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思思+王澤方
“企業凝聚力強、員工忠誠度高……”在有著濃厚德孝文化積淀的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培育出良好的干事創業土壤。直面經濟下行,忠誠敬業的職工和恪守誠信的業主同舟共濟,實現了企業發展逆勢上揚。
“今年1—10月,全鎮191家企業全部正常運行,其中17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情況良好,華建、永盛等企業還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實現了穩步增長。”11月中旬,剛出爐的經濟統計表讓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黨委書記廖成霖長出了一口氣。
看似簡單的數據報表,在鎮干部眼中卻干系重大:當地8000多名富余勞動力不出家門在這191家企業中就業,其中17家規上企業吸納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員。“只要有一家規上企業關門歇業,必然會有上百人失去穩定收入來源,這對一個鄉鎮的社會穩定影響極大。”
經濟下行壓力大,能夠穩住陣腳已經不容易了,居然還能逆勢發展,孝泉企業憑借什么“法寶”?
經濟下行,文化發力
“鎮上企業能夠渡過難關依靠的不只是過硬品質和貼心服務,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忠誠和企業良好的信譽。”對企業情況了如指掌的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鄧友明直言,“企業平時關心職工,員工關鍵時刻講忠誠,這與孝泉人奉行了上千年的德孝文化密不可分。”
在孝泉鎮,德孝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從廣為傳誦的二十四孝之一的“安安送米”“一門三孝”等經典到今天人人稱道的孝子孝媳,德孝文化在一代代人傳承中發揚光大、推陳出新,如今形成了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的良好社會風氣,并深深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
“大孝治國,中孝治廠,小孝治家”,這句孝泉人推崇的名言道出了德孝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成為當地企業主管理企業的座右銘。在孝泉鎮,不光鎮政府長期舉辦“孝文化周”等活動,很多企業每年也會評選出員工中的孝子孝媳,同時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獎勵,以此倡導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專為大型國企生產配套產品的華建機械公司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孝道文化,設立了“孝子基金”和“教育基金”,堅持對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給予經濟幫助,直至畢業為止。溫馨的氛圍使得公司風氣純正,建廠至今無一名員工違法犯罪,孝泉人以子女親友在華建工作而臉上有光。
企業在注重精神文化建設的同時,對職工生活也十分關心。“我們公司有免費的員工食堂,飯菜一周內不重樣,老板和職工吃一樣的飯菜,從來不加餐或單獨開小灶。”以生產汽車用品無紡布為主的永盛無紡公司的職工頗有當年國企主人翁的自豪感,公司總經理諶云貴則認為:“一個企業只有關心尊重員工,單位像充滿親情的大家庭,這樣的企業才有凝聚力。”
平時關心職工,困難時刻更是鼎力相助。2015年,華建機械公司總產值銳減800多萬元,公司不惜動用積蓄彌補虧欠甚至貸款發工資也不裁減一個員工。總經理楊榮誠懇地說:“都是鄉親鄰里,一個人下崗失業,全家生計都要受影響啊,企業能夠承擔的壓力就盡量不要轉嫁給職工。”
企業是家,員工感恩相報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筆者在采訪中體會到,在這些發展勢頭看好的企業中,強烈的感恩文化正成為支撐企業渡過難關的強大動力。
“前些年廠里的骨干技術人員時有流失,這些年能留住人了,盡管公司有時處境不太好,但員工‘攆也攆不走。”諶云貴打趣地說道,“企業處處關愛員工,員工就會視企業為家庭,時時刻刻為單位著想,這樣的正能量出大價錢都買不到。”
“過去5年,廠里員工通過提合理化建議、改進生產工藝等方式為企業節約的資金在100萬元以上。”華建機械公司工會主席鐘子歡如數家珍:總經理尹培華謝絕了沿海同學幾十萬元年薪的邀請,堅持在單位拿固定工資;鉆床工張小波精心改進刀桿操作程序,大大節省了時間,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5萬元以上;焊接工張昌東與工藝員密切合作,不僅提高了焊接工藝質量,每年還節省材料費8萬余元……
“員工把自身養成的好習慣和當地的好風氣帶入企業中,使得企業能夠依靠一批忠實員工維持正常生產秩序,這是能夠頂住壓力渡過難關的主要原因。”華建機械公司黨支部書記王道鳳說。
孝泉鎮黨委政府在調研中也發現,發展好的企業大都具有這樣的共性:業主誠信經營、關愛員工;企業員工大都是本地村(居)民、忠誠度高;企業注重文化建設、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這種以德孝文化為核心的企業建設大大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才會形成困難時刻員工對企業不離不棄,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強大凝聚力。”鎮黨委副書記楊平一語中的。
有好口碑才走得遠
一段時期以來,老實人近似于無能,講誠信者吃虧成了稀松平常的事……然而,孝泉人全然不認同這一說法。
近年來,永盛無紡公司努力挖潛節支,確保產品質量,創造了業務不降反升的傲人業績,2015年實現產值8000萬元,預計今年可達到1.2億元,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生產企業。總經理諶云貴認為,企業競爭要比技術、比成本,但最重要的是比品質,否則是走不遠的。
2008年,“5·12”大地震時,龍海動力公司受了災,事后,經理劉文龍如實統計上報損失8萬元。當有人暗示他政府有專項資金補貼不妨借機多報損失時,劉文龍一口回絕:“經商辦廠必須誠實守信,貪圖蠅頭小利丟掉做人根本的行為不可取。”這一誠信行為給龍海公司樹立了良好口碑,大批訂單源源不斷而來,很多客戶坦言,“和誠實靠譜的人打交道,放心!”
盡管很多同行都覺得生意難做,但開張不到3年的華聯超市依然顧客盈門。“孝泉就這么大,街坊鄰里低頭不見抬頭見,平時誠信經營不坑人,大伙兒買東西自然會想到你。”“老板張義松熱心公益事業,每到春節、重陽等節假日,就給敬老院的老人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我們當然要照顧他的生意了。”孝泉居民這樣說。
“讓誠信商家受歡迎,不誠信商家難生存”的風氣正在孝泉形成,熊澤、黃安東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商家在工商所的支持下組建了“誠信商家協會”,堅持每年動態評選,實行存優汰劣。筆者獲悉,協會評選標準十分嚴格,全鎮現有718家個體戶,今年僅評選了35戶“誠信工商戶”,不到總數的5%。正是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促使全鎮個體戶爭相講誠信,以被評為誠信商家為榮。
“評上誠信戶并不等于進了保險箱,一旦違規就會被摘牌,最近兩年就有3戶商家因顧客投訴而摘掉‘誠信工商戶的牌子。”協會黨支部書記黃光富直言不諱,“孝泉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現在每逢十一、春節大假就有10多萬人前來旅游購物,如果放縱不誠信行為,豈不是敗壞德孝故里良好風氣,砸了大家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