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偉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學
?
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馮 偉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學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英語教學如何倡導新理念,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是每一個農村中學英語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教師是實施新理念的執行者,課堂是體現新理念的主陣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正落實,必須以相應的教學方式變革為前提。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對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研究,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批判和繼承,對課改新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加以創新。
英語新課改體現了英語學科的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課程內容強調與學習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因此,作為英語專業教師,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知識,視野寬廣、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教師將在新課程改革中會倍受青睞。然而面對農村的生活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新課程理念推動英語教學改革,往往困難重重。在農村初中,學生普遍漢語基礎差,學習英語的意識也不強,英語入門很難。而且在廣大的農村中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師陷入了上課、批改作業的機械性工作中,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去鉆研教材,發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談不上找時間開發課程資源。由于工作繁重,很難保證教師繼續學習的時間,以便提高自身素質。除此以外,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舊的體制管理和輿論的影響,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夾在應試成績與素質教育二者中間,造成課改口號喊得響,卻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為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必須積極樹立起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新觀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新課標強調,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
1.創設環境氛圍,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新課標教材每單元的target language,我們應盡量創設適合的場景,適時地出現target language,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語言功能。
根據新課程理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該努力讓學生活躍起來,尋求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新課標教材每單元都有pairwork、groupwork,還有role-play、guessing game等,讓學生動起來,鼓勵他們多說,哪怕有錯誤,哪怕中英文混合。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時時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習困難的學生。
2.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渠道獲得語言知識并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分享資源與合作探索的能力。
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去研究探討,能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補”,達到共同提高。這樣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另外,由于學生自己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鞏固和運用所學內容。
1.交際化教學方式。
新教材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交際為中心,操練為重點。為了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新理念,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向交際型教學模式。
在這樣的交際型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不僅回答問題,還參與教學活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提高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2.任務型教學方式。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型語言教學主張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學習任務,吸引和組織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也能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當前教師應深入理解任務型教學的本質,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真正把重心放在“學”上。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主動學習。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既省力,成效也顯著。
3.多元化教學方式。
《課標》指出:“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掌握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這也是其他教學方式無法取代的優勢。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各種教學方法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只有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選擇、使用教學方法時應具有整體性、最優化的意識,注意各種教學方式之間的有機配合,充分發揮教學方法體系的整體功能。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論教師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怎樣采取教學方式,其最終的目的都在于要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最終形成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為主要特征的多層次的學習方式,實現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