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98-01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學是地理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開展多種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呢?
首先我們應該反思學生不參加課堂活動的原因,通過日常教學的觀察我發現學生不參加教學活動的有以下幾種情況:課堂活動單一學生興趣缺失;學生課堂冷漠,不屑于參加;日常教學中教師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組織活動時教師任務分配不明確,部分學生懶惰不參加活動等。
針對與地理課堂活動單一,如提問、討論、小組合作,我認為地理課堂可以采用更多的活動形式。
1.動手游戲
課堂組織地理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有利于營造寬松的師生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如"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一節,課堂教學中運用地球模型,首先拋出問題:"世界海洋和陸地的面積誰大誰小。"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請孩子閉上眼睛拿出地球儀,然后轉動地球儀用手隨意指一點,每人轉動十次,請每位同學說出自己所指的是陸地次數多還是海洋,最后通過指點陸地海洋的比例總結出世界上海洋的面積遠大于陸地的面積。通過這一簡單的游戲,原本枯燥的海陸面積數字對比被替代,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活了,學生的實踐與探索活動也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這種快樂動手,快樂操作的學習方式更能讓學生體驗快樂學習的氛圍,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
2.小組競賽
初中學生的好奇好動,好表現,好勝心強,有競爭意識,上進心足。教師可將競爭意識引入課堂,精心創設競爭式教學情境。在教學環節中增加競賽形式,形成良性競爭態勢,當然需要教師對突出的學生或小組及時表揚,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滿足,同時也強烈的刺激其他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一節中,為了讓學生清楚的記識各省份的位置,我們將全班男女學生分為兩大組,三小組,開展競賽"看誰拼的快",將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劃板塊拆開,然后分組拼接,看哪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完成任務。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到了極致,創設了極其高效的教學情境。
3.繪畫的培養
通過觀察發現零零后的學生,他們對繪畫很感興趣,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 日常教學中組織繪畫活動,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習"七大洲四大洋時"安排學生繪制世界輪廓圖,"一筆畫世界"在繪制內的同時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得各大洲的輪廓深深地印在腦海。技巧性強,同時也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配合特色圖畫理解記憶。再如,黃河的干流形狀像"幾"字,長江的干流形狀像"V+W"等等。
在學習到世界地形時,組織孩子們將五種基本地形描繪出來,并配與相應的顏色,這樣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采,在畫圖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地形特點的了解。
4.課堂中的小品表演
課堂中,可以針對一部分內容請各小組列舉相關的小故事,描述故事情節,組織小品表演,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在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等融為一體,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例如,我在教學講中國民族時,讓學生了解民族特點,收集資料,小品展示民族風情。有些學生還租來特色民族服飾,學生的學習情緒空前高漲,參與探索的過程也尤為認真,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
在地理教學中,常聽到有學生反映:地理科枯燥無味,聽起來無精打采,學習了也沒什么用處。教學中,我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引用一些地理事件,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我的學生就讀與香港大學的珠海分院,他們開學后不軍訓,期末放假是才進行軍訓,真奇怪,為什么?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實例讓孩子們感受地理的奧秘!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后,進行仔細認真的備課、組織教學和準備教具,采用多樣的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潛能,才能更好落實教學目標。此外,學生還可參加課外活動,如課外搜集資料、社會調查、野外越野等等,也屬于學生活動范疇,但是要因人而異,找到更加適合孩子們情趣的活動,這樣才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