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精湛的藝術,需要不斷研究。教師要創設精彩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語文知識,讀思結合,演繹魅力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精彩情境 演繹魅力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創設精彩情境,力爭用恰當的教學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小的精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收到最大的教學成果,完成教學任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體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課改主旨,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深入挖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享樂、在讀中理解;鼓勵學生敢說敢想敢質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把語文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精彩情境,預約魅力課堂
創設精彩情境要注意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環境中開發學習資源。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渲染氛圍,強化情境,使教學情境步步推進,把小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情緒就會越來越飽滿,通過模擬現實材料營造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在情境中培養創新思維,打造魅力課堂。
1.1懸念導入,啟迪思維。懸念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置的問題,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處于思維的亢奮狀態,產生一種急于探究的心理,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活動,集中全部精力認真聽講,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設置的導入問題不應太難,應具有趣味性,盡量和文本相結合,吸引學生跟隨老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描寫的神奇境界,深入探求文本,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智慧的閘門,使課堂教學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懸念導入:“《草船借箭》節選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使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劉備和孫權齊心協力抗擊曹操,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東吳孫權那里助戰,而東吳的水陸大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用計謀陷害他。周瑜讓諸葛亮10天內造10萬枝箭,并要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完沒完成造箭任務呢?結果又是如何?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問題緊扣小學生的心弦,學生自主探究文本知識,養成從無疑處質疑的良好思維習慣,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高效境界。
1.2運用媒體,拓展思維。多媒體能巧妙地把形、聲、色融為一體,突破時空的約束,激發小學生的語文興趣,吸引小學生自主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誘發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刺激小學生的各種感官,以情動心,以像傳情,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欲望,把抽象枯燥的語文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動態畫面展示,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例如教學《望廬山瀑布》一課時,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生”的含義時,無論怎樣講解都顯得很蒼白,學生也無法體會詩的絕妙之處。如果教師恰當地設疑:“生”字有什么含義呢?詩人在這里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呢?學生立刻張口結舌,教師立刻播放課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畫面內容,從中尋找答案。草木蔥蘢的樹木,危峰兀立的群山,香爐峰煙霧繚繞,陽光照耀在香爐峰上,一團團紫色的煙氣從山谷中慢慢升起,景色宜人,美不勝收。學生從畫面中找到答案,體會到如果用“升”字,只能看到香爐峰上煙霧升起,一會兒就散去,而用“生”字還有從谷底“產生”的含義,云霧源源不斷地在山谷中升騰,進而描寫香爐峰始終處在云霧纏繞之中。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能解決教師語言上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積極思考,突破思維難點,欣賞古詩的詩情畫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拓寬探究途徑,打造魅力課堂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教材很難與時俱進,也不可能把日新月異的知識補充到課堂教學中。僅憑課內閱讀獲取的有限知識是無法發散學生的思維的,更難以有高效的成果生成,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師必須利用生活拓寬探究途徑,打造魅力課堂。語言是語文的軀殼,生活是語文的血肉,感情是語文的靈魂,必須使它們水乳交融,才能使它們難解難分,從整體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1貼近生活,以情激趣。生活是語文知識的海洋,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美國大教育家華特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不存在的。文本中的人和事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差距。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對孩子呵護有加,從來不放手讓孩子觀察社會,導致學生認識事物不全面,甚至會出現偏差。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現象,擴大學生的視野,幫助理解課文,強化語言訓練,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小學生觀察和理解能力。
2.2個性朗讀,以情促學。朗讀是一種優雅的教學藝術,它能使學生巧妙地利用語音形式,惟妙惟肖地表達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內容,帶給小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文章的音樂美、含蓄美和形象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課本中的文章做到每篇必讀,課前預習時進行錄音,然后反復聽,找出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反復誦讀練習,直到讀出感情來。例如:教學北師大版《日月潭的傳說》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欣賞日月潭風景的動畫,鼓勵學生認真讀好大尖、水社與老爺爺對話一段,作者詳細地介紹他們懲治惡龍的經過。學生搖頭晃腦地讀著課文,讀出大尖和水社的行俠仗義,感受到日月潭的美。教師對重點語句和段落進行朗讀指導,逐步訓練小學生的語感,為學生個性化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讀,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希望臺灣看看,和臺灣的小朋友一同欣賞日月潭的美景。個性化朗讀能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感悟文章豐富的內涵。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拓寬小學生的語文視野,打造魅力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查麗紅.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途徑分析[J].吉林教育,2015(17).
[2]田翠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