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玉娟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86-01
習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語文考試中占有相當?shù)谋壤瑸榇颂岣邔W生習作水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習作的特點往往比較抽象不易講解,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視野和邏輯思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習作的難點體現(xiàn)在"老師難表達、學生難掌握、精神難集中、興趣難提高、思維難開闊"上,特別是對農村孩子來講更是難上難。為此,一直以來就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成為教師的難題、學生的負擔。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城鄉(xiāng)孩子習作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下面就如何改善當前影響和制約鄉(xiāng)下學生提高習作水平的瓶頸問題,提出幾點粗心的建議,以便參考交流。
1.城鄉(xiāng)學生產生習作差別的原因
原因一:城市的學生接觸新鮮事物多,視野開闊,這就為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農村學生及其缺少生活體驗,習作的靈感來自于生活當中,不是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這就限制了農村孩子的思維。原因二:農村小學生的活動范圍相對城市學生要小得多,大部分學生的活動范圍除了學校就是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單調而枯燥。有的學生甚至沒有離開過本縣范圍,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東西他們根本就無從知道。久而久之,孩子們沒有素材,對作文的反感情緒也就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出現(xiàn)了怕作文、厭作文、不愿作文的心理。原因三:老師看到學生們寫的習作枯燥無味難免出現(xiàn)應付的局面,造成評價機制單一,最終導致了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的原因。作為一名在農村工作多年的語文老師,我感到習作教學是難中之難。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學生要寫好作文就要先培養(yǎng)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奮發(fā)學習的動力。
2.提高農村學生習作水平的方法
2.1感受生活,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就是告訴我們只有平時經常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豐富個人情感,積累寫作素材,寫起作文來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其實鄉(xiāng)村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藍天、白云、田野、村莊等等到處都是一幅幅美妙的風景畫。平時教育學生仔細觀察大自然,積極參加一些生產勞動,都會豐富學生的生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生活的充實,勞動的快樂。
在學校生活中每天也都發(fā)生著許多的事情,只要學生認真去觀察就會積累許多的素材。學校每個月都會組織很多活動,例如歌詠、朗誦、演講、繪畫等比賽,學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是自己參加的這些素材加以整理,記錄在本子上,在寫作文時拿出來加以整理,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作文。只有平時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作文來才會得心應手,甚至妙筆生花。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她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素材,只有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積累、學會動手,這樣的作文才會有生命力。
2.2指導閱讀,豐富素材
2.2.1學好語文,積累素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閱讀與寫作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必須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那么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閱讀課中滲透作文教學,我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就結合課文,拓展學生的思維。首先利用課文這一現(xiàn)有資源進行開發(fā)。例如:根據課文句式仿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可以仿照寫漓江水和山句子,課文中這樣寫,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像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特點進行描寫。如在教學《頤和園》時,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頤和園寫的形象具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擴寫課文,在教授《窮人》時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續(xù)寫課文。其次還可以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進行情感抒發(fā),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2.2.2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變化。只有語言積累達到一定質和量,才可能筆下生花,出口成章。但積累素材光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廣泛地課外閱讀,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立足課內,著眼課外,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課內要以"精"取勝,課外要以"博"為佳;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相得益彰。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通過改進了自己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將每堂語文課的前3分鐘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美文佳句賞析"。我讓學生采取多樣的形式,可讓學生自由閱讀作文類書籍,把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或是自己的感想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一個月進行一次評比,看看誰記得好,時間一長學生們都跑到圖書室去借書或是去購買自己喜歡的圖書,學生們寫作的素材就多了,口頭表達能力也有所增強,潛移默化中也學到了很多寫作知識和技法,在實際寫作中,不僅內容變得充實起來,而且也能運用很多靈活的表現(xiàn)手法。
2.2.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中的習作,這次習作旨在通過閱讀本組課文,感受童年生活情趣,通過習作讓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純真、美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童年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上課之前我就會用《童年》這首歌來導入,然后老師和同學們都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然后分小組交流,最后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成文后教師選擇典型的例子,組織全體學生展開評價,可以欣賞寫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其次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或是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生活情境,去激發(fā)學生"愛寫"的興趣。
2.3及時批改,適時點撥。學生經過一番辛苦努力完成了作文,都有一種急于知道老師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渴望。所以,老師要及時批改作文并及時發(fā)給學生,讓寫得好的學生盡快嘗到寫作成功的甜頭,產生更強的寫作欲望;讓寫得不夠好的學生得到老師的指正后,迅速修改或重寫。對經過修改或重寫的作文要隨交隨改,讓學生求知欲望得到及時的滿足。
在批改中,應盡可能地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潛力和進步,提高寫作信心。對于寫得好的中等生,也許老師的一次肯定就能激勵他一步跨進優(yōu)等生的作文行列。對于暫時沒有寫好的中等生,雖然作文中問題不少,但不能全盤否定;對于挖掘出的"閃光點"應給予鼓勵。要特別注意多項寫作能力差的學生自己跟自己比,比出自己的進步,比出寫作的信心。
2.4上好習作講評課,讓學生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有很多老師在寫完習作后就不了了之,都覺得沒有講評的必要,或者在上課之前蜻蜓點水般的帶過,殊不知這樣去做不僅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的習作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教師應該隨著習作知識的點滴積累和平時不斷的練筆,在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的時候,就需要教師重視上好習作講評課。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說,"在學習中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便會出現(xiàn)興趣"。那么,教師對學生每篇習作的正確評價,會對學生今后的習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不應只看見學生習作中的缺點和不足,應多發(fā)現(xiàn)一些優(yōu)點予以肯定表揚鼓勵,尤其是后進生更要多表揚勤鼓勵,使學生有成就感。同時教師也要多選一些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范文讓學生積極投稿,學生習作的發(fā)表會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寫作,這樣可以起到以一帶十的效果,班級里也會出現(xiàn)很濃的寫作氛圍,學生在寫習作時就不會喊頭疼了。
總之,農村的作文教學我們要從作文的特點和農村小學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恰當?shù)剡\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有效利用農村的廣闊資源,讓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寫出創(chuàng)意,寫出自己的特色,從而真正提高鄉(xiāng)村小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