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臺”欄目歡迎您的參與。您可就欄目、文章、版式以及題插圖等發表意見,可抒發對于雜文、雜文創作的見解,亦可與編輯探討或與讀友交流對于社會問題的見解或疑惑。內容不限,形式不拘,字數二百以內。
投稿方式:寄信至(130022)長春市衛星路5758號(請于信封標注“交流平臺”欄目);發送電子郵件至zwxkyc@163.com;發送短信至13844882250。
·我讀封面·
“GDP”豈可兒戲
在“政績”和利益的驅使下,如今,“GDP”這個表明發展狀況的“統計數字”及其比率,幾近淪為笑談:蓋樓(屋),產生GDP;再拆房、再蓋房,又在增加GDP;如封面所示,強拆、蠻干導致了受傷者療傷、“被出屋”者住店、遷新居的“裝修”,乃至所需的救護、運輸服務等,均以貨幣計算,皆能產生“價值”。如此反映“增加值”的GDP,怎能沒有“泡沫”?難怪有人譏之曰“雞的屁”!
(讀2016年11月封面)
閻 侃(天津)
·感 悟·
不是根本原因
《瑞典人為什么不腐敗》一文中,列舉了“幾個主要原因”,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腐敗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權力產生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不論什么國家,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才會“不腐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瑞典有一個腐敗的社會制度,照樣會腐敗。而之所以有的國家出現了腐敗的現象,蓋在于權勢者本人就不想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甚至其制度就是個腐敗的制度,因為他也好借此腐敗。
(讀2016年11月《瑞典人為什么不腐敗》)
郭樹榮(山東)
如何消除“臉”的內外有別?
最近,國人對于兩則新聞截然不同的態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一則是一對寧波年輕夫婦隨團到日本旅游,判斷失誤拿走所住日本酒店的馬桶蓋,酒店報警并追回,被網民責罵“丟中國人的臉”。另一則是10月15日上午,三名說英語的外國年輕人,扛著自行車,逃票闖進了上海地鐵,工作人員阻止卻受到辱罵,并受到網民對“國際友人”的寬容。這種對“臉”內外有別的做法,是否有滅自己的威風,長人家的志氣之嫌呢?
(讀2016年11月《外國人的臉為何不容易丟?》)
劉冠頂(山東)
給孩子提供和諧的環境
總跟別人說我小時候家庭教育是一流的教育,因為父母給我提供了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中養成一個勇敢、堅強、豁達、樂觀的性格,堅韌不拔的毅力,使我在走入社會后能坦然的面對生活困難和挫折。雖然父母生前沒有給我留下什么財產,但是他們給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
我現在也有一個女兒,我也像父母那樣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覺到家是一個溫馨的幸福港灣,感覺到家里溫暖和甜蜜。孩子在外面累了、困了回到家里休息一下,充充電再回到社會去繼續拼搏。在這樣教育理念下的孩子,各方面發展都很優秀。
給孩子提供和諧的環境就是最好的父母,就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其實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首先夫妻兩人要恩愛。和親朋好友和鄰居以及同事要搞好關系,要友好相處。自己要有上進心、進取心和事業心。這樣孩子就會健康的成長。
(讀2016年11月《請你們做合格的父母》)
鄭來福(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