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業付
(九江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九江332005)
基于進化博弈模型的“龍頭企業+農戶”訂單履約機制研究
周業付
(九江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九江332005)
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呈現高發態勢。作為農產品供應鏈源頭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協調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考慮到龍頭企業與農戶博弈的長期性與動態性,文章針對“龍頭企業+農戶”的訂單履約問題進行進化博弈分析。通過博弈模型分析發現,實行彈性農產品收購價格、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建立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機制,可以有效地增加雙方的訂單履約率。
龍頭企業;農戶;訂單履約;進化博弈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呈高發態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已刻不容緩。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特別是農產品供應源頭利益協調問題。假設農產品供應鏈上的龍頭企業和農戶不能積極參與并實現親密合作,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到我國傳統農村經濟體制的限制,農戶普遍具有經營規模小、生產分散和資金短缺等典型特征,市場控制權一般都掌握在龍頭企業手上,農戶常常處于談判劣勢,不具有討價還價的能力,只有被動地接受價格,結果就是加劇了農戶的投機主義傾向,增加了農戶的訂單違約風險。因此,對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訂單履約關系進行研究很有必要且意義重大。
龍頭企業與農戶是協同共生的關系,他們之間通過物質、信息和情感關系等相互聯系。然而,龍頭企業與農戶在訂單履約問題上也面臨著利益聯結關系不夠緊密等問題。而且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博弈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雙方還會通過信息傳遞途徑了解其他人的博弈結果從而調整策略。比如,當龍頭企業與農戶緊密合作為最終消費者提供了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后,贏得并共享了共生利益,它所產生的示范效應就會通過信息傳遞渠道影響和激勵其他農戶的安全農產品生產行為,當不同農產品供應鏈成員都紛紛效仿的時候,整個農產品市場就將發展成為由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主導的供應市場。因此,基于“龍頭企業+農戶”構成的二級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本文嘗試著通過構建進化博弈模型來研究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訂單履約博弈問題,以期找出目前我國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進化博弈模型的前提條件是假設參與博弈的各個主體具有有限理性和反復學習并調整策略的能力。進化博弈主要研究在相對較穩定的環境中個體之間經濟關系的長期穩定趨勢,找出群體的進化穩定策略,而不是一次性博弈結果或短期經濟均衡等的預測。其考慮到參與人是社會中的人,在選擇策略時會受到文化背景、教育、以往以及他人經驗的影響。在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訂單履約進化博弈中,農戶和龍頭企業在交易過程中均試圖尋求實現自身經濟效用最大化,結果是雙方均難以選擇并執行符合完全理性的行為策略。因為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是隨時波動的,所以訂單簽約價格有可能大于或小于市場價格。若訂單簽約價格大于市場價格,龍頭企業違約獲取的收益大于違約成本,則其傾向于違約;若訂單簽約價格小于市場價格,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農戶有可能講誠信,也有可能為了增加收益而違約。而龍頭企業與農戶存在長期合作關系,非完全理性的農戶或龍頭企業也可以通過學習不斷調整策略以增強信譽實現長期合作來獲取更多的收益。而他們學習與調整的速度則受到博弈主體個人因素、認知能力以及信息傳播效率等因素的影響。
本文以“龍頭企業+農戶”模式為基礎,對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進化博弈模型提出以下5個基本假設:
(1)農產品市場處于完全競爭性市場,產量與價格之間不存在影響關系,市場上有足夠多的農產品生產者存在。
(2)假定龍頭企業與農戶均是有限理性博弈主體。f代表進化博弈模型中的農戶,e代表龍頭企業,兩個博弈群體的策略空間為sf(守信,違約)和se(守信,違約),sf為農戶的策略空間,se為龍頭企業的策略空間。
(3)x、(1-x)分別代表農戶采取“守信”和“違約”措施的概率,y、(1-y)分別代表龍頭企業采取的“守信”和“違約”措施概率,其中0≤x,y≤1。
(4)龍頭企業的收益為Ue1、Ue2,農戶的收益為Uf1、Uf2。q表示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的訂單數量,Pri(i=0,1,2)表示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的農產品收購價格,Pr0表示實際市場價格,Pr1表示低于Pr0時的收購價格,Pr2表示高于Pr0時的收購價格,其中Pr1≤Pr0≤Pr2。Gi(i=0,1,2)是指龍頭企業在不同收購價格下的收益。G1=G0+(Pr0-Pr1)q,G2=G0-(Pr2-Pr0)q。
(5)c表示農戶在農產品生產中消耗的成本,d為龍頭企業或農戶違約后的懲罰金,并假設懲罰后龍頭企業或農戶能夠及時恢復經營,不影響其未來收益。鑒于中國農產品市場的無序性以及農戶分散性,則雙方都違約時雙方收益為零。
根據上述基本假設,得到該進化博弈模型的收益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進化博弈收益矩陣
假設在博弈的初始階段,農戶選擇守信策略的比例為x,選擇違約策略的比例為(1-x);龍頭企業選擇守信策略的比例為y,選擇違約策略的比例為(1-y)。博弈主體農戶守信出售農產品的期望收益Uf1、通過違約的期望收益Uf2以及農戶群體的平均收益-Uf分別為:

農戶群體的復制動態方程(采用“守信”策略類型的農戶比例的動態變化速度)為:

考慮農戶群體能夠通過反復學習并調整策略,它采取某種行為策略的比例是一個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函數。當Fx=0時,表示學習和調整的速度為0,此時該博弈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均衡狀態。當Fx=0時,為復制穩定狀態的解。然而,這3種穩定狀態可能不同是進化穩定策略(ESS)。為此,還需要進一步求解農戶群體復制動態穩定解:

若y=y*時,則Fx=0,這表示所有水平均達到穩定狀態;
若 y≠y*時,令Fx=0,得x*1=0,x*2=1是x的兩個穩定狀態。

圖1 博弈主體農戶的復制動態相位圖
博弈主體龍頭企業選擇“守信”行為的期望收益Ue1、“違約”行為的期望收益Ue2以及龍頭企業平均收益分別為:

龍頭企業的復制動態方程(采用“守信”策略類型的基層組織比例的動態變化速度)為:

根據動態方程,當Fy=0時,有d)÷(G1+G2-G0)為復制動態穩定解,進一步求博弈主體龍頭企業復制動態進化穩定解:

若x=x*,則Fy=0,這表示所有水平均達到穩定狀態;
若x≠x*,令Fy=0,得是y的兩個穩定狀態。
將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復制動態趨勢合并,在同一個面上表示,如圖2所示:

圖2 龍頭企業與農戶策略選擇的復制動態演化圖
當初始狀態落在A區域(x<(G2+d)÷(G1+G2-G0), y>(Pr1q+d-c)÷((Pr1+Pr2-Pr0)q-c)),博弈將收斂于進化穩定策略,即農戶采取“誠信”而龍頭企業“違約”;當初始狀態落在D區域(x>(G2+d)÷(G1+G2-G0),y<(Pr1q+ d-c)÷((Pr1+Pr2-Pr0)q-c),博弈將收斂于進化穩定策略,即農戶采取“違約”而龍頭企業卻“守信”。當初始狀態落在B區域或者C區域,博弈的進化穩定策略則主要受博弈主體雙方在信息獲取后各自的學習和調整速度的影響。
上述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的博弈初始狀態將會產生不同的均衡結果,x=(G2+d)÷(G1+G2-G0)及y=(Pr1q+d-c) ÷((Pr1+Pr2-Pr0)q-c)所決定的A、B、C、D區域面積起決定作用。區域面積與違約成本、簽約數量以及價格上下波動的程度都有很大的關系。(Pr1+Pr2-Pr0)與(G1+G2-G0)表示市場價格上下浮動的程度,程度越大,C區域越小。B區域越大,表示因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極不穩定性龍頭企業與農戶傾向于守信。q是農產品的訂單簽約數量,q越大,x*、y*越小,B區域越大,博弈雙方更傾向于“守信”。訂單數量大表示農戶的生產規模大以及龍頭企業的規模大,為了保持信譽以及雙方長期合作故守信。因為現實中農戶的違約成本一般都小于違約帶來的收益(Pr2-Pr0)q,因此y*的值較小。同樣,現實中龍頭企業違約的懲罰成本遠遠小于違約帶來的收益(G1-G0),因此x*的值較小。
綜上分析可知,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訂單履約博弈的初始狀態落在B區域的可能性較大,即選擇“守信”策略的農戶比例大于(G2+d)÷(G1+G2-G0),同樣選擇“守信”策略的龍頭企業比例大于(Pr1q+d-c)÷((Pr1+Pr2-Pr0)q-c)。這是最好的狀態,也是龍頭企業與農戶都期望維持的狀態。但穩定狀態的策略必存在這一方違約,這是因為市場價格與訂單價格差異太大,而市場上又沒有有效的制約措施,龍頭企業處于供應鏈中的強勢地位以及具備信息優勢,更傾向于違約;而農戶通過信息傳遞,了解其他博弈的結果,從而通過違約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此時穩定策略主要取決于龍頭企業和農戶各自通過學習和調整收斂的速度。如果龍頭企業收斂于y=0(違約)的速度大于農戶收斂于x=0(違約)的速度,那么博弈將向D區域演變,最終的進化穩定策略為(1,0),即農戶選擇守信而龍頭企業選擇違約,龍頭企業欺負弱勢農戶群體。但如果農戶收斂于y=1(違約)的速度大于龍頭企業收斂于y=0(違約)的速度,則博弈將向A區域演變,最終進化博弈策略為(0,1),即龍頭企業選擇守信而農戶選擇違約,這時一般農戶的生產規模較小、農產品供不應求。可以說,這兩種進化穩定策略都不利于維持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合作的長期性,究其根源在于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性以及簽約價格的不合理性,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違約。
通過前文分析可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龍頭企業和農戶均是滿足理性經濟人基本假設的,在信息不完備不對稱、契約不完全、懲罰約束機制不健全(違約成本為零或者極低)的條件下,為了追逐和實現最大化自身經濟利益,雙方非常容易選擇投機主義行為策略。鑒于此,訂單契約需要妥善解決好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關系。
(1)采取“保底收購,隨行就市”原則,實行彈性農產品收購價格。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對于作為市場經濟中理性經濟人的農戶來說,采取哪種行為策略取決于d與(Pr2-Pr0)q的比較,即當市場價格大于簽約價格時違約取得的收益與違約成本的比較;而對同樣符合理性經濟人假設的龍頭企業來說,采取哪種行為策略也取決于d與(Pr0-Pr1)q的比較,即當市場價格小于簽約價格時違約取得的收益與違約成本的比較。考慮到農產品市場價格所具有的波動性特點,本文認為可以采取“保底收購,隨行就市”原則,雙方簽訂一個彈性的農產品收購價格。也就是說,以一個雙方均可以接受的農產品價格為基準,然后根據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進行上下調整。這樣可以平衡交易雙方所獲取的收益與成本,從而促使雙方都傾向于選擇守信行為。
(2)優化農戶信息傳遞和獲取路徑,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
當訂單履約博弈落在B區域情況下,龍頭企業與農戶則都會選擇守信行為策略。然而,在農產品供應鏈中龍頭企業始終處于信息優勢地位,關于市場信息獲取的更為及時、更為完善,當訂單簽約價格高于市場價格時,為了尋求自身更大的經濟效益,龍頭企業很有可能就會選擇違約行為策略;而規模小且經驗分散的農戶則屬于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信息獲取途徑比較閉塞,加上自身經驗不足、農產品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受信息不對稱的限制很大可能會繼續執行守信行為策略,從而博弈進入A區域。在訂單履約的長期動態博弈過程中,農戶也會根據人際傳播渠道所獲取的信息來調整自身行為策略,為了保證或增加自身經濟利益則有可能會選擇違約行為策略;即使是在龍頭企業選擇守信策略的情況下,卻由于人際傳播的信息存在失真情況,農戶也有可能會錯誤地選擇違約行為,此時博弈則落入C區域。考慮到這些情況,必須優化農戶信息傳遞和獲取路徑,實現農產品市場的真實信息在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充分共享,幫助交易雙方根據農產品市場的具體情況共同協商調整自己的行為策略,減少農戶通過人際渠道進行非理性學習的影響,從而提高訂單履約效率。
(3)提高訂單違約成本,加大違約懲罰力度,建立契約治理機制。
這里的違約成本不僅指雙方違約的懲罰成本,還有雙方的交易成本、沉默成本。如前文分析,龍頭企業與農戶發生違約的主要原因在于違約成本太小,違約取得的收益遠大于違約成本。現階段,我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還很不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簽訂的訂單契約存在諸多問題和漏洞,形同虛設的違約懲罰約束機制很難得到有力執行。通過建立契約治理機制,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規范化和內容完善的訂單契約,補充違約懲罰條款,增加雙方的專用性投資或預付保證金比例,提高違約成本,加大懲罰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避免交易雙方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減少訂單違約發生概率。
(4)發揮信任、聲譽等社會資本因素積極作用,建立關系治理機制。
考慮到交易主體有限理性和資產專用性、交易不確定性等交易特性,以及契約不完全性等因素的影響,僅僅依靠契約治理并不能得到完全理想的效果。在訂單安排和履行的長期性博弈過程中,龍頭企業與農戶雙方在長期合作和深入交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任、聲譽、互惠等社會資本因素也有利于提高訂單履約率和增強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契約關系的穩定性。建立包括信任、聲譽、互惠等要素在內的關系治理機制,加強龍頭企業與農戶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礎上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雙方的交易費用,促進雙方的守信行為,提高訂單履約率。
[1]Roy E P.Contract Farming[M].Danvill: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 Inc.,1963.
[2]馬義玲.農業產業化的內生動力——陜西富平訂單農業模式[J].西部金融,2016,(1).
[3]馬九杰,徐雪高.市場結構與訂單農業的履約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3).
[4]郭紅東.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安排與履約:理論和來自浙江企業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6,(2).
[5]郭紅東,蔣文華.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訂單安排與履約——一個一般分析框架的構建及對訂單蜂業的應用分析[J].制度經濟學研究,2007,15(1).
[6]王亞飛,黃勇,唐爽.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履約效率及其動因探尋——來自91家農業企業的調查資料[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 (11).
[7]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課題組.訂單農業合同履約率影響因子的Logistic實證研究——基于陜西381個訂單農戶的樣本[J].當代經濟科學,2014,36(3).
[8]周業付,羅晰,韓茜.蛋雞行業訂單履約問題的博弈及策略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中國家禽,2015,37(15).
[9]秦開大,李騰.多不確定條件下的訂單農業供應鏈研究[J].經濟問題,2016,(2).
[10]萬俊毅,彭斯曼,陳燦.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關系治理:交易成本視角[J].農村經濟,2009,(4).
[11]陳燦,羅必良.農業龍頭企業對合作農戶的關系治理[J].中國農村觀察,2011,(6).
(責任編輯/易永生)
F322
A
1002-6487(2016)22-0047-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662019;71462020);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16GL3);九江學院人文類重點項目(2015SKZD02)
周業付(1976—),男,湖北黃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