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48-01
本人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回顧幾年來的工作經歷,感受頗深。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也形成了對中學政治教學的幾點粗淺認識和看法:
1.作為政治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本學科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政治被認為是"副課"而得不到學校、家長、特別是學生的重視。一些教師也因此"自輕"而放松了對政治教學的熱情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如果說我門要教給學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識以應付考試,那政治確實是"副課"。因為,理科學生只應付會考,文科高考只占綜合的1/3無關緊要。而實質上呢?政治課的作用和目標遠不止如此。我們常說: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課堂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政治教師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社會實際、國內外形勢等,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備課
"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細致和充分的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備課一般都按;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三個環節來進行。備大綱(課程標準)能使教師了解教材的知識層次,體系和深廣度,掌握好這些教學的層次和要求,并將不同的教學層次要求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怎樣的教法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能力,教師要盡可能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異,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
備課時,教師要注重擴充教材。政治課實踐性較強,時代性鮮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滯后,因此,備課時選取最新的一些時事政治或學生們關心的熱點、愛聽的話題、離他們感覺較近的事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3.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中"注入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早已是明日黃花。因為這種"我講你聽"的"告訴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思維、選擇和嘗試的權利。只能扼殺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引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個人認為:
首先,從思想上要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優勢。不是學生做不到,而是我們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表現、思考、研究、創造的機會。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而要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思考的果實。當然,在整個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嚴格要求。
其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使學生樂學。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掌握這一部分的知識,后四種職能依次類推。這個過程基本上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只是從旁補充、指導和做最后總結,一節課下來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再次,要多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學生好比種子,需要教師提供土壤水分、空氣和陽光。教師的評價是學生賴以感受成長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成長需要激勵,學生需要老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利用各種機會創設各種情景,力爭創造更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自己、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積極挖掘學生的優點。如,課前的認真預習,工整漂亮的作業,課堂上大膽發言,有創意的問題,成績的進步,有獨到見解的回答,豐富的課外知識等等,都會給予及時而誠懇的表揚。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更濃了。與此同時師生之間關系更融洽了,"親其師,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進行。
4.課后布置多樣化的作業
學以致用永遠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話說"聽來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的好"因此,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學生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知識才能變得豐富、深刻。
最后對每一個教師來講,作好教學反思是提高業務素質的主要條件。每個教師的業務素質都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和不斷提高的。通過對教學反思,及時回過頭來檢查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并加以實事求是的分析,積累成功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彌補不足。這樣日積月累,可以增強自己的教材處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促進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