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由曉婷+肖健
[摘 要]企業管理模式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斷演化的,這種演化在時間上體現為企業管理模式的生成與變革,在空間上則表現為不同企業間管理模式的移植。要解釋企業管理模式演化的內在機理和運行方式,僅從管理現象出發進行分析和歸納是不夠的,必須超越“存在”,找出隱藏在管理現象背后的“基因型”。
[關鍵詞]企業管理;管理模式;模式演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17
管理的派生性決定了企業不可能無視其他活動開展的需要而直接采取某種管理職能方式并使之模式化,只有在企業的其他活動形成特定行為模式的基礎上,管理各項職能的運行方式才能表現出穩定的特征并可重復應用,而企業其他活動行為模式的形成是企業慣例效應發揮與慣例復制的結果。
1 企業管理模式的內涵及特征
企業管理模式是指通過組織企業的基本管理框架,包括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方式進行經營,最終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隨著中國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隨著知識和信息的不斷更新換代,企業的組織管理和生產經營需要科學、先進的信息和知識來補充,也就是說,知識和信息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符合新時期發展特點的具有現代氣息的企業管理模式,還應該具有以人為本的觀念和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思想等。企業管理模式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這是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爆炸時代中,企業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發展,根據自身的特點不斷涌現的思想體現,是具有時代特征和意義的,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第一,企業管理模式中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體現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重視對于人才創造性的開發,注重對人的積極性的培養,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做到將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開發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
第二,企業管理模式中展現了系統整合的觀念。所謂系統整合,就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環節、各層次及員工之間的協作和聯系協調,加強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甚至是競爭對手之間的聯系,以企業整體利益為最終目標,通過對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企業管理模式中樹立了戰略管理思想。新的形勢下,我國企業都開始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并制定相關的發展戰略、實施相關的管理措施,都可以通過管理思想和管理行為的高瞻遠矚,為企業的長遠、持續化、健康化發展謀求更好的出路。
第四,企業管理模式中強化了決策及權變的觀念。這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管理決策時會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和策劃方案,并在其中擇優選擇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行為。而權變的觀念指的是企業能夠審時度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環境制定企業管理思路。
2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原則
2.1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內容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從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技術以及領導體制這幾個要素點進行完善,這些要素相互影響并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管理模式體系,任何要素都不可或缺,任何要素都關系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敗。
第一,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要素的建立。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基石,是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土壤和基本環境,只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肥沃的文化土壤,才能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凝聚力。另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可以通過企業管理滲入到企業管理的其他要素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從而促進企業整體運行機制的健康發展。
第二,企業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要素的建立。企業的管理體制包括企業的職能分工、信息傳遞、規章制度等方面,而管理技術則是指企業有效利用資源的手段與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國的企業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通過對西方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經濟體制的學習,我國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不斷地規范化和科學化,但是由于經驗有限,發展時間較短,不足還是存在的。
第三,企業領導體制要素的建立。領導體制是企業為進行有效的決策活動而相應設置的組織關系與組織結構,領導體制對于企業目標的制定、執行、落實及保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領導體制是否規范和科學直接影響企業管理模式的運行成果。
2.2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原則
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原則的:首先,要遵循導向原則。也就是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什么,相應的管理目標又是什么,只有方向清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才有價值。其次,要遵循環境原則。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環境,只有在對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生產力水平、經濟管理體制、商品和資金供求關系都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企業管理模式才是“實事求是”的。再次,要遵循發展原則。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這是永恒的真理,企業管理模式也要遵循這樣的特點。企業要把握每一次的導向轉變,相應地不斷調整管理模式以適應企業目標方向的改變。最后,要遵循創造原則。企業管理模式最缺乏的就是創造力,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國外相關企業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取長補短,根據自身情況不斷改革創新。
3 企業管理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
由于現階段,企業管理模式仍然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管理結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和世界先進的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國企業管理模式需要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一,改變企業的落后的管理觀念。目前我國的企業,管理觀念還殘存著計劃經濟的影子,一些企業實行注重個人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這是不適合市場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要建立以市場環境變化為核心的觀念,要強化企業和員工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培養專業管理人才,在不斷探索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管理模式的夯實提供思想基礎。
第二,改善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管理體制和管理技術的科學性、有效性是企業管理模式的保障,那么為了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的目標,需要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的經驗并引進技術,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第三,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企業競爭的焦點。市場經濟的深化,市場競爭的激烈,對于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培養人才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思想,使員工的成長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
4 結 論
當今世界,經濟市場風云變幻,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加深,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空前絕后的開放,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經濟形勢和競爭形勢。而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滯后性并不能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的長遠規劃。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健全,要根據當前我國的實際國情,在充分分析企業自身特點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以知識和信息為保障,加強管理技術和管理體制的完善,改變傳統的、落后的企業管理模式理念和思想,大力開發企業的人力資源優勢,促進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蔡壽松.中國管理模式與組織績效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2).
[2]常博逸.中國企業管理模式已經浮出水面[J].中外管理,2011.
[3]段好勇.基于企業文化的績效管理研究 [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