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奧 劉歡歡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
——以我國的上市銀行為例
陳思奧 劉歡歡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利率市場化是由金融機構根據金融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和自身經營狀況來自主制定和調節利率。本文將從理論方面分析利率市場化給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資本結構、風險水平、金融創新各方面帶來相應影響。實證方面,采用面板數據FGLS回歸方法,分析利率市場化對我國上市銀行的收入波動、破產風險和資本化水平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存貸凈利差的逐步收窄可緩解商業銀行收入的波動性;存款利率市場化會加大商業銀行破產風險,不利于其資本化水平的提高。
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發展
改革開放后,國內利率市場化逐步開始推進,保證國內利率市場的健康發展。并且在此同行業也加劇了彼此之間的競爭,保證市場項目的有序進行。2015年以來,央行通過三次調整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分別在2015年3月1日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3倍,在5月10日進一步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5倍,最后在10月23日徹底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從而使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終于走完了最后一公里,標志著我國已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
由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經驗可見,利率市場化是把雙刃劍。筆者針對當前利率存有的現狀規模以及風險進行了掌控分析,主要從該利率市場變動對商業銀行的波動及風險運營進行詳細分析。其次并就如何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轉型及創新提出更多的思考。
20世紀上半期,受凱恩斯學派影響,管制利率政策被各國普遍接受,用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到20世紀70年代,McKinnon &Shaw(1973)主張金融自由化,倡導放開利率管制,從而吸引資本,增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經過長期的數據分析,利率市場化對國內金融機構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但是從長遠利益分析,這種模式的演變能夠有助于國內國民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利率市場化加劇了銀行同類行業的競爭關系,為了拉攏巨大資金鏈,提高個別商業銀行的利率,這樣不但會給該銀行造成壓力,而且也會給其他銀行帶來壓力,銀行因在短時間內收攏不到有限的資金,造成銀行資金周轉的困難。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行,凈利差收窄使得銀行利潤降低,同時為改善存款結構組合的成本升高的情況,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會受到影響。杜婷(2012)表示,利率市場化會對銀行存款成本產生影響從而加劇其負債結構的不確定性。巴曙松等(2013)分析了2006-2009年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情況,他們認為,利率市場化引致的凈利差變動會對內源融資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和發展。
國內外文獻表明,利率市場化也會對銀行業和金融體系的風險水平產生影響。Angkinand等(2010)發現,金融自由化程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加劇銀行的風險水平,二者呈倒U型的關系,資本監管在二者中間起到制衡的作用。吳炳輝、何建敏(2014)在利率市場背景下研究金融風險理論,他們認為,利率市場化和利率的頻繁波動容易引起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問題。除此之外,一些學者也進行了定量分析。李文峰和勞芬(2013)用實證方法驗證利率市場化會加劇銀行財務困境,從而加劇其違約風險。左崢等(2014)通過對我國14家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利率市場化造成的利率收窄不僅不會加劇銀行風險,反而會降低其破產風險。
(一)實證模型設定
筆者根據當前利率市場化的波動范圍,以此對商業銀行的安全隱患進行側面分析。其中在三方面進行了衡量評估,收入波動、資本化水平以及破產風險三方面進行了定性分析,在實證數據中采用面板回歸模型進行個體效應預測,其中里面還涉及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及存貸款比例,這樣便有利于模型數據的對比分析。設定經驗估計模型如下:
SDROAit=α0+α1IGAPit+α2LDRit+α3LOANit+α4GDPit+α4M2+α5CHARit+μi+εit
(1)
EQTAit=α0+α1IGAPit+α2LDRit+α3LOANit+α4GDPit+α4M2+α5CHARit+μi+εit
(2)
ZSCOREit=α0+α1IGAPit+α2LDRit+α3LOANit+α4GDPit+α4M2+α5CHARit+μi+εit
(3)
其中,i代表銀行,t 代表年份,μi為不可觀測的個體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三個回歸模型中,被解釋變量SDROAit,EQTAit,ZSCOREit分別表示平均總資產收益率的標準差,所有者權益比率,破產風險水平。IGAPit是以存貸凈利差指標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場化變量,其他變量用于控制銀行特征與宏觀經濟環境因素,LDRit為存貸比,LOANit為貸款比率,GDPit為經濟增長率,M2為廣義貨幣增長率,CHAR為反映銀行性質的虛擬變量。
回歸方法方面,因不同銀行受相同宏觀因素的影響、銀行之間經濟活動存在相關性,及銀行因個體差異而存在異方差的情形,本文擬采用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 對上述模型進行估計,具體采用了同時處理組內自相關與組間同期相關的FGLS。
(二)研究變量設定
本文涉及三類變量,即衡量銀行特性的變量、利率市場化變量和控制變量。下面具體定義這些變量。
1.被解釋變量。已有研究文獻對商業銀行影響的衡量大多局限某一方面的方面,本文分別采用收入波動性、破產風險及資本化水平三個方面來進行衡量。
2.核心解釋變量。在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在存款市場和貸款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變動的彈性會進一步增強,存款利率逐漸上升的同時也會壓低貸款利率,從而導致存貸款利差收窄。
IGAP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IGAPi = NIIi /AEAi
(1)
其中,NII 表示凈利息收入,AEA 表示生息資產。
3.其他控制變量。本文重點研究存款利率市場化對銀行風險水平的影響,同時從個體銀行特征、宏觀經濟運行兩方面選取控制變量來考量銀行風險水平。在選擇代表個體銀行特征的解釋變量上,本文選取了存貸比(LDR)、貸款比率(LOAN)。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1.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整體影響的實證分析
(1)樣本與數據
出于數據可獲得性和市場規模的雙重考慮,本文選擇14家主要的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這14家上市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為了使樣本更完整,本文選用2004年至2014年11年的數據,共154個觀測值。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同花順數據庫以及各上市銀行年報。
(2)實證結果分析
表1 模型回歸結果
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收入波動實證檢驗。SDROA與IGAP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存貸利差的逐漸收窄降低銀行收入的波動幅度。這和理論分析有一定出入,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利差收窄,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盈利空間下降,為了降低利率市場化對盈利的不利影響,銀行積極開展其他業務類型,單一收入結構向多元化結構轉變,以減輕收入波動。
存款利率市場化對資本化水平實證檢驗。根據上述數據表明變量IGAP對EQTA的比例影響因子為正數,涉及的變量包括:LDR及LONA等,這種數據模型對比關系在利息收入和安全風險中存在有一定的隱患。該數據表明信息存貸凈利差的差距在商業銀行數額占有比例越來越窄,增加銀行業務的貸款數額。商業銀行也可利用該存貸凈利差會增加現有的資本數量,提高商業銀行占有的收入比例。但是隨著收入比例的增加,也會造成風險因素的提高,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便會增加,個人企業便會利用該風險漏洞增加貸款金額,但是在后期償還不了商業銀行的回款能力,這樣便不會有利于當前商業銀行市場的經濟發展。其次利率市場化也會造成銀行金融機構融資能力的下降,個人及商業用戶便會根據不同商業銀行的利率自行選取商業網點,完成資金的存貸款業務。
存款利率市場化對破產風險的實證檢驗。IGAP對ZSCORE的影響顯著為正,而被解釋變量ZSCORE是個負向指標,其值越大表明破產概率越低,所以,利率市場化會提高銀行破產風險水平。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將獲得存貸款利率的定價權,激烈的價格競爭會使存款利率上升和貸款利率下降,引起銀行債務成本上升和資產收益下降,加強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場化會加劇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信息不對稱使商業銀行無法有效地區分風險愛好者與風險規避者,只能從整體上將資金需求者全部視為高風險的經濟個體從而引發“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加劇信貸資金的違約風險,這些無疑會加大商業銀行的破產概率。因此,本文實證結果表明存貸比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我國商業銀行破產概率,而貸款比率的提高則會加劇破產風險,相關解釋同上。
筆者通過對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使得對該舉措的實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筆者在研究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探究啟示:其一,根據當前國情來看,銀行一直屬于國家控股,所以利率市場化還需根據國情進行判定。存貸凈利差是當前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利率市場化后,必會對銀行的收入造成一定的波動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根據此啟示也要不斷轉變自身的營業范圍,由傳統的固定利息率轉化為今后的服務費用,這樣不但會增加額外收入,還能增加自身的創新業務范圍。其二,商業銀行需逐步增強利率定價靈活性,根據同業和市場情況,在充分論證市場競爭形勢、制定資產收益覆蓋成本措施的基礎上推出存款差異化定價方案。此外,商業銀行還需提升自主利率風險意識,建立適當的利率風險預測與評價系統,密切跟蹤市場利率走勢,結合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合理調整生息資產及付息負債重定價期限結構,減少利率變動對盈利能力的潛在負面影響,降低破產風險概率。其三,金融業監管機構還需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與監管措施,以降低存款利率的放開對城市商業銀行穩定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來緩沖和分散市場風險,保證資金安全,通過風險定價和風險補償來促使政府擔保機制市場化;另一方面需建立合理的金融市場退出機制來規范金融機構的破產流程,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只有這樣,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才會更安全、有效和可靠。
[1] 薩奇. 利率市場化與高利率關系的國際經驗[J].國際金融研究,1996,(1):40-45.
[2] 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3] Drakos,K.Assessing the Success of Reform in Transition Banking 10 Years Later:An Interest Margin Analysi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25):309-317.
[4] 杜婷,王勝.危機后國際銀行業金融創新趨勢與中國銀行業創新方向[J].南方金融,2012,(2):43-45.
[5] 巴曙松,嚴敏,王月香.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27-37
[6] Angkinand A.P.,Sawangngoenyuang W.,Wihlborg C..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Bank Crisis:Across-county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10 ( 2):263-292.
[7] 黃金老.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2001(1):19-28.
[8] 吳炳輝,何建敏.中國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風險理論[J].財經科學,2014(3):1-10.
[9] 李文峰,勞芬.利率市場化能激化銀行業內部非系統風險嗎———來自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證據[J].投資研究,2013(12):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