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紅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技巧淺析
龐玉紅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的導入藝術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學識、智慧、口才的綜合體現,會像磁石般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住學生,有利于學生啟動思維的齒輪,以盡快進入學習意境。
初中語文;導入技巧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通過簡短的言語或者行為,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課堂導入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有效的效果。尤其是我們的語文課,特別需要注意學習課堂導入的藝術,本文筆者就來具體談一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設計課堂導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特定問題情境,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然后趁勢引導,自然進入新課,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學生在解決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中,主動思索、探究、討論,獲取和運用知識、技能,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授《孫權勸學》一課時,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三國時的呂蒙嗎?呂蒙戰勝過關羽你們知道嗎?那為什么呂蒙能戰勝關羽呢?”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積極討論自然就能解開“學習的重要性”這一主題了。
情感是教學藝術魅力形成的關鍵,沒有真摯、強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課上得成功。教師的感情,猶如一切藝術家的強烈的創作欲望,當他對學生、教材了如指掌時,感情激動了,靈感產生了,課堂氣氛激活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最佳。在運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調、語速和口氣敘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使學生的心理狀態一開始就向作者靠攏,能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情懷,這樣一個開場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沉浸在作者的深切情懷之中,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復習導入法的特點是以復習已經學過或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的知識為基礎,將其發展、深化、聯系,引出新的教學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這種導入方式能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進入到未知領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新知識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易于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易于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如:在講授《醉翁亭記》一課時,可以首先讓學生迅速地回顧我們前面學過的課文《岳陽樓記》,再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上。
一些新的內容并不能借助舊知識引入時,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無疑是略顯呆笨卻很實用的一種方式。教師開門見山直接點出本課的學習重點,直截了當,有快人快語之感。需要注意的是,開門見山不是指說出這節課我們學什么,那無疑是漫無目的的。開門見山的“山”是本課的重點,是這節課學習的主要目的,向學生擺明學習的目標有利于學生調整自己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如:我們講《談語言》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語言,是我們人類交際的主要工具。怎樣使文章的用語口語化、規范化?學習《談語言》這篇課文后,我們就會找到答案。”開門見山導入法醒目,直截了當,直切主題,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法。
在教授課文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學生熟知的詩詞來導入。這樣的導入方式既讓學生鞏固了以前的知識,又使他們初步感知了文本,使學生能夠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可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關于“春”的古詩詞。這樣,同學們都會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氣氛正濃的時候,教師即可因勢利導,“春天是如此的絢麗多姿,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潑墨揮毫,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在他的筆下,春風、春花、春雨、春草是怎樣的呢?”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多媒體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為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機。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巨大的優勢性,這一點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多媒體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無形為有形,化枯燥為生動,可以將平面的文字以畫面與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符合初中生喜愛新鮮事物的特點,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教師在進行新課講解時,可以根據新課內容播放與課程有關的視頻,這樣不僅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學生對課文有了更為直觀、更為具體的了解,便于深化理解、加深記憶。
巧設課堂導入應充分考慮的是: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還要通過“學生演導”或“師生合導”,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把課堂導入變成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藝的舞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戴為明.“交往視域”中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及實施辦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年07期.
[2]封金霞.我的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分享[J].新課程(中學)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