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友旺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出道的教育工作者,自然對語文學科情有獨鐘,隨堂聽課首要的就是聽語文學科的,聽得多了,便發現一些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生活中的瑕疵,以及他們的種種不足。
首先,有些語文教師不善于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語文修養,這是很致命的弱點,是最要不得的。我們周圍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平時不愛讀書看報,不愛寫作,不愛學習語文教育理論,缺乏作為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良好習慣,缺乏語文教師應有的閱讀鑒賞能力,變得庸俗化、大眾化,眼光膚淺。
其次,課堂教學模式單調,缺乏鮮活氣息。有些語文教師將學生當成了容器,強硬地將自己的東西塞給學生,敷衍塞責,把整個課堂的一切權利霸占歸自己所有。自己高高在上,口若懸河,將準備好的內容表演出來,教師講得口沫飛濺,結果學生聽得無精打采,提不起興趣,原本精彩的文本變得索然無味,浪費了好文本。
再次,讓學生在語文生活領域鍛煉的機會少,著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手段缺少。有的語文教師想單純靠一本語文書,就奇跡般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沒有顧及其他輔助性的渠道,結果黔驢技窮。
最后,缺乏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方向,沒有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現在的學生接受的各種信息渠道多,但內容良莠不齊,增加負擔。有的語文教師沒有教會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為了考試讓學生機械背內容簡介和內容提要,而精彩精華的東西由于走馬觀花而成了過眼煙云,欣賞美文就成了功利性的套用。
以上四點是我在語文觀察和語文管理實踐中發現的一些問題,當然,還有許多潛在的問題沒有體察到,也還有許多問題細節無法一一道明。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語文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課堂的作用,開發學生語文生活的潛能,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值得我們深思熟慮。我提出了以下一些見解,僅供參考。
一、語文教師要率先垂范,做學習的榜樣。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就明確提出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語文教師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自己,不停“充電”,努力培養良好的語文性情和語文性格。語文教師要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和文學功底,學識淵博,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走得進去,拿得出來,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熏陶學生。如果一個不愛學習、學識貧乏的語文教師自身的底氣不足,手高眼底,那么可想而知,教出來的學生素質會是怎樣。過去我們在看一些語文教師的教學總結和相關的文字材料時,發現其文字能力低,不善于總結經驗,無法體現語文教師文字駕馭能力的先進性。
要克服各種因素的干擾,保持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語文教師就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每天堅持學習閱讀一些對提高自身素質有益的東西,勤學苦練,多動筆,以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只有語文教師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有可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要不斷吸收好的文學精華,提高文學素養。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工具,加強學習,加強寫作,如開博客,寫體驗感受,與學生共同交流學習感受,帶動學生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也未嘗不可。也可以以此構建平臺,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促進。也可以將自己閱讀的好作品好文章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學習鑒賞,參與評論,打破語文僅有文本的局限性,爭取學生最大限度地廣納博學巧練,豐厚語文功底。
二、強化語文教學理論學習,激活語文課堂。
我們要求教師都必須訂閱一本教學雜志刊物,但語文教師有無認真閱讀還是一個問題,其實這些刊物雜志就有許多可供學習借鑒的經驗做法,一些名師專家的經驗之談很值得學習采納,可以改變劣勢,也可以觀看一些教學實例,突破教學瓶頸。
語文課堂沉悶、乏味,可能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高,文字激揚不足,或是教學安排處理不當,可能出現問題的預見不到位,對教材分析理解不透徹,師生平等互動缺乏,“滿堂灌”,“一言堂”主導等情況可能皆而有之。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能力的強弱。要善于理解處理教材文本,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要打破“滿堂灌”、“一言堂”的“侵權”行為,讓學生有一定的討論發言和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并切實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擺正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表面上的浮華,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并無實效。
尤其是中老年語文教師,盡管教學經驗豐富,文化積淀深厚,但由于年齡的代溝差異,興趣愛好、文化背景不同,要在語文課堂和語文生活中融入年輕的學生群體,更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勢,在自己的主導下,讓學生主體在課堂上踴躍平等參與探討,解決課堂方式方法問題。
三、營造語文學習氛圍,創設學生學習語文機遇。
生活處處皆語文,也就是說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機遇不少,關鍵是怎樣讓學生把握機會學習。我曾經和一個政府辦公室秘書共事過,他初中沒有畢業,就到政府辦公室當通訊員,別人不愛看的書報雜志刊物,他就撿起來看,廣泛閱讀,也經常抄抄寫寫,天長日久,在文字造詣上有了很深的功夫。后來,政府辦公室秘書崗位缺人,領導讓他上,竟成為辦公室的一支筆,新分配的大學生也沒有他好用。我說的道理是,學生需要一定的語文學習鍛煉機會,不要整天將學生當成說教的對象,關在語文學科的籠子里,要讓他自由飛翔,翅膀才能堅硬。
在平日語文教學生活中,可讓學生寫些時興文,品評好文名文,寫一些調查性文章,寫一些報道,學校班級都可以定期搞一本刊物,定時搞一場辯論會,搞幾次征文比賽,搞一些墻報板報,張貼讀書偶得或出色的作品,成立記者站、報道組,搞好校園廣播,等等,發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盡量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感到學語文的榮耀和興致,打破語文一堂課的局限性,讓語文產生濃厚鮮活的氣息。我在博客中看到有一位語文教師為學生搭建博客平臺,讓班上學生作為學習語文的一個陣地,利用這個方陣開展互動學習,這種方法可行。
四、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能說會道,成為能較好地表情達意正確駕馭文字的寫手。
現代社會要求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學會交流溝通,學會正確準確表達事物內涵,語文教師就在一定范圍上首先擔負培養學生這種能力與素養的任務。語文教師應該成為較為出色的寫手,身先示范,才有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致力于這方面。過去,我在一個中學任教過,這個中學的幾位語文教師都很擅長寫作,幾乎都有在報紙雜志上發表過文章,他們共同主編的學生刊物當時很有特色,每個人的班上都有一批學生能寫善寫,很多學生也在報紙或雜志上發表過習作,全校學習語文的氛圍非常濃厚,各年級的語文成績在縣里名列前茅。
當然,養成這種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要靠學校領導的支持和重視,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和對語文教學的熱愛。
五、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弗蘭西斯·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可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可見閱讀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語文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布置閱讀任務,鼓勵家庭成員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有的國家或地區提倡全民閱讀,我想目的很清楚。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搞清楚閱讀些什么方面的內容,怎樣閱讀,有什么閱讀要求,鼓勵學生愉悅地閱讀,注重閱讀積累,陶冶情操,增知灼見。
總之,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渠道非常多,教無定法,教師有心,學生有意,語文定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