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76例腦血栓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8例。對照組采用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結合針灸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1.05%,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2.1±5.0)分, 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6.8±4.3)分,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治療腦血栓具有顯著的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腦血栓;補陽還五湯;針灸;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35
腦血栓作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在近些年來其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腦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后, 血流變得緩慢, 在動脈內膜附著血液有形成分,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高熱量、高脂肪飲食、吸煙酗酒、生活不規律、缺乏休息、疲勞過度等, 一旦加重很可能會造成失語、偏盲及偏癱等后遺癥產生, 對其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1]。本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為進一步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 選擇本院收治的76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腦血栓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3例, 女33例;年齡最大79歲, 最小44歲, 平均年齡(54.8±13.8)歲;病程最長1年, 最短3個月, 平均病程(5.9±3.5)個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8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補陽還五湯進行加減治療, 組成處方為:黃芪60~200 g、雞血藤30 g、葛根30 g、牛膝20 g、川芎15 g、當歸尾12 g、赤芍10 g、紅花10 g、水蛭3~5 g、桃仁6 g、地龍6 g, 針對不同的病癥加減中藥配方, 上肢不遂患者添加姜黃10 g、桑枝30 g;針對下肢不遂患者添加懷牛膝20~30 g、桑寄生30 g;針對言語不利患者添加天竺黃10 g、合歡花6~10 g、石菖蒲10 g;針對納呆患者添加佩蘭10 g、藿香10 g;針對大便秘結患者添加元明粉6 g、大黃6~10 g;針對口舌歪斜的患者添加白附子6 g、僵蠶6 g、全蝎3 g, 1劑/d, 水煎服用[2]。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結合針灸治療, 以手足少陽經、手足陽明經為主取穴, 患側上肢取合谷穴、手三里、曲池、肩髎穴;而下肢選擇昆侖穴、足三里、陽陵泉、風市及環跳穴;失語患者加通里穴和廉泉穴;面癱患者加地倉穴、頰車穴及下關穴, 采用針刺方法, 得氣后進行30 min留針, 1次/d, 共連續治療10 d[3]。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4]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基本消失, 生活可以自理, 病殘程度0級,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有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有所好轉, 生活可以自理, 病殘程度在1~3級, 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無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無變化或者有加重趨勢, 生活不能自理, 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 或者減少??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顯效28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0例, 有效7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1.05%。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治療前,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3±9.4)分, 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5.5±8.8)分;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2.1±5.0)分, 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6.8±4.3)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血栓常發生在頸內動脈系統, 最為常見的是大腦中動脈, 由于栓子的來源不同, 其發病年齡也各不相同, 多數情況下以中青年、老年人為主, 該病具有急驟起病的特點, 是當前發病最急的疾病之一, 臨床表現在多種方面,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大腦前動脈栓塞, 主要產生運動障礙, 對側中樞性面癱、情感淡漠, 同時可伴有尿潴留;②大腦中動脈栓塞, 主要是對側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等, 病情嚴重者有昏迷、腦疝甚至死亡的現象;③大腦后動脈栓塞, 對側同向偏盲, 對側半身感覺疼痛, 各種眼肌麻痹;第四, 基底動脈栓塞, 主要表現在眩暈、交叉性癱瘓、眼球震顫的癥狀, 患病嚴重者有四肢癱瘓、中樞性高熱、迅速昏迷的癥狀。
根據栓子來源, 可以將其病因主要分為以下三種:①心源性栓子。據相關學者研究, 此種病因導致的腦栓塞幾率60%~75%[5], 此病因引起腦栓塞的栓子來源于各種心臟病, 其中最高比例的為風濕性心臟病, 其余有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臟手術合并癥等。②非心源性栓子。非心源性栓子引發的腦栓塞, 主要是來自心臟以外, 主要有以下幾種, 分別為細菌性栓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空氣栓子、脂肪栓子以及其他栓子。③來源不明性栓子。30%左右腦栓塞患者不能明確其疾病原因。由于栓子在人體內是順血流流動, 所以其在臨床常有其他部位栓塞的癥狀, 比如:腎栓塞、皮膚栓塞、腸系膜栓塞、肺栓塞等。腦血栓需要與腦出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鑒別, 通常通過腦脊液常規檢驗(CSF)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檢驗, 對于腦栓塞的輔助檢查通過腦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腦電圖進行診斷, 腦血栓患者應該食用清淡的食物, 并且合理搭配膳食, 時刻注意衛生[6]。
從中醫角度來說, 腦血栓歸屬于中風范疇, 具有發病急, 進展快的特點, 同時會產生失語、肢體癱瘓、意識障礙、昏迷等癥狀產生, 中醫認為致病原因為血瘀、氣虛, 因此本研究中給予患者補陽還五湯進行治療, 主要功效為益氣活血, 其處方中重用黃芪, 祛瘀通絡、旺氣行血、補脾胃元氣, 而發揮活血祛瘀作用的有桃仁、川芎、紅花、赤芍, 發揮活血養血功能的當歸尾, 通經活絡功能的地龍, 這些藥物聯合應用效果更佳, 補元補氣、活血祛瘀, 抗炎作用明顯, 對血管細胞有保護作用, 對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腦血栓治療效果較好, 結合針灸治療對氣血運行發揮促進作用, 達到瘀血消散的效果, 本次研究與趙純雷[7]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采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治療腦血栓具有顯著的效果, 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常養民. 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腦血栓64例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7):132-133.
[2] 曾富清. 腦血栓行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的療效觀察.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8):73-74.
[3] 蔡杰. 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腦血栓60例療效分析.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3(7):369.
[4] 董煥章. 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經絡治療腦血栓形成的臨床體會.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11):6948-6949.
[5] 李敬國. 補陽還五湯加減配以針灸治療腦血管意外偏癱二例.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03, 11(2):93.
[6] 徐顯陽, 田皓亮.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血栓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1, 3(24):70-71.
[7] 趙純雷. 中藥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血栓臨床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1):247.
[收稿日期: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