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蓉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62-01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指引下,以小學數學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基本的數學能力、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專業素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這是一個以小學生認識為主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相互作用的雙向活動過程。從小學數學學習的認識對象來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觸的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客觀存在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雖然這些知識是人類的早期成果,然而與其他學科相比,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小學數學學習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個性特征,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要遵循小學生的成長規律,不可逾越小學生教學的階段性和順序性,積極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掌握數學學習的規律。
1.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過程上的系統性與漸進性
1.1是小學在數學過程中的必然反映。只有系統的知識學習才會積累到相對比較完善的小學數學知識經驗,因此,小學數學的學習是系統的學習過程。數學這門學科在本質上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要求是其系統性特點的要求,并且也是能更好地達到小學數學的學習目的的要求。但是,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的學科。在小學學習的階段,由于小學生在年齡方面的特點,數學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對數學的學習在客觀上也有一定的制約性,因此,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只能循序漸進。也由此可以看出,系統性與漸進性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必然反映。
1.2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系統性與漸進性的特點對小學數學教師教案的設計與實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小學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相應的保障。而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則需要做到這兩點:(1)為學生確立數學的學習順序。如,在學習計算幾何圖形面積時,可以按照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順序進行面積計算的學習。(2)在系統論整體原理下,系統的設計好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這體現在一方面要達到保障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整體目標,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每節課及每個相關教學活動的效率。
2.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內容上的抽象性與形象性
2.1抽象性與形象性在小學數學內容中的突出表現。在小學的數學課程知識中,其內容是最基礎并且最具教育價值的。小學數學不僅保留著數學的抽象性與形象性,而且也在小學教材編寫的數學知識上具有了抽象概括與具體形象。抽象性與形象性在小學數學中的表現對于小學的其他學科來說顯得更為突出。因此,為了滿足小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在教材編寫時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這也是高度抽象性與生動形象性特點的有機結合。例如教材編寫者運用小豬蓋房子的故事進行創設情境,從而有效地解釋數學上多與少的相關數學概念。
2.2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對教學的影響。小學數學學習內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有著很強的制約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抽象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強與直觀形象的實踐活動相結合。要處理好抽象與形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關系,就應該處理好以下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既要生動直觀又要突出數學的本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用直觀的方式去呈現出來,讓學生獲得基礎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突出數學這一學科的本質特點,強調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避免因對教學內容過度直觀化而導致數學知識科學性的丟失,要從根本上促進小學生的數學思考。第二,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實質性的理解。在對小學生授課時,教師要在結合具體實例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數學概念和定理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的實質,不要急于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公式化、符號化,避免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陷入僵硬化的狀態。
總而言之,在我們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作為老師要將小學數學的教學特性充分展示出來,并且能夠合理應用這些特性,全面改善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結構體系,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水準,從本質上避免由于不確定的教學認識和盲目的教學實踐而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