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蕓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東關頭鋪小學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胡明蕓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東關頭鋪小學
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于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語文要加強創新教育,要立足于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掌握、分析、運用、傳遞信息的綜合能力。為此,語文教學中應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鼓勵學生大膽幻想,以幻想目標激勵學生,然后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幻想目標的橋梁。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展開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還可以抓住結尾,引導續想。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余音不絕,耐人尋味。教師可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制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于思考、大膽創新,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展開“五個一”系活動,即:每天一條好新聞;每周一個好故事;每月一個小制作;每學期一個小創意;每年一個小發明,并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求異”法是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不拘于一般的原則和方法,不滿足已知的結論,而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的提出自己新見解的一種方法。教學中,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例如設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這種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同學們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積極講自己獨特的見解,把整節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另外,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小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例如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并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由此可見,語文教學運用求異法,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欲,就沒有學校。因此,他向全體教師建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于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