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紅
河北省承德市東園林小學
?
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和方法
陸 紅
河北省承德市東園林小學
語言積累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任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牽手”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和方法。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都能夠持之以恒堅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對加厚學生的語文功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閱讀理解;誦讀記憶;感悟品味;品讀賞析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語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又特別指出要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并且在每一個階段目標中也都規定了要誦讀兒歌、古詩、優秀詩文等,由此可見“積累”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要處理好閱讀與理解的關系,讓閱讀、理解兩條腿走路,從而達到有效積累語言的目的。大家都知道,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一堂語文課從情境導入開始,到認識字詞,感悟課文內容,朗讀復述,直到拓展小結都離不開讀。我們是這樣做的:
(1)初讀課文,在感知中積累。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既感知了課文大意,同時又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語言。
(2)細讀課文,在理解中積累。有了前面的初讀感知,應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感悟語言。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生依據課文語言提煉詞語,或依據詞語尋找課文語言的練習。這樣,詞語和句子互為證明,以積累深化理解,以理解促進積累。
(3)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積累。有感情地朗讀曾被葉圣陶先生稱為“美讀”,教師學生在朗讀中“聲情并茂”,真正使課文的語言都像學生自己的,這樣就潛移默化地積累了語言。
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小學生正處于儲存語言的最佳時期,多背誦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要重視背誦的指導,要加強背誦的檢查力度。教師要想使學生喜愛背誦,就應重視方法指導。好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口誦心惟法。就是邊讀邊想,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同時又在反復誦讀中加深理解;
(2)各個擊破法。當文章比較長時,可以分節去背,重點段落反復背,化整為零,化難為易;
(3)中間突破法。一般文章、中間比較重要,也很難背出,而首尾相對很容易,中間部分背出來了,首尾則沒有問題;
(4)板書提示法。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是濃縮的教材,學生根據教師板書的提示,就能夠很輕松地背誦出相關的內容。此外,我認為除了課文中要求背誦的以外,凡是能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積累語言。
感悟就是指對事物有所感觸而領悟。它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讀與悟要結合在一起,學生既要感悟文章內容,還要揣摩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比如學習詞語,不僅要在讀中理解意思,有時還得推敲用詞的準確性。比如:課文中用的一些優美的詞句,教師可提醒學生用調換、刪除、增加、改變等多種不同方法,與原文進行比較品味,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用句之精妙。如進行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時我是這樣做的:在感悟品味漓江水特點時我將課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作適當“變形”,改成“漓江的水很靜,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很綠,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行比較,再說說他們不同的表達形式和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確,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作者內心與之進行心靈的對話,在鑒賞、體驗中,情感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我在進行《下雨了》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中,先引導學生通過讀抓住雨中“小雨點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小雨點連成一條條銀線,被風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著舞”這些重點詞句體會出雨中的景物很美,再讀課文,品味語句“我們不怕雨,光著頭,光著腳,追著雨花跑。有的手提涼鞋,有的身披雨衣,有的揮動小棍,像一群小鴨……”體會出雨中孩子們的快樂,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這時候在我們面前就展現了一幅人雨交融的“雨趣圖”,這是大自然賦予孩子們的最珍貴的禮物,會感受到那種快樂生活的多姿多彩。如此將讀、品、想象緊密結合,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言積累被有機地滲透到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從而有效地積累了語言。
語言積累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對課文某些內容的理解、感悟、賞析很難一次完成,往往要隨著生活經驗、閱歷的增加多次反復。但是利用最佳年齡時期多記誦一些優秀作品能夠使學生終生受益這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最后,我還是引用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千古名句作個結尾:“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語言積累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期待著它能陪伴著學生的成長,讓他們優秀、優雅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