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啟飛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綜合練習課的新模式主要有以下操作要點:練前點經,引導審題,提示思考方向;練中個別指導,教給分析方法、答題技巧;評講訂正,分類統計;反思復練,訂正后寫心得。
關鍵詞: 綜合練習課 過程優化 新模式 操作要點
如何切實改變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一直在思考與嘗試。見仁見智,筆者想從精講精練的角度作探索。
課的類型按教學任務可分為: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和檢查課[1]。它們各有目的與教法。可是在實際教學中,除了頻繁的考試外,中學語文教學要么是“滿堂灌”,要么是“滿堂練”,講練脫離,各自為政。
我們認為這是很不正常的。“滿堂灌”講得再好,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空中樓閣,難以學以致用;“滿堂練”練得再多,沒有內化與反思,沒形成技能,沒掌握方法,會反復出錯,怎么能有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應該是精講精練的:新授課邊講邊練;鞏固課學有所用,及時強化;技能課以練為主,適時指導……如今,亟待加強與優化的是技能課即綜合練習課的教學。除了一課一練,期中、期末、畢業、升學考試以外,專題練習、單元檢測、模擬考試和復習訓練等,沒有規范考試的性質且綜合性強的練習課,都屬于這個范疇。
過去的綜合練習課一般是“學生練——教師改——評講訂正”的三步法模式。除了“評講”環節外,它一練到底,教師只做旁觀者,弊端是明顯的:新題型、復雜題的解題方向和技巧缺少必要的點撥;應該運用的重要知識點、基本的技能缺乏必要的準備或鋪墊;學困生做題如盲人摸象,無法嘗到成功的喜悅;難以完成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升華,語文素養的積淀不夠。
我們看看有關教學理論:“練習法的基本步驟是教師提出練習的任務,說明練習的意義、要求和注意事項,并作出示范。學生在練習時,教師要巡回輔導,練習之后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2]根據其中加點部分的要求,我們改進了教學模式,試行“練前點經——練中輔導——批改記錄——精講訂正——反思復練”的五步法模式,減少練習量,練透練實,以圖高效。
新模式的操作,具體有以下要點:
一、練前點經
1.引導對新題、難題的審題,培養縝密的讀題習慣。
2.提示易混題、復雜題的思考方向、答題技巧。
如詩歌賞析題:“這兩首詩……請從修辭和情感兩個方面說說它們的同工之處。”其中的“同工”什么意思?(相同之處)解題格式是什么?(先說怎樣的修辭,再說相同的情感)教師必須指導。這樣才能體現新的教師觀:教師行為的轉變,在對待教學上,新課改強調幫助、引導,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練中個別指導
從學生觀方面看,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這主要針對學困生,練習時教者應持續地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在他們遇到攔路虎望而卻步時,送給打虎棒,教給必殺技。比如回答散文某一段話“是怎樣情景交融的”,要教授分析方法:這段話寫了什么景,表了什么情,用了什么手法?再比如常見題型:“文章的開頭有什么作用?”同樣講故事,在不同文體的開頭部分,作用是不同的。如果發現某學生連一篇文章是記敘文、議論文還是說明文都沒弄清,教師就需要幫助他分清文體,再讓他思考答題……
三、評講訂正
這個環節優化的關鍵是,要使評講更有的放矢,省時高效。首先,批改時做好細致實用的記錄,必要時做點分類統計。其次,改變常用的教師口述加板書的評講方式,嘗試運用幻燈片出示答案(包括思考、答題方法的解析),節省教師講解的時間;多讓學生現身說法,介紹經驗,提供教訓。這樣既省時又規范,能比常用方式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
四、反思復練
這是很有必要又極易忽略的一環。一次綜合練習,就算學生聽懂了,訂正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他們在客觀題上確實多懂了一些也多記了一些,但是在主觀題特別是陌生題、綜合題上,所涉及的閱讀解題策略、思維方式習慣等方面,究竟有多大收獲?怎樣鞏固成果?唯有先反思再復練才行。
我們讓學生在訂正好作業后寫一篇心得,要求把這次練習中得到強化的經驗,值得汲取的教訓,舉具體事例,至少寫出兩點兩百字以上。最初在寫法上給予示范和指導,后來放手讓學生寫,可算做小作或周記任務,并不增加學習負擔。比如一個學生的心得就寫得很好:
昨天的模擬測試……第9題名著題:“……請概括其中兩個具有諷刺性的情節。”審題時我只注意了“諷刺性”這個關鍵詞,答出了一個情節,沒注意“兩個”的限制條件,白丟了2分。看來,不能輕視審題這個環節,讀題時一定要謹小慎微……第10題,要求簡述漫畫的內容,我認真觀察了這幅漫畫,但是回答時對畫面內容輕描淡寫,自己的理解說了不少,結果只得1分。通過評講課,我知道了:“內容”只是指看到的,不包括想到的;“含義、寓意、評價”等才是著重說想到的,說蘊含的道理、主題……
反思以后,緊接著做一份小練習,對普遍的問題來一次復練,鞏固成果,強化正遷移。
也許有人說我們是弄巧成拙,傳統的模式簡便易行,就算效益不高,多練多講多訂正不就行了,何必自尋煩惱。有的教師喜歡以考代教,以考代練,特別是九年級。他們隨意縮減引領學生解讀課本的時間,動輒小考大考,不斷增加學生壓力,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何談教學生學會學習愛上語文。
我們要大力提倡的是,盡量減少練習考試的次數,大力優化練習課的過程、方法,將講與練高效結合,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要真正做到從“只重結論不重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從而把學生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他們領略語文學習的樂趣。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益。近幾年,我校語文教師由于不斷探索改進綜合練習課,成績斐然。作為一所農村初中,各年級語文成績均居全縣上游。尤其是初三語文,近五年一直名列前茅,敢與城區學校論高低。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加強與優化綜合練習課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得力舉措。
參考文獻:
[1][2]中公教育教師資格國考專用教材(2014).教育知識與能力,P81,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