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貴
摘要:激活課堂就是激活課堂教學的生命,本文從創設情境、學生參與、巧用評價、無意注意、跨文化意識等幾個方面實施激活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并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案例來分析激活小學英語課堂的策略。
關鍵字:激活;小學英語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83-01
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 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 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 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激活課堂"就是激活生命,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將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要想激活小學英語課堂應該優化課堂結構,實施教學改革,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1.創設形象化情境,激活課堂
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筆者在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一般進行時態的真實情境,并復習舊知,我設計了剪蘋果的環節。我拿起一張事先準備好的紅紙:Look! I have a piece of paper. What colour? 學生齊答:Red. 接著,我把紙張折成方格子,自問自答:What am I doing? I'm folding. 然后在紙上畫出蘋果的雛形:Now, what am I doing? 學生一陣沉默,只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You're drawing. 由于教師的精心設計,全體同學的參與,課堂教學取得圓滿成功。
如筆者在教學《Where is the …?》時,課件出示Sam: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畫面)冬冬滿頭大汗地尋找籃球,邊找邊說:"Where's my basketball?"這個情境,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我的籃球在哪里"。故創設情境必須貼近現實,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學生英語思維的積極性。
2.構建學生參與平臺,激活課堂
葉圣陶先生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的多好,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上,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達到激活課堂的目的。例如在教地點類單詞時,我采用了高低音游戲,老師大聲說,學生小聲說,老師小聲說,學生大聲說。師生競賽,學生看著老師口型,不僅讓學生知道正確的發音,還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反復地朗讀單詞。在師生合作活動中習得正確的知識,在生生合作學習中,鞏固新知,體會合作之后獲得的美麗果實。
例如在談論一些日常用品時,一是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的形式來增加趣味性,教師可先畫出物品的雛形,讓學生猜是什么,在猜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地動腦筋,還要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將物品猜出,這是一個體驗學習的過程;二是由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由學生來完成課堂的準備,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參與性。而這個過程是由個體學習轉化為合作學習的開始。這種教學情境體現了"一個好漢三個幫"的精神,使學生體會到集中同伴意見后猜中物品的合作式的喜悅。
3.巧用激勵性評價,激活課堂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學時,如果缺少激勵性課堂評價,課堂就如一潭死水。因此,教師要以真誠的語言、鼓勵的言辭、寬容的態度有效調控評價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不斷創新的欲望。但是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大量使用"good","great","excellent"等幾個機械的評價語,久而久之,這樣的評價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吸引學生了。英語教學有自己自身的學科特色,利用這一特點,在英語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實施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是英語課堂常常采取的教學活動,評價也可以小組形式學習,如在學習動物話題時候,針對學生對動物的喜愛,可把評價與此話題結合起來。在競賽獲勝的小組,成為森林之王,有權賜予動物身份并管理這個森林的動物。組員們把全班的動物頭套收集起來,重新賜予動物身份"You're a dog. This is for you." "You're a monkey."… 教室轉眼間成了動物成群的大森林,森林之王發號命令了,"Kangaroos, please jump." "All the bears dance, please."…課堂上充滿了歡笑,成為森林之王是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還有什么比實現夢想更有吸引力呢?哪個小孩子不愿意上英語課呢?這樣,除了歡笑,同時也結合了所學知識,學生自如地運用語言。除了學習動物的話題外,其他一些話題也可進行類似的處理。
4.運用無意注意,激活課堂
無意注意是指沒有自覺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種隨意注意。當人們在無目的的情況下,被某種事物吸引時,他的心理活動就會不由自主地對這種事物產生興趣,排除對其他事物的干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調節學生注意力,以期達到激活課堂的目的。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在一定對象上的時間短,如果僅憑有意學習容易使人疲倦注意力不能維持很長時間.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充分利用無意注意來學習。 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小學生不可能整節課都緊張、亢奮。這就需要加入一些"調和劑"和"興奮劑"如:唱歌、游戲""這些都能調節學生的注意并讓他們興趣去學。
筆者在教授課文"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時,我結合重點設計如下let's chant!(配上四拍的節奏)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park.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school.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store.通過這個"chant"的設計課文重點迎刃而解這種形式的學習學生的記憶持續時間長不容易忘記。
5.培養跨文化意識,激活課堂
文化因素對語言學習究竟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對這個問題,許多學者都曾有過精辟的闡述。著名的語言教育家拉多(1_ado)認為,"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著名英語專家鄧昌民曾經指出,學習外語就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保證使用外語的整體性。從中不難看出,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該語言的文化的過程,兩者之間有一種互動關系。為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文化意識來激活整個英語課堂。
如四年級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節,節日期間人們會舉辦化妝晚會,小孩會提著南瓜燈籠游玩或拿著提簍去挨家挨戶討糖吃。在此我們可以介紹如果哪戶人家不給小孩糖果吃,當地的小孩怎么想辦法呢?讓學生發揮想象,給我們一些他們的想法后,我再告訴他們當地的小孩玩的Tirck or treat。并介紹萬圣節的來歷和南瓜燈的故事。了解這些節日知識后,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課文了。當學生了解了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機會實踐,就會產生參與語言交際的強烈欲望。
參考文獻:
[1]張熊飛.《誘思探究教學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曾慶芬 《新課改下如何激活小學英語課堂》《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年20期
[4]王紀春《創新課堂教學 激活英語課堂》《創新教育》 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