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婧
【摘要】小學教育作為啟蒙時期之后的首次正式教育,受到了國內越來越多的重視,很多學校普遍開始實施素質教育。而小學語文教學是進行三觀教育、提升小學生文化基礎、掌握知識的最好方式。但是當代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認知偏差、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當代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把“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并實現平衡發展,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而為培養21世紀綜合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育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當代大部分學校仍然采用最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也就是由任課老師單一的當面傳遞知識,很少會選取新穎的教學模式。要想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的話,依靠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綜合性教學的目的,這還是需要借助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也能不斷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是說要注重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相互平衡,從而改善語文教學效率低的現狀。
(二)教學認知存在偏差
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在最開始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應付了事的心理,即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只是純粹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于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完全不予以考慮,所以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也難以提升。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要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更需要對語文教學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和教育目的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的教育性
教育一直是教學的目標,小學語文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新中國解放的時候,全國統一的小學語文教材也是將政治標準和教育意義放在了首位,藝術性和趣味性很少被添加進去。后來隨著改革開放,收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許多書籍流入中國,這對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產生了影響,小學教材也開始進行改革,希望能夠以教育性為主,同時也融進更多趣味性的內容,但這樣的行為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質疑和批判。再后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不斷碰撞和交融,小學教材也吸收了現代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趣味性有所提高,但從整體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學還是過分的強調了其教育性。
三、小學語文的趣味性
與初高中語文教學不同,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不像是構建好知識體系的初高中生一樣,對于教學上的知識信息具有較強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既然是針對他們的語文教學,那么小學語文的教學就應該符合他們的感性思維方式,要注意到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能不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樂趣,然后再從樂趣中獲取感性知識。
四、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相互平衡(重要關系)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和知識接受能力的限制,不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主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并實現動態平衡,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幫助。目前我國很多小學所使用的語文教材更多地偏向政治標準和教育意義,單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也過分的強調了知識的傳達,不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這就導致學生雖然能夠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學科基礎,但是難以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個人興趣,使得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很低。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學生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也在不斷飛速增加,只有將教育性和趣味性相互結合,才能值得教材使用質量和教學質量得到切實的保障。趣味性是促進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條件,只有小學生具備了足夠的語文學習趣味性,學生才能真正把握課堂學習的機遇,提升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質量,以便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了解到更多的基礎知識。
五、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具體舉措
(一)增加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上剛開始接觸語文知識或者是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或出現找不到頭緒的情況,繼而手足無措,對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并及時和學生交流,了解每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個人興趣愛好,進而將興趣與教學方式相結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趣味游戲教學活動,同時認真觀察在課程講解過程中,學生對于哪一種教學方式的積極性較高,進而盡量多的采用該方式教學。
(二)提升小學生思維的理性與靈活性
在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就要重視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靈活思維,鼓勵學生全面分析接觸到的事物,培養小學生科學的思辨能力,能夠對生活當中接觸到的事物進行理性判斷,提高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同時還要重視小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對于知識不能夠全盤接受,而是要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進行理性質疑,以便加強對語文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中問題的應對能力。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理性思維之后,教師要對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分析并進行相關指導,以便學生能夠修正錯誤思維,提高理性思維的正確程度。
(三)提高多媒體軟件的應用率
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有機融合可以在多媒體軟件的運用當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正確的使用多媒體軟件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傳達,使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軟件更加全面掌握同教材相關的各類知識,同時先進的多媒體教學也可以在畫面、聲音等多方面帶來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新鮮感和創意性,這也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