者、長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傳統的教師觀的代表觀點。而新的教育觀提出教師要轉化角色,作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協作者,和學生共同探討知識研究的過程,建立新型的互動合作關系。也就是說面對學生,教師不能太像教師,否則,師生之間有隔閡感,很難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但是,教師又不能太不像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在學生面前無尊嚴無威信,學生不聽其教誨。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優秀教師既像教師又不太像教師,即像教師又像朋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良師益友”。
(二)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面對目前中職學校的實際和生源現狀,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新的形勢,轉變觀念,從過去計劃經濟的辦學思路,教學理念中解脫出來,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和創新新有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生關系的改善。首先,在師生關系上要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既要認真研究所接觸學生在思想、心理、情緒、喜好等普遍性的特點,又要注意分析個別學生身上所出現的特殊性的特征,在普遍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坐標體系中找準對接點,做好教育工作,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其次,當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我們要去主動適應,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進等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以誠相待,關愛學生
毋庸置疑,中職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的理解以及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教育。當學生犯錯誤時,如果聽之任之,放任自由或者埋怨批評,粗暴干預,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從而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以誠對待,關愛每一位學生,增進師生間的溝通,就能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時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及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及思想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學方法和措施,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奠定思想基礎;其次,投入真誠的感情,關心關愛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深度與逆反、抵觸等不健康心理成反比,“感人心者,莫過于情”,以情動人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常采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作為教師,必須滿腔熱情,真誠關愛每一個學生,正所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愛學生多一分,學生也將愛你多一分,教師的言行風范就會變成學生的無聲楷模。這樣,自然會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常德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