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
[摘 要]高職的語文課程要重視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合理地開設語文類選修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204
語文素質是我們的基礎素質,語文教學是實現語文素質的前提和關鍵環節,所以在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里開設語文課就有著重大的意義。目前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設立專門的語文教學部門,無論文科、理科的學生都學習大學語文課程,以達到文理滲透的目的。這種做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職的語文教學現狀仍處在不令我們滿意的程度之中。
1 高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首先,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特別是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學生從小學習語文就始終圍繞升學或者考試,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教學始終是一種教師講解課文的模式。即使老師進行了創新,同學們下足了功夫,有些知識的獲取也是靠死記硬背得到。雖然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整個國家的教學大環境有了改變,但是,多年以來形成的教學模式卻難以改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的教學效果。
其次,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不容樂觀。高職學生主要來自高中和中專,他們大部分人在學校時學習語文的成績都不大盡如人意,這使得他們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難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語文寫作能力較差。對于通知、證明等基本文體,不能進行準確地表達,經常所寫的內容,不是表達不清楚,就是在語句中存在錯別字,造成低級錯誤。第二,對文言文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即使是簡單的文言文語句,學生也不能準確地翻譯成白話文。第三,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能力較低。特別是在詩歌、小說、戲劇等方面,由于知識的匱乏,導致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不夠到位,做不到多層次、多角度地認知文學作品。第四,對世界及中國各時期的文史知識掌握不多。很多學生對我國的古代文學和近現代文學,以及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和作家不能準確地掌握,更弄不清楚那些作家所處的時代和背景。第五,對語文學習的認識程度不足。在高職院校中,學生都會產生一個共同的認識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從小學開始一直學語文,十多年下來,也不過如此,上大學就沒必要再學了。這種忽視語文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高校內語文學習情況不容樂觀的局面。
最后,重理輕文現象的存在。特別是理工類的高職院校中,理工類的專業居多,這種院校的性質導致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忽視文科類的教學,對于語文課的設置更是放在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的多功能性。語文作為我們學習和了解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個人在語文學習認識上的不足,加之部分高職學生語文基礎尚可,他們認為沒必要在大學里擠壓專業課的時間去學語文,導致學生慢慢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 高職語文教學對策分析
首先,要想全面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全社會必須要重視語文教育。教師不但要重視語文教育,而且要調整語文教學的思想;學生不但要重新認識學習語文的態度,而且還應該意識到語文作為一種常用的學科,其本身具有的多功能性。語文作為我們思想交流的常用工具,能讓我們處理好日常的人際交往,也能幫助我們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在提高高校學生的素質方面,影響也很大。所以,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要堅持發展基礎性學科。當今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智能化的電子產品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的知識和業余生活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但是,很少有學生會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條件去接觸人文科學或者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他們對各國的文化知識了解甚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更是缺乏了解。長期在這種缺乏民族特色和藝術文化熏陶的環境下成長,已經造成了很多大學生的文化素養下降。其中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在語言、文字表達方面都沒有達到應有水平。事實證明,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工作,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都會對他們的事業產生良好的幫助。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上,教師要在學生課余時間里,多增加些演講、口語表達、文學鑒賞、歷史文化等活動和選修課。
其次,將大學語文作為所有學科的公共基礎課,幫助學生提高文化修養。在對待中西文化方面,我們要批判地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化,要保留民族傳統中的優秀文化,要在民族傳統文化根基深厚的情況下,創造民族文化的多元環境。大學語文作為高中語文的延伸,應立足突破高中語文閱讀的分析模式,要讓學生更深地學習到文學的系統化脈絡。其一,我們可以建議大學語文效仿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模式,對語文水平達不到標準的學生,安排其必修大學語文。其二,我們可以建議高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把大學語文定為公共選修課,并且多開設些與語文相關的文科課程,以滿足學生日后在就業面試、邏輯分析等方面的切實需要。
最后,進行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高職教育的側重點是培養具有邏輯思維的技術型人才。通過人才的培養,可以和企業實現快速的人才對接上崗。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大學教育已成為一種高層次的基礎教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地去幫助他們提高個人的人文素質。如果學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就會影響到他們和外界的文化交流,還會影響他們的思維能力,甚至影響他們的專業發展。
3 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語文教學改革,要把知識傳授和人才素質培養結合起來。以先進的文化思想影響當代的大學生,讓他們學有所用,學有所感,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觀念。
首先,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閱讀與鑒賞能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創新。教師可以多選擇一些具有爭議性的作品,啟發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大膽地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力求新意。
其次,對學生的寫作及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強化訓練。教師要有計劃性地把課堂上的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通過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從閱讀中吸取知識,在寫作上鍛煉能力。特別是在當今社會里,企業往往需要每位員工都能夠一職多能,即員工不僅精通本職崗位的工作,還要勝任日常工作里經常遇到的公文處理,以及對其他行文撰寫也要非常熟悉,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才能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具有立足的能力。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在上語言類課程的時候,多引入古今名家的精華演講和詞匯,并且要經常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訓練的同時,為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克服學生在口語表達時緊張、膽怯等現象,讓口語訓練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活動。
最后,采用科學的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專題講座、情境教學、研究討論等教學手段。這些做法可彌補語文課教學時間少的缺點。
4 結 論
總而言之,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勢下,高職語文教師們首先要轉變觀念,活學活用,在教學模式上力求改變,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去迎接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宋雨涵.高職語文教學現狀與對策[J].成人教育,2012(3).
[2]李楊.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7).
[3]彭克龍,溫翠娟.淺談高職語文教學現狀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