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曉峰 靳東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脫貧攻堅和法治建設中,準確把握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不因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放棄對法治的堅守,始終樹立法治精神,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通過系統解決藏區脫貧攻堅中制度設計、政府行為、問題治理和群眾教育等問題,促進藏區依法治理向基層延伸,構筑起脫貧攻堅的堅強法治保障。
堅持有法可依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法律體系
依托自治州立法權優勢,采取立法設計、制度建設、規劃銜接的思路,建立健全行政性配套制度,編制中長期扶貧規劃,提高依法執政水平,充分體現黨對脫貧攻堅的工作主張,實現脫貧攻堅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發揮立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規范作用。阿壩州把依法規范脫貧攻堅工作納入自治州立法規劃,頒布施行《阿壩州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將扶貧標準、脫貧規劃、管理監督、工作責任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范,創新提出區域攻堅與幫扶到戶、開發扶貧與救濟扶貧、扶貧開發與生態文明“三同步”的治貧思路,率先在全省實現以地方性法規指引和規范脫貧攻堅工作。
發揮行政規定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配套作用。2015年7月,阿壩州制定出臺《關于堅決打贏新階段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明確“每年減貧兩萬、五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消除絕對貧困”的奮斗目標。對亟需解決、又符合上位法要求的具體扶貧工作,采取“一事一授權”,通過政府令、意見、辦法等方式,先行完善農村養老保險普及、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設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基金等制度,及時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發揮發展規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對接國家、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充分調研全州606個貧困村村情,突出分年度、可量化、可考核、易監督的要求,形成《阿壩州農村“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10個扶貧專項方案和17個專項年度工作計劃,將規劃作為項目申報、資金安排和評價成效的法定依據,推動項目責任、權利、資金、任務“四到縣”,通過制定規劃,保持扶貧政策的長期性、有效性和穩定性。
堅持有法必依在精準脫貧中嚴格落實行政法規
把依法行政作為推動精準脫貧政策落地、措施見效的根本手段,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解決資金、項目、決策等關鍵環節的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縣鄉工作人員依法辦事、依法行政能力。
關鍵環節依法治理。抓住容易違法違規的資金、項目、決策、基層等關鍵環節,制定《阿壩州精準脫貧項目財政扶貧資金監督管理辦法》《阿壩州村財民理鄉監管實施辦法》等工作規則,全面推行扶貧工作政策措施及決策、資金分配等合法性審查,依法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
基層治理依法推進。注意不因扶貧工作急、任務重而忽視法紀、違規操作,嚴格落實行政決策終身負責工作制。強化行政法規權威,依法打擊脫貧攻堅中非法占用耕地、私下買賣房屋、破壞環境等違法行為,解決部分農牧民群眾法治意識淡薄、隨心所欲的問題。
扶貧信息依法公開。堅持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一名貧困群眾的內心,針對優親厚友、平均主義等問題,牢牢堅持“六條標準”,通過進村入戶、逐戶復核、公示評議所有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清退不合標的貧困戶14041戶、53227人,新納入貧困人口8145戶、31957人。
堅持執法必嚴在落實精準扶貧措施中依法解決難點問題
針對藏區經濟發展滯后、社會發育程度低等實際造成特殊人群致貧原因,堅持運用法治方式,治理目標人群“習慣法大于國法,不嚴格依法辦事”的法律缺位現象,有效增強脫貧攻堅成效。
堅持依法辦事,解決牧區單親家庭貧困問題。針對阿壩、若爾蓋等牧區縣部分婦女缺乏法治觀念,盲從舊有婚俗形成的單親家庭貧困現象,堅持法治引領藏區移風易俗,頒布自治州《婚姻法》補充規定,依法禁止包辦、轉房等婚姻和非婚生育行為,面向牧區婦女普及《婚姻法》《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幫助樹立維權意識,嚴格執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著力解決非婚超生和成年單親母親的草場、房屋等權益得不到保護的問題。
堅持制度創新,解決藏區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根據阿壩州作為大骨節病和地方病高發地區,貧病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的實際,采取系統解決、依法解決的思路,依法依規整合國家、省醫療惠民政策,規范醫療機構診療費用標準,對新農合、醫療救助后,個人醫療費用仍較高且影響基本生活的貧病人群,由州醫療愛心扶貧基金購買大病補充商業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確保貧困群眾在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100%,有效解決農牧民群眾因貧致貧問題。
堅持依法興教,解決藏區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堅持把依法興辦國家教育作為解決牧區社會形態發育滯后的治本之策,嚴格執行《阿壩州教育條例》,實施15年義務教育,依法禁止寺廟招收適齡少年兒童入寺為僧,規定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的法定義務,對無正當理由拒絕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依法責令限期改正,對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使牧區群眾送子女入學積極性大幅提高,全州適齡少兒入學率、在校率、畢業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堅持普法教育全面提升藏區貧困地區法治水平
脫貧攻堅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深化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脫貧攻堅的過程就是加強普法教育的過程。阿壩州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普及什么法律知識”,切實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有效性,創新法制宣傳載體,強化案例宣傳的教化作用,通過在脫貧攻堅中加強法治宣傳,不斷增強貧困群眾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
圍繞致貧原因找準法治宣傳突破口。針對牧區因單親家庭致貧、私自買賣房屋土地權益受損致貧、子女文盲形成代際貧困等問題,為貧困群眾集中開展《婚姻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義務教育法》等專項普法教育,補齊貧困群眾不學不懂法的“短板”。重視寺廟僧尼因貧違法犯罪現象,印送藏漢雙語法律讀物293類、2.7萬冊,為20座重點寺廟聘任法律顧問,在僧尼中培育法律明白人464人。
面向貧困群眾創新法治宣傳方式。組建藏漢雙語、草原姐妹、高僧大德等法治宣講團37個,145名律師與772個村委會簽訂法律顧問協議,面向牧區貧困群眾和貧困僧尼講明缺法致貧、違法致貧的危害。與移動、電信等企業合作,向貧困群眾送手機、送話費,免費向貧困群眾發送普法短信、村務公開短信,解決貧困群眾普法空白的問題。開通“法治阿壩”公眾微信號,向貧困群眾推送全州依法治理工作動態,引導貧困群眾依法合理表達訴求。
運用以案說法培育貧困群眾法治信仰。充分發揮案例說法內容鮮活、易于接受的特點,深入闡明缺法致貧、違法致貧的現實危害性,推動包括貧困群眾在內的社會公眾樹立法治信仰。今年以來,全州總結打擊盜搶機動車輛、偷牛盜馬、盜損電力設施等行動,系統梳理了違法致貧的典型問題,采取“執法與普法相結合、問題與原因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法院庭審講解、政府執法宣傳,在阿壩日報、州縣電視臺進行集中報道,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