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萍+潘興揚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現有貧困村82個,占全市的25.4%;貧困人口5.7萬,占全市的37%。不容放松的現狀與較為樂觀的前景,讓安居區成為遂寧提前全面小康的重點區域。
2016年已近尾聲,安居區以小片區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和精準扶持到戶的“雙輪驅動”方式,致力于萬人全面脫貧、2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標是否達成?為此,《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進行了采訪。
扶貧一線生機勃勃
冬意席卷,寒風帶來蕭瑟,也帶來收獲的喜悅。
在安居區保石鎮,近300畝藕塘進入全面收獲期,村民紛紛下田勞作,潔白的蓮藕在泥塘邊堆積如山;在不遠的山丘處,新規劃的300畝香桂也已栽種完畢,預計一兩年后便有收益,日益茁壯的香桂苗成了農戶致富的指望……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通過項目攻堅和產業扶持,目前,安居區各脫貧村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已發展香桂4100畝、檸檬1350畝、中藥材560畝、優質糧油6298畝、藤椒368畝、林果2050畝、蔬菜670畝、水產600畝,全區農業扶貧工作正風生水起。
不論在田間地頭還是扶貧相關單位辦公點,都少不了“帶頭人”忙碌的身影。記者了解到,安居區今年已為扶貧移民局擴編8人,落實鄉鎮專職扶貧干部23人,組建82個駐村幫扶工作組,精選402名干部到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值得一提的是,安居區將82個貧困村支部書記的任命管理權限上靠一級,對扶貧不落實的立即淘汰,并由鄉鎮提出擬任對象,區委組織部考察任命、共同管理,從而保障扶貧工作的強而有力。
脫貧思路再升級
除了獨立探索扶貧路徑,學習與借鑒也是安居區的工作常態。不久前,安居區委書記雷云帶領區黨政代表團深入秦巴山區,先后往達州市大竹縣、巴中市平昌縣、廣元市旺蒼縣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雷云表示:“當地健全完善的工作思路、系統科學的推進方式、扎實有效的籌資辦法、資源整合的強大力度和周密嚴苛的考核細則等經驗都值得我們參考。”
通過經驗學習,安居區把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貧困人口脫貧規劃與貧困村基礎設施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進行了有機結合。
首先,注重基礎設施規劃的全局性。安居區以小連片規劃為抓手,基礎設施做到貧困村全覆蓋,分片區規劃整村脫貧,做到基層組織聯建、基礎設施聯網、產業發展連片、新村建設連規、政策兜底聯動、干部群眾連心。其次,更加注重特色產業規劃。以全區產業發展布局為總體框架,引導群眾做大做強現代優勢農業和特色產業,努力形成規模,盡量做到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在不打破現有大格局的前提下,安居區在易地扶貧搬遷和新村規劃上做到宜聚則聚、宜建則建、宜修則修、宜保則保,突出村落特色;把新村規劃與鄉村旅游有效銜接,注重當地民居民俗的特色打造,適當提高建房檔次和基礎設施建設檔次。
各界發力扶貧攻堅
自脫貧攻堅行動啟動以來,安居區堅持政府主導與各方力量結合,廣泛匯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濟困,開展部門幫扶認領、群團組織幫扶、打造公益品牌行動、實施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行動,引導機關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及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
在強化駐村幫扶力量上,安居區為每個脫貧摘帽貧困村安排1名縣級領導蹲點,要求每月不少于5天到村開展工作。其次,組建82個駐村工作組,實現與困難群眾結對全覆蓋,協調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就學就醫、安全飲水等民生問題。再次,將有項目、資金的區級部門安排到脫貧摘帽村,61個對口幫扶部門截至目前累計安排給貧困村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并協同村“兩委”科學實施村級扶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在培育主導產業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安居區也有意識地調動市場主體的自身力量,實現90%以上的貧困農戶有較穩定的收入來源。其一,以龍頭大戶帶小戶,建成小連片整村推進試點示范5個,培育特色種養貧困戶520戶、精準脫貧示范戶90戶。其二,以示范戶帶一般戶,實施“能人”引路帶動工程。其三,貧困戶帶貧困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群眾團體等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廣泛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
此外,在安居區脫貧攻堅行動中,民營企業也成為一股堅定的社會力量,通過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將扶貧資金和項目引到扶貧前線,不僅為貧困群眾堅定了脫貧摘帽的信心,并通過項目帶動促進貧困村整村脫貧。
(遂寧市安居區扶貧移民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