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琴靜
河北省深澤縣橋頭鄉耿莊村小學
?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苑琴靜
河北省深澤縣橋頭鄉耿莊村小學
多媒體教學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接受,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看到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多媒體教學不足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做到揚長避短,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為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充分的條件。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
“拼音、識字、古詩”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三大難關,運用多媒體教學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能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功能同時發揮作用,讓學生接受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形、視頻和音頻等媒體信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語文知識具有抽象性,有的教材內容學生很難理解,不容易把握教材的深刻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憑語言的表述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是語文教學難點。在解決語文教學難點時,學生的思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這時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難點突破,會使學生思維升華,激發創作的火花。實踐證明,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運用多媒體分步驟、有層次地展現給學生,并結合教師的科學點撥,能使學生產生靈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提高創造能力。如在學完《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后,我先啟發學生想象圓明園昔日輝煌的美景以及圓明園被毀的歷史過程,鼓勵學生自由展開想象和聯想,激活思維空間。學生可以自由結組,組內成員之間、小組之間還可以相互討論,形成小組討論結果。最后我讓學生觀看現實的視頻資料,從影片中感知自己的想象,同時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愛國之心,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而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本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隔很遠,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很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反復地朗讀,反復地講解,效果卻不是很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課件中設置一幅展現優美風景的圖片,插入一段動聽的音樂,或者一個特寫鏡頭,同時配上課文的重點內容或字詞,就完全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教師可以制作集圖片、音樂、影像、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美和意境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采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贝蠼逃铱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小學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都是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知識的積累和智能的發展也都是在無意識下完成,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創造學習語文的愉快情境尤為重要。小學階段有較重的識字任務,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尤其是低年級,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在傳統教學中,生字教學一直是老師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或幾張燈片,單調地、機械地、抽象地教學生“讀字、認字、記字”。學生學起來無趣,教師教起來乏味。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優美的畫面等形式,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其他媒體所遠遠不及的優勢。因而,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利用這一優勢,讓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更富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象力的基礎首先是豐富的感性知識。其次還要有對具體形象的生動語言描繪的能力和對感性知識重新組合的能力。電教媒體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教師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語言的描繪能力和組合某種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決不可滿足于僅僅利用感性材料達到教授知識的階段.如《可愛的西沙群島》一文,這是一篇介紹我國最南端景色的課文,有海灘、海底、海島許多美麗的地方。課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島的圖片及錄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滿生機的島嶼,從而歌頌我們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能盲目,更不能有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每堂課都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不現實的表現。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需要來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課件。同時還應當注意,不能把傳統教學完全拒之門外。傳統教學一樣有很多可以繼續采用和發揚的地方,比如廣泛閱讀的培養等,我們一定要結合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兩者的優勢,取長補短,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多媒體教學真正服務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育,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結構,也才能開創語文教育的新格局。
[1]吳偉民,李婷,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06).
[2]程翔.試論閱讀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J].教育研究.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