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永+夏旭峰
【摘要】 目的 觀察心理護理在減輕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應中所發(fā)揮的效果。方法 150例空腹靜脈抽血患者, 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75例。研究組患者給予心理護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5例, 滿意47例, 不滿意3例, 護理滿意度為96%;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0例, 滿意37例, 不滿意18例, 護理滿意度為76%;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5, P=0.00<0.05)。結論 對空腹靜脈抽血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提升患者抽血的配合程度, 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 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 有著積極的臨床護理價值, 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空腹抽血;不良反應;護理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78
靜脈抽血是臨床治療中非常普遍的護理操作, 護士在靜脈抽血中要操作熟練、快速, 從而減少患者的穿刺痛苦, 護士要提升自己的穿刺熟練程度, 并且在抽血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護理[1]。由于靜脈抽血的患者需要在空腹的狀態(tài)下進行, 患者會出現(xiàn)頭暈、焦慮等不良反應, 因此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 讓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從而將各種不良反應痛苦降到最低, 提升靜脈抽血的成功率。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若在靜脈抽血中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能夠明顯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 本文對心理護理的實施方法和效果進行總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8月進行空腹靜脈抽血的150例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年齡23~50歲。根據(jù)患者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75例。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 按照靜脈抽血的操作規(guī)范進行護理。研究組給予心理護理, 首先要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空腹進行靜脈抽血的重要性, 叮囑患者在抽血前嚴禁飲食, 從而避免血液相關成分發(fā)生改變, 影響血液檢查的結果。提前告知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 比如頭暈、心慌、焦慮等, 讓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對待。在靜脈抽血時, 穿刺對于皮膚、血管產(chǎn)生的刺激會讓患者有疼痛感, 不同患者的痛感不同, 在這種刺激下, 患者會出現(xiàn)恐懼、抵抗等心理, 因此要加強患者的心理安慰, 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患者心理情緒較輕時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情緒, 嚴重焦慮會出現(xiàn)肌肉僵硬、出汗等生理反應, 影響了靜脈穿刺抽血的順利進行[2]。一些患者在靜脈抽血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暈針的癥狀, 因其極度緊張, 甚至出現(xiàn)暈厥, 因此在抽血過程中, 可以適當?shù)倪M行遮擋, 不讓患者看到穿刺針插入皮膚抽出血液, 從而避免患者出現(xiàn)過度緊張的情緒。要注意護理時的護理態(tài)度, 在靜脈抽血中要用溫和的語氣和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護理, 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 鼓勵患者克服各種不良反應而產(chǎn)生的不適癥狀。護士要加強自身的心理護理技能溝通, 在抽血操作過程中充分的發(fā)揮溝通技巧等, 不斷提升護理的責任感和素養(yǎng), 從而建立和諧護護患關系。在抽血過程中, 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各項反應, 比如表情、呼吸狀態(tài)等, 提前判斷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項不良反應, 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在靜脈抽血后, 要叮囑患者用棉棒按壓穿刺點, 時間至少為2 min, 可以讓患者食用清淡的食物, 比如粥類等, 逐漸緩解患者的頭暈癥狀, 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 減輕各種不良反應。
1. 3 觀察指標 護理后, 讓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價, 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5例, 滿意47例, 不滿意3例, 護理滿意度為96%;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0例, 滿意37例, 不滿意18例, 護理滿意度為76%;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5, P=0.00<0.05)。
3 討論
心理護理是空腹抽血患者護理中最為關鍵的護理環(huán)節(jié), 其能夠提升患者對空腹狀態(tài)下各種不良反應的耐受能力, 并且還有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3, 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5例, 滿意47例, 不滿意3例, 護理滿意度為96%;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20例, 滿意37例, 不滿意18例, 護理滿意度為76%;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5, P=0.00<0.05), 由此證明心理護理有著積極的護理價值。暈針是患者最明顯的恐慌心理表現(xiàn), 患者難以配合抽血, 導致抽血失敗, 若患者出現(xiàn)了暈針情況, 要及時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 減少患者對靜脈抽血的恐懼感, 心理負擔過重的患者要進行壓力釋放。護士的抽血操作要迅速, 保證一次抽血成功, 并且在抽血中跟患者溝通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 避免再次暈針。患者在空腹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心慌、頭暈等不良反應, 護士要耐心的向患者說明空腹抽血的必要性, 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 在抽血成功后, 指導患者食用清淡的飲食, 逐漸緩解不良反應癥狀。
綜上所述, 空腹抽血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頭暈、心慌、焦慮等不良反應,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提升患者對不良反應的耐受能力, 提升患者的抽血配合程度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 有著積極的護理研究意義, 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秀華.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應及護理.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21(2):132-133.
[2] 鄧小梅, 張靜平. 心理護理發(fā)展中相關問題的思考.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06, 12(4):5-7.
[3] 王國強. 心理護理的實施. 實用護理雜志, 2015, 16(6):46.
[4] 朱瑞清, 黃翠萍, 方春燕, 等. 心理干預減少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臨床研究. 吉林醫(yī)學, 2014, 35(14):3145-3146.
[收稿日期: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