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扣香
【摘要】古語有云:“圣人以身體之。”意思是圣人親自去體味、感受某件事。著名教育家朱亮則把“切己體察”作為聞名四海的白鹿洞書院的院訓之一,要求學生“事事都用你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 “不登泰山不知天高 ,不臨東海不知水闊。”這就是體驗。因為體驗,興趣會更濃;因為體驗,印象會更深。因為體驗,創新會更多。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體驗式學習”意義重大
首先,體驗具有鮮明的“個體性”特點,是學生的自主活動。在體驗過程中學生必須進行自主選擇、自主判斷和自主內化。這種體驗的自主性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自我意識。作為學生主體的感性活動,帶有鮮明的具體性特點,也就是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親身經歷,實現知覺、感覺、表象等由外而內的能動反饋活動。這樣的特點,正與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相符合。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結構中語言化了的內容,大都具有形象、具體的特征,而且往往要以直觀為基礎。可見,體驗式學習對于語文學習是必要的。
其次,體驗源于實踐,在經歷了知、情、意的體認之后,又必須回到實踐操作中進一步強化體驗。體驗的這種由內心和知、情、意與外顯的操作行為,互為表里的雙向推動,可以大大加深體驗的教育功能。這種特點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這也正是今天的語文教學要傾心追求體驗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體驗式學習”遍灑課堂
向學生提供一個能合適地進行體驗的環境,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模仿的,關鍵在于引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使之產生興趣。
(一)“激趣入境”之識字體驗
在低年級體驗性識字教學中,通過營造故事情境、活化靜態漢字、觀察漢字形體、豐富獎勵手段等方式引導孩子們感受漢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礎上,又開展豐富多樣的游戲引導孩子體驗快樂識字;利用學生熟識的語言體驗及生活經驗來增強識記,豐富識字體驗,來促進快樂識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們學習識字方法,找到展示識字成果的舞臺,養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二)“角色感悟”之閱讀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其中,學生是否走進文本,讀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情感和價值觀,是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實效的關鍵所在。在我們體驗性閱讀活動中,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材的不同特點,設計了不同的角色體驗操作方式,從低年級的角色表演、到中年級的角色替換,直至高年級的角色移情等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體驗,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從讀透文字的意思,到讀出文字背后蘊含的情感,直至讀出文字深處的思想價值,并讓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小稻秧脫險記》。在教學時,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語言:兇狠的雜草在哪里?現在老師就是可憐的小稻秧,你們學著雜草的樣子把我圍起來。這樣圍行不行?四五棵“雜草”把老師圍住,教師相機拋問下面學生:行不行?不行在哪里?學生立即理解,又多名“雜草”上臺,圍住教師,一直到學生心中有“團團圍住”這個概念。緊接著,教師又角色轉換,“你們這些雜草會怎樣向我要營養?”學生有叉腰作兇狠狀,有手指作兇狠狀,有瞪眼作兇狠狀,有握拳作兇狠狀,喝道:“快把營養交出!”等等 。這樣的情境體驗勝過教師千言萬語,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的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用心體驗課文,用身體驗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生活傾吐”之寫作體驗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縱觀古今中外的詩人作家,無一不有著深厚的生活閱歷,對生活有著透徹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對生活的感性體驗上,把題目命到他們的心坎上。在教學中,老師要做的就是幫學生把他們頭腦中那些無意識的、零散的生活體驗,梳理集中成為寫作時所需的一個個“小部件”,從而讓每個人都感到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四)“活動拓展”之綜合性學習體驗
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實踐是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只有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拓展思維,發展智力。”國家課程標準實驗用書新增了“綜合性學習”板塊,旨以將語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將有限的課內學習延伸到廣闊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從學習中尋找問題,在生活中探尋答案。例如我們學了《春聯》一文后,讓學生寫春聯,評春聯,搜集春聯等等,學校開展“演繹課本,秀出個性”課本劇大賽,看著一篇篇課文,如《濫竽充數》《三打白骨精》等課文在學生的體驗中真的活了,學生也真的樂了。在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總之,個人認為:體驗是語文教學走向深入的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思考的是怎樣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體驗?怎樣將閱讀教學中體驗的實踐提升、總結?教師的閱讀體驗如何與文本、學生的體驗有效組合,促進體驗的生成?如何引導學生“沉入”語文,體驗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