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曄 張玲玲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
如何做好大學輔導員工作
李 曄 張玲玲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輔導員應如何正確地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輔導,并從對學生學習的輔導方法,對學生工作的輔導方法,對學生生活、社交、情感的輔導方法,對學生就業、創業的輔導方法等方面探討相關對策,力求提高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輔導水平。
高校輔導員;輔導方法
眾所周知,高校是人才的搖籃,作為高校的學生輔導員,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擔負著各種責任,既是學生們大學生活的向導,又是他們大學中學習與發展的指導者,因此,對輔導員的要求也就相應地隨之提高。高校的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里的特殊群體,為社會培養全面、合格的有用人才起著重要作用。
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入校時抓起。新生入學,學校可以組織高年級的優秀學生向新生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明白怎樣安排大學生活,如何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可以聯系本專業往屆畢業生中的優秀分子現身說法,邀請企業專業人士講他們的成功事跡,為其今后的學習樹立好榜樣,增強學習動力。輔導員應經常深入班級查課、記考勤、定期召開班會,講評學習情況、學習方法,進行考前紀律教育、考后及時總結等,促使學生重視學習,教育學生珍惜大學時光,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學生有了學習第一的觀點,認識到學習的重要作用,才會排除雜念干擾,把主要精力用于學習上,而不是打發在談戀愛或在寢室睡懶覺消磨時間上,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選好學生干部,他們不僅要求政治思想過硬,學習成績優良,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敢于同歪風邪氣做斗爭,這樣才能保證班級學風端正,課堂紀律良好,維持好的教學秩序,更要努力尋求家長和任課教師的協同管教。例如建立輔導員聯系學生家長制度,對學生的教育僅靠學校是不夠的,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學生家長聯系,每學期都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單、在校表現評語寄回家中,以便讓家長及時掌握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同時還要加強與任課教師的聯系,經常去課堂上聽課,糾正遲到、早退、曠課、課堂違紀等不良學風及其他問題。
隨著教育民主化的發展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確立,個體的主體性越來越凸現,高等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個體潛能的挖掘,強調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特別是把豐富的個性發展作為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源泉。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培養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就必須樹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個性化教育新觀念,就是要強調對學生個性及其發展要求、發展條件的尊重,以基本成熟的個性作為實施教育的基礎和對象,創設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的育人環境,培養具有主體性、獨立性、主動性。因此,必須尊重并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與主體作用,輔導員的工作方法要從過去的模式化工作方法實現到個性化工作方法的轉變,實現以外在化為主的工作方法向內在化為主的工作方法的轉變,促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顯著性。
平時輔導員應該多到學生寢室去走訪,至少一周一次,多和學生談心,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對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貧困的學生要多關心、多照顧,為其尋求學校的勤工儉學機會,解除后顧之憂,避免一些學生因經濟原因墮入不法行為的泥沼。學校是一個復雜的小社會,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演習與社會的接軌。鼓勵學生多參加專題講座、辯論會、征文、座談會、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技能大賽、企業實踐、創業設計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適應社會,增強社交能力。在學生情感問題上,要予以正確的引導。大學生情感主要體現在戀愛問題上,他們缺乏對愛情的深刻理解,對將來結婚及未來生活缺乏長期考慮,存在生理發育成熟而心理不成熟或漸趨成熟的矛盾、豐富情感與脆弱理智的矛盾、性意識的覺醒與性道德規范的矛盾等,而且不能正確地、理性地處理和把握單相思、師生戀、多角戀愛、失戀等問題,此時輔導員就應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其朋友,與其促膝交談,正確地加以引導。學生之間有時會因為爭奪優秀學生干部、三好生等發生沖突,輔導員應該教育其樹立“公平競爭”、“和諧相處”的理念,制定公平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的學習、工作激情,同時也可適當舉辦班級活動,促進學生間加深友誼。
輔導員是學生、家長和企業間的紐帶,在學生簡歷投遞與面試階段、求職倦怠階段、擇業決策階段、簽訂協議階段、違約調解階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向就業指導中心或企業傳遞學生信息時,既要及時準確,又要確保學生利益及企業需求,輔導員應多了解學生的就業意愿,多方尋求、收集招聘信息,指導學生及時就業。
輔導員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靈活運用各種輔導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做好對學生的輔導工作。
[1]胡沐輝.關于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素質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1).
[2]李海燕.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反思[J].中國地質教育.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