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系統的構建設想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所影響導致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體胰腺不能正常產生胰島素(胰島素缺乏)或身體不能正常利用胰島素(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種綜合征。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基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各國政府都在糖尿病防治,管理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本文以蘇州市公共衛生平臺為基礎,試圖構建一套基于新型的糖尿病管理系統,創新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患者數據的采集標準和模式
以市立醫院本部、東區、北區,中醫院,2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試點數據源,建立醫療機構——衛生信息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信息的實時流轉采集體系。確立采集方式和采集信息的標準。建立糖尿病患者信息數據中心,用于存儲、管理市區糖尿病患者信息。
糖尿病患者信息從公衛平臺流轉到社區的機制
確定疾控中心采集到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流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實現機制。
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人隨訪服務平臺
傳統的隨訪方式包括門診隨訪,電話隨訪,上門隨訪。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隨訪方式,提高隨訪的效率和質量。包括:
①開發全科醫生上門隨訪app軟件,配合4G模塊,與公衛平臺糖尿病患者數據中心聯通,醫生現場采集患者血壓、血糖等生理數據以及問診數據后,實時上傳至數據中心,供后臺專家分析,現場對病患給出反饋意見。
②開發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web頁面,患者或家人通過互聯網訪問web頁面時,可以查詢患者醫院就診信息以及社區隨訪信息,了解患者當前狀況及醫生建議。同時,患者也可以將自己平時測量的血壓,血糖等生理數據上傳至web頁,成為患者健康檔案的一部分,后臺專家系統在獲取這些數據后,可以給出最新的意見和建議。此外,患者也可以在web頁面上對社區專科醫生的門診和上門隨訪進行預約。
③開發糖尿病自我管理微信平臺,患者或家人可以在不打開電腦的情況下,通過手機隨時隨地了解患者最新的就診信息,上傳自我管理數據,獲取專家系統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建議。
④建立基于互聯網的點對點在線視頻互動系統,大型醫療機構專科醫生可以通過該系統與患者進行互動,實現遠程在線隨訪,作為分級診療制度下對社區專科醫生日常隨訪的補充。
④在疾控中心和社區設立健康自助小屋,內設血壓,血糖等常規測量儀器,患者測量這些生理數據后,數據會通過互聯網自動上傳到數據中心,記錄到健康檔案。
4)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新型管理服務體系效果驗證。
在利用系統進行糖尿病人數據收集,流轉工作之后,利用糖尿病隨訪服務平臺對糖尿病人進行隨訪服務。
①在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選取3名醫生參與隨訪工作,每名醫生隨訪對象數量為50個,每個病人每年隨訪次數設定為8次,每次隨訪時間為0.5小時,進行數據采集,錄入,反饋工作。
②醫生對隨訪對象進行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管理服務體系的宣傳教育,對隨訪對象進行關于隨訪服務平臺使用方法的培訓,使隨訪對象了解通過平臺(包括web頁面,微信公眾平臺,視頻互動系統以及健康小屋)查詢個人糖尿病診療、隨訪信息的方式,自我管理(包括上傳自我監測數據,獲取專家系統反饋)的方式,并督促隨訪對象積極使用隨訪平臺提供的各項服務。
1年的隨訪期后,采集隨訪對象的依從度,空腹血糖值,糖尿病控制率等各項指標,與隨訪對象之前的數據進行對照,之后與空白對照組進行對照,驗證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新型管理服務體系的有效性。
通過建立基于網絡的糖尿病患者信息采集系統和流轉系統,可以實現實時獲取糖尿病患者信息,改善所獲信息的質量,減少社區全科醫生獲取患者信息的時間,提高獲取效率,相較以前的人工方式,將社區全科醫生的隨訪介入時間大幅提前,配合綜合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生治療工作,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通過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糖尿病患者隨訪系統,在傳統隨訪方式的基礎上,建立多個新型隨訪系統,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隨訪方式。隨訪醫生通過應用基于互聯網的各種創新隨訪系統,可以減少患者獲得反饋信息的時間和難度,增加隨訪患者的黏性和依從度,以明顯改善患者各項代謝指標的控制情況,提高患者代謝控制達標率,從而減少糖尿病的遠期并發癥、提高患者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延長患者壽命,創造社會效益。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