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玉珍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57-01
小學的數學教學要根據數學學習特點,考慮到數學的學習特點所存在的客觀制約性,從根本上減少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在認識上存在的模糊性以及在教學的實踐中存在的盲目性,保障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的發展。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在小學階段時兒童對具體知識的學習,其實質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對學到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方面知識的積累。小學數學本身具有很多特點,人們從不同角度對小學數學進行分析歸納,會得出有關其屬性與特點的不同解釋。
1.學習內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
1.1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突出表現。小學數學學習的內容都是經過歷史的長河而沉淀下來的、在數學知識系統中一些最為基礎且最具有教育價值的基本內容。經過教材編寫者的加工,大部分內容已經轉化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形象生動的數學知識,但是,由于數學這一學科本身的特性,仍然保留了高度的抽象性和嚴格的縝密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統一是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最大特點。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統一結合反映了數學這一學科知識抽象性的特點與小學生邏輯思維形象性的矛盾對學習內容的嚴格制約性,體現了數學知識與求學心理素質發展水平之間的制約與適應的關系。
1.2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特點主要是對教師在平常教學水平上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把比較形象的知識點表現的更為直觀或者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解釋的更佳通熟易懂。具體來講有四點: (1)小學數學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有直觀的形象和突出數學的本質。 (2)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及時對數學知識進行抽象概括。 (3)引導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實質。 (4)對于抽象的概念及原理,鼓勵小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與表達,有利于教師了解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2.關于學習過程中的漸進性和系統性有機結合的特性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的系統性和漸進性的特點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具有很強的制約性,要求教師按照系統性和漸進性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確保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的高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去滿足這一特點對教學的要求: ( 1) 準確把握小學數學教科書上的內容順序。編者要嚴格按照數學知識的邏輯順序進行小學數學教科書的編寫,同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順序,通過這兩種順序的結合,明確教材編寫的目的,找出一條最適合小學生數學認知的學習順序進行教材的編寫。(2) 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一項系統設計、分散實施的工程,教師在授課中要幫助學生處理好系統與分散的關系,這就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學過程要建立在系統整體性的基礎上,著眼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整體目標;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微觀上保證每堂課、每項教學活動甚至每個知識點的有效性,確保學生真正學到數學知識。
3.充分把握運用小學數學學習特性對教學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我們評價一節課的好壞都是參考課堂內容、學生接受參與程度來判定的,我們強調課堂的知識性主要包含知識的新知識的精講練和重復講練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要突出重點內容來講解練習,還要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重復講解練習過程,這主要是對于那些成績相對差的學生。精練強調的是選擇性,練習題目在精不在多,對于重點考點內容要予以重視;還有針對那些成績相對差一些的學生,我們要把握好練習題目的難易程度,不能太難,當前最好是簡單些,這樣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我們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趣味性題目來啟迪學生的思維,或者是在課堂上適當活躍上課氛圍,當然這一切也不能離開最初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情況下,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并鍛煉思維。
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針對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安排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