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成
徐霞客著作《徐霞客游記》是世界公認的一部“百科全書”。學術界對其人、其書的研究由上世紀延展至今,一度形成“徐霞客熱”,學術界更是專門成立了一門獨立學科——“徐學”。現如今在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對高校人才培養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意義重大。
一、在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之意義
“徐學”進入高校是一個里程碑,意義非凡!徐霞客是中國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通過30年的游歷和考察寫就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集旅游學、地理學、生態學、游記文學等學科為一體的鴻篇巨制,在國際國內旅游界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和學術研究價值,它所體現的親近自然、崇尚科學、尊重實踐的徐霞客精神和文化,具有世界意義和長遠意義,已經廣為世人接受和認可。《徐霞客游記》的誕生是我國自地理學研究以來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僅提出了全新的觀察自然的方法和角度,其中對自然的描述更是刷新了人們對自然的片面認識。同時這部地理學巨著對我國地質地貌全景式速寫,一方面加深了國民對祖國大地幅員遼闊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借用美輪美奐的場景描寫推動了當下旅游業的發展,可以說《徐霞客游記》是文學與科學的完美結合,其影響力至今已由國內延伸至海外諸國。游圣徐霞客的美譽正由此而來。在高校開展以徐霞客為主題的研究可進一步弘揚“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的徐霞客精神,推動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同時,對在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也頗有益處。徐霞客精神需要當代大學生承傳,特別他的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都會使青年學生受益終身。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也有利于徐霞客精神時代化、研究內容本土化、弘揚形式多樣化。具有豐厚底蘊的徐霞客文化是極其寶貴的高校教育資源!
二、開展徐霞客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必要。
人文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大力裴炎大學生人文素質具有重大意義。從全世界的教育發展情況來看,在科學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優化科學教育的前提是做好人文教育。而人文素質教育包括品格教育、氣質教育和修養教育,此三方面教育必須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下,利用人文知識來達到轉變價值觀念,優化思維方式,提升審美情趣的目的。徐霞客“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的精神,值得新時期的大學生弘揚。徐霞客從少年時代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志向。所以出現奇人徐霞客并不奇怪,他不是天外來物而是我們中華優秀傳統養育的驕子,我國祖先的傳統美德在他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徐霞客事業上的成功,奇書的出現,游記的出版皆來自于他優秀的道德、品質、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精神,熱愛祖國的精神、科學求真、開拓創新精神和不畏艱險的精神。徐霞客的道德文章都堪稱是楷模,大學生要學習他如何立志,如何奮斗,如何做人,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為祖國爭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是相關專業教學的必要
徐霞客是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徐學內容博大精深,是高校地質地理、旅游、文學、環境生態等專業主要的研究對象。徐霞客文化資源也是相關專業難得的教學資源。徐霞客足跡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區,是開展實踐教學的生動實例,高校相關專業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徐霞客文化資源,用身邊熟悉的實例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是有益的嘗試。
(三)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是豐富地方課程教學的必要
地方課程主要是依據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及地域特點設計的課程,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地方課程能反映區域發展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從課程結構的構成來看,缺乏地方課程,或者地方課程所占的比例不恰當,都不利于優化宏觀課程結構。開設徐霞客校本課程,有利于形成具有地域化、校本化、特色化的課程設置,豐富學校的課程設置。從這個意義上講,徐霞客進高校,融入到相關課程的開發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高校開展徐霞客研究的途徑
徐霞客文化博大精深;徐霞客文化內涵豐富,是一座寶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徐學研究是有效的方法。
其一是可獨立開設相關必修課和選修課。如“徐霞客文化解讀”、“《徐霞客游記》文選”、“徐霞客故里旅游開發”、“徐霞客足跡導游”等課程,或者定期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學術講座,如“徐霞客精神與當代大學生”等。其二是可將徐霞客文化資源貫穿到相關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在相關課程中有機地、自然而然地融合其內容。具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一是現場教學的方式。現場教學是我院開展徐霞客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力方式。比如,組織學生到相關的景點開展調查、調研分析等教學活動。還可以開展徐霞客名人故居及博覽園等場館參觀,通過現場活動進一步來了解有關徐霞客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徐霞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
二是探究的方式。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對已有的有關徐霞客的文字、史料、圖片、實物去分析、研究、討論,從而自己去解釋、驗證、探索有關問題,并且得出結論,引導學生重視思維方式和探尋解決問題的思路。比如,在高校旅游管理等專業教學中,可結合《旅游資源開發》、《導游實物》等課程,選取一些徐霞客相關的景區景點進行實例診斷,研討旅游開發中的熱點問題。又比如,可以把徐霞客文化研究成果結合專業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寫小論文,并開展一些專題進行交流活動。也可以開展徐霞客文化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通過了解有關徐霞客的生平事跡及貢獻,激發學生敬仰徐霞客的情感,喚起學生民族自豪感。在活動的組織上,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每位學生針對不同角度的徐霞客生平事跡、著作及其貢獻等等的內容,利用各種途徑、方式搜集有關徐霞客的資料。搜集資料之后將這些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分析研究、綜合,最后撰寫總結報告,制作黑板報或者幻燈宣傳片進行組間交流。
三是社會實踐的方式。可讓學生參與徐霞客文化研究方面的社會性課題研究和社會調研活動,這樣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和領會徐霞客文化的精髓。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參與野外工作的機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20來個徐霞客研究組織,經過多年努力,也已對徐霞客精神及其成果作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是高校進一步開展徐霞客教學與研究的寶貴資源。因此,創造機會讓師生積極參與各類徐學研究的學術活動中也是一個重要途徑,如近幾年舉辦的各種徐霞客文化知識大賽、大學生旅游學術論壇、中國旅游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徐學研討”等活動。還可以組織大學生開展徐霞客文化的宣傳活動,成立了徐霞客講師團,走單位、進社區,或在高校之間相互宣講。學生參與這一系列的應用性活動,通過選題、調研、資料整理和撰寫,給學生帶來了參與的樂趣和專業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能夠敏銳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應變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是組織大學生開展“重走霞客路”的系列活動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組織學生進行徒步旅行活動,再現徐霞客事跡,宣傳霞客文化,提高大學生對徐霞客的認識,結合當下的“旅游熱”,組織野外旅行,讓大家真正高效的收獲旅游的樂趣。從快樂中學習與體會霞客精神,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開拓徐學的研究領域。從而推動徐霞客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作者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