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縣國土資源局 張再創
綜合施策 獎懲并用全力推進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源頭管控工作
□浦江縣國土資源局張再創
浦江縣地處浙江中部,面積920平方公里,人多地少是浦江的基本縣情,也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隨著水晶、掛鎖、絎縫等產業的不斷發展,資源要素供給的不平衡性日益顯現,曾幾何時,浦江全縣違章建筑達610萬平方米,遍及房前屋后、村頭地角,極大損害了公平與正義,嚴重破壞了和諧與穩定。浦江縣65%的信訪事項都與違建有關,一度成為全省上訪最嚴重的縣。顯然,違建已成為全面推進“兩美”浦江建設必須逾越的重大障礙。
2012 年以來,浦江縣響亮地喊出“拆違治污染、拆違保安全、拆違立規矩、拆違求公平、拆違見美麗、拆違轉作風”,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重整山河的魄力,全面打響了違法用地專項整治攻堅戰,在全省率先開展“三改一拆”行動。幾年來,累計拆除違法建筑586萬平方米、涉及占地6700余畝,關停水晶加工作坊2萬余家、掛鎖生產作坊700余家,成功拆除的典型案例有占地45畝的“最大別墅群”、占地100余畝的“最大違建廠區”等。2015年,浦江縣成功獲得全省首批“基本無違建縣”稱號,今年將向“無違建縣”發起沖刺。“三改一拆”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如何鞏固“三改一拆”成果、如何走上依法依規用地的良性軌道,成為浦江縣目前面臨的一個最大課題。為此,積極探索違法行為源頭管控工作,采用堵疏結合的方式,以管得“住”為目標,在管得“早”上下功夫。
針對傳統產業生產用地和農民住房等合理需求,浦江縣給予充分保障,力求有效降低違法用地沖動。
1.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實行集聚發展
水晶、掛鎖產業是浦江的傳統支柱產業, “三改一拆”行動中,大量違法水晶作坊被拆除,為有效保障企業生產用地,采取集聚入園的方式,全縣水晶企業及加工戶由高峰期的2.2萬家集聚成公司制企業1243家,投資20億元、占地1000畝的4個水晶產業集聚區已建成使用。同時,鎖具產業啟動東部、西部兩個集聚區建設,已引進溫州萬洋集團以市場化模式啟動浦江小微企業創業園建設,其中占地面積達400余畝的東部鎖具集聚區已動工建設,占地115畝的西部掛鎖集聚區已完成部分地塊的出讓工作。水晶、掛鎖等核心產業實行集聚發展,以往點多面廣的違章作坊生產模式不復存在。
2.分類施策,破解農民住房難
浦江縣高度重視破解農民建房難問題,從創新機制入手,補齊政策短板,著力消除落地難瓶頸,強化指導監督考核,探索破解新方式。在認真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制訂“一戶一策” 制度,通過新建(翻建)、原拆原建、修繕、調劑、經濟補償、公寓安置等,明確解決時間、落實責任人,開展了24個舊村(區塊)改造、地質災害搬遷和下山脫貧奔小康工程。近兩年來,共解決農村住房4335戶,其中無房戶1024戶,危房戶3311戶,累計用地達523.23畝。
為切實鞏固“三改一拆”成果,浦江縣對“兩違”行為(即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實行“兩網化”管理,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管理到位、責任到人”的網格體系和“信息準確、反饋及時、實時指揮、督導快速”的網絡體系,從機制上、技術上對“兩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早處置,實現衛片零約談和無新增違建創建目標,2015年度違法耕占比降至2.34%,今年力將違法耕占比控制在2%以內。
1.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一是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兩網化”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開發區也相應建立了以行政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各鄉鎮(街道)、開發區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制定了《國土資源管理實行兩網化和綜合執法工作實施方案》,做到細化責任、各負其責。
2.明確落實監管責任
按照“三級管理”模式將全縣劃分為16個網格,建立縣、鄉、村三級國土資源綜合執法監察網絡;按照“定區域、定責任、定指標、定任務”的原則,監管責任具體落實到人。進一步強化監管重點,制作了網格化三級動態管理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各監管職責范圍和重點監管用地的分布情況,并對監管區域不定期督查、動態監督,以確保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及時得到遏制。

▲東部水晶園區
3.建立執法監察信息數據庫
實行“一村一檔,劃片分塊管理”的辦法,將轄區國土資源管理納入其中,建立國土資源的基礎信息,形成全縣綜合執法監察工作信息數據庫,實現“單位基本情況、用地基本情況、審批基本情況”三清。
4.優化執法資源配置報
以縣指揮中心為平臺,各鄉鎮(街道、開發區)組建綜合執法大隊,社區(村)聘請監察協管員,建立起各鄉鎮(街道、開發)三級綜合執法監察隊伍,形成了一支比較固定的專兼職綜合執法監察員隊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執法監察工作,綜合執法監察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了鄉村的各個角落。同時加強部門間配合協調,依托國土、規劃、農業、林業、安監等多部門組成的鄉鎮綜合執法隊伍,形成強大的國土資源執法合力,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5.嚴格按規定時限處理
鄉、村級網格員認真開展巡查檢查,對本轄區“兩違”行為,自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3日內必須發現,現場進行制止并及時將疑似違法用地情況通過兩網化信息系統上處置,鄉級指揮中心對群眾舉報或自收到違法信息之日起3日內安排執法隊員到現場調查,經調查違法情況屬實的,現場予以制止,并將違法用地情況上報兩網化信息系統,鄉級指揮中心在收到短信提醒后需在1日內做出合法性判定,判定違法的由鄉級指揮中心下達處置指令,在5個工作日內處置到位,對重大“兩違”行為要在24小時內上報縣指揮中心,縣指揮中心應在2個工作日內組織研究制定處置方案,5個工作日內組織實施。
浦江縣高度重視依靠基層組織有效管控違法行為,從宣傳教育入手,以耕地保護獎補機制為抓手,激發基層群眾保護耕地的主動性。
1.堅持事前防范,強化早教育
始終堅持把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放到首位,采取授課、PPT、展板、標語等多種形式,在全縣廣泛深入開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目前已對全縣429個行政村(社區)村主要干部和鄉鎮(街道)干部組織了15堂國土法律法規及政策宣講課,內容涵蓋法律法規、用地、地籍、地質災害防治等國土業務,現場授課宣傳對象1800余人,分發宣傳資料3000余冊。
2.激勵性保護與強制性保護相結合
全縣以耕地保護獎補機制為抓手,選取檀溪鎮小洑村和花橋鄉東塘村兩個村作為村級土地民主管理試點村。目前,《浦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縣國土資源局等部門關于浦江縣耕地保護獎補機制實施細則的通知》(浦政辦發〔2016〕128號)已經正式下發,按照上一年度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成果,全縣25.71萬畝耕地按照70元/畝的標準實施,扣除省核撥的603萬元,縣預計將補貼1200萬元左右,涉及429個行政村(社區)。同時,另行安排獎補資金總額的8%用于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耕地保護和農戶耕地地力保護工作。
獎補掛鉤。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獎補資金發放與耕地保護實施、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制止糾正等直接掛鉤。當年度村(社區)集體和個人發生土地違法行為1宗,自行糾正并恢復原狀的,所在集體經濟組織按80%的比例享受獎補資金,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不享受年度獎補資金;當年度村(社區)集體和個人累計發生土地違法行為2宗的,自行糾正并恢復原狀的所在集體經濟組織按50%的比例享受獎補資金,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不享受年度獎補資金;當年度(社區)集體和個人累計發生土地違法行為3宗(含)以上的,不享受年度獎補資金。
宣傳引導。獎補機制實施細則出臺以后,浦江縣國土資源局多途徑、多平臺開展宣傳活動。一是利用各種會議進行傳達貫徹,提高鄉鎮干部對該政策的知曉率;二是充分利用鄉鎮、村的微信群,將政策鏈接轉發至各個鄉鎮、村(社區)工作微信群,政策宣傳覆蓋率達到90%以上,微信朋友圈轉發量近萬次;三是利用新聞、報紙等常規媒體開展政策宣傳。全縣范圍內,已經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耕地保護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