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虹
從近幾年中考作文題發展趨勢看,中考作文越來越注重“人文性”。現在各地對于作文的認識稍趨于傳統和理性,更加回歸寫作的本真,更加強調其基礎性地位,更加注重寫作的基本規律和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更加突出其對生活和人生的補益。這些考題貼近生活,重視人文,關注人生、社會和自然。
作為語文科目考試的重頭戲,作文占據了約三分之一的分數,所以作文的得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生語文科目的得分。中考作文閱卷過程是十分短暫的,往往幾分鐘就決定了一篇作文的命運。這就要求考生應在短短的幾百字里不斷出彩,一開篇就抓住老師的心,結尾處還能給老師一點兒回味,以此讓閱卷老師給你高分。如果說好的題材是作品的搏動的心臟的話,那么,優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了。考生依托語言的載體,向閱卷老師展示寫作才華,語言是否有亮點,是否有出彩之處,直接影響了印象分的判給。因此中考作文要想進入“一類、二類”,就應在文從字順、表達清楚的基礎上,增添幾點靈動的文采。那么,文采是什么呢?文采不僅指詞句漂亮,行文華麗,更指文字要有內蘊,山谷盤郁之中云飛水動,花鳥草木之間出韻幽香,一種氣派,一種韻味,情懷蘊藉,哲思無限。那么,如何在語言上出彩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介紹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一、學會模仿
模仿,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一種再創造。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模仿、借鑒、積累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善于借鑒他人的長處,兼容并蓄,推陳出新。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背得多,個人的文化底蘊也就增加了,文章自然有味了。其次,結合“語言知識和表達”的相關內容進行模仿訓練。再次,要善于向高手學習語言。學習語言,要善于捕捉作者遣詞造句的“亮點”,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模仿利用,為自己添彩。最后,要妙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它們既能使句式富有變化,又能貼切地表情達意。例:歷史不會忘記,你“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的雄才偉略;歷史不會忘記,你“三分天下,一分西蜀,一分江東”的宏業偉績;歷史不會忘記,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人格,在一次次人生、國家更是心靈的選擇中,你升華為歷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二、放飛想象
中考作文要出奇制勝,如果沒有想象,那文采要大打折扣的。可以說,文采和想象是密不可分的。文采斐然,確是“神來之筆”,它能給閱卷老師帶來閱讀上的快感,同時,也頗添好感,分數自然就上去了。想象是一份靈氣 ,一份智慧,是學生才情的真實體現。現選取兩段,以供借鑒。
三、創造詩化語言
詩情畫意的描述往往能夠激發人們心底美好的感覺,而詩化的語言就是一把鑰匙,它能夠開啟我們心中最柔美的部分。臺灣女詩人瓊虹說:“最美的語言是最美的花瓣,夢中落我一身衣裳。”是的,只要我們的內心中水草豐美,塵俗中依然可以詩意地棲居。詩化的語言是一種美麗的誘惑,誘使我們在文字編織的世界里久久徘徊,不忍離去。“你收攏的鳥鳴是袖中的鐘聲,我采集的蝶飛是繞肩的彩虹,好一番的競爭。”創造詩的語言,來一番美的競爭,如何?
四、傾情打造文學味
“為文旨,無氣則枯,無情則澀,無趣則死”,這是為文的最高要求。作文是語言的藝術,妙語天然為上,刻意求新亦可,有時我們須得向旁者借用靈魂、知性,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借用詩文。詩文用得好,可以增強文字的表現力,到達錦上添花的效果。
此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利用。如:“倒置”、“無理而妙”,苦心經營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力求做到開頭攝人心魄,一見鐘情,結尾好似臨去秋波那一轉,令人低回不已,總難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