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思考

本文通過分析各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結合廊坊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歷史及現狀,對廊坊市今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給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議。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先后建設成功一批集現代農業生產、示范、旅游觀光、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廊坊市毗鄰京津,區位、交通、科技、人才、市場優勢明顯,廊坊市如何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值得思考。
(一)、思想觀念新
當前,農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些地區用建設工業園區的理念和方法抓農業園區建設,拓展農業的內涵和外延,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為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
(二)、重視程度高
各政府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高度重視。一是用抓工業園區建設的理念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使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集成化、規模化、板塊化等方面都得以充分完善。二是出臺了一系列包括組織構建、資金投入、項目扶持、資源整合等諸多方面相關扶持政策。
(三)、規劃標準高
各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均以區位優勢為基礎,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對園區建設做了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形成了科學、合理、符合產業發展特點的規模化、格局化園區功能模塊。使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
(四)、配套建設齊
一是制度建設配套,使園區建設有章可循;二是管理人才配套,抽調政府工作人員,專職從事園區建設管理工作;三是服務體系配套,建立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助力園區發展。
(五)、管理、服務能力強
首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協調各行業、各部門的資源,統籌謀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解決園區建設中的實質性難題。二是做到“四統一”管理服務模式,即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項目的把關布局、統一為入園企業提供服務。
(一)、廊坊農業園區建設經歷
廊坊市從1998年開始探索農業園區建設。由于投資主體單一,經營理念滯后、項目結構呆板、目標取向不明確等,沒有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近年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催生了一批不同類型的農業園區,在經營理念、發展方向上有很大改進。目前,全市有蔬菜標準園300個;休閑農業園112家。各縣(市、區)以園區名義上報,擬建或擴建萬畝以上綜合性農業園區9個。
(二)存在主要差距
1.組織機構缺失。廊坊各級政府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優勢和前景認識不足,建設工作沒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管理和服務機構缺失,很難統一協調各行業資源、資金和扶持政策,不能將各行業的資源和資金整合形成合力。
2.扶持政策欠缺。廊坊市截至目前還沒有明確、規范的給予園區建設幫助和扶持的優惠政策出臺。
3.財政投入不足。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不只是簡單的現代農業的展示和示范,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新技術、新設施的現代化展示,同時更需要“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作為配套的載體支撐。而廊坊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4.園區規劃滯后。成功園區建設經驗是要依規劃搞建設,依規劃引龍頭、擺項目,有序推進。而廊坊對園區建設既缺乏整體概念,又沒有一個成熟落地的園區建設規劃方案出臺。
5.理念有待提升。廊坊市雖然現有上百家農業園區,但是經營機制墨守成規,停留于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規模小、產品單一、經營理念陳舊,市場競爭力差,經濟效益低,大大制約了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
(三)廊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廊坊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距北京市區40公里,距天津市區60公里,是京津冀統一市場的中心城市,區位十分明顯。
2.基礎條件具備。目前廊坊各類農業園區、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數百家,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具備了發展基礎,資源量巨大,對園區建設的推動力不可估量。
3.市場資源充足。廊坊擁有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內的近一億人口的消費群體,對于廊坊市發展“采摘、品果、賞花、觀光、體驗、旅游、度假”于一體的休閑旅游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廊坊擁有區位、基礎、市場資源等諸多自身優勢,所以廊坊要用抓“第六產業”的思路和抓工業園區的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產、加、銷、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應是廊坊市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的主基調。
(一)強化政府引導
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廊坊要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投入、農民參與”的原則,政府引導是關鍵。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到廊坊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優勢和必要性,不斷提高對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強化各級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作用。
(二)健全管理機制
建立并強化管理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統籌負責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規劃布局、土地流轉、技術服務、資源整合、對外招商等綜合管理服務。
(三)制定總體規劃
廊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要以置身京津的區位優勢和審視當前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著眼長遠,堅持“生態型、健康型、高效型、休閑型”的發展定位。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和生產特點,高標準制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布局。
(四)相應政策扶持
各級政府要借鑒各地成功經驗,根據本地區產業發展特點、地區經濟現狀、產業發展需求,從資金、資源、人力、物力等方面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刺激地區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五)抓好資源整合
整合各類資源,在園區規劃建設工作中協調聯動,使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得以整體協調,快速推進。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